APP下载

现代化视阈下的女性解放(1895—1925)

2016-06-20曹倩倩

世纪桥 2016年5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现代化

曹倩倩

摘要:现代化与女性解放之间的关联不无存在,也实非偶然,历史上的三次现代化浪潮催生了三次女性解放运动的高潮。在近现代历史上,争取女性解放的运动从未停止过,但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以及资产阶级革命都未能使女性获得真正的解放。从1895至1925的三十年,却是我国现代化的新势头和女性启蒙与解放的共同机遇期。本文拟对此特殊时期的两者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做相关梳理,以期对当时及现今的现代化和谐社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现代化;女性解放;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C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5-0081-02

“‘现代化‘现代性‘后现代化‘后现代性等是当今最贴近时代的话题。在这之中,‘现代化无疑是源。”学者们对现代化的定义与理解也是多种多样,层出不穷。苗东升教授曾概括指出:现代化不等于资本主义化,也不等于民主化,更不等于西化。现代化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本质,而且变更了社会结构,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宏观尺度上的自组织过程。显然,社会是人的集合,“社会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现代化”,即人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前提。毋庸置疑,女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行为主体之一,其自身的发现、觉醒与解放,是现代化的重要部分。近代以来,“女性解放”“个性解放”可谓是跨世纪的代名词。我国女性解放从理论到实践,集中于它致力追求人的现代化,促进国人及时代社会的现代化,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整个现代化历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一、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常提常新、经久不衰的话题,因此,所谓“中国现代化发展动力论”“现代化要素论”等概念不断出现。“现代化不仅是‘整体概念,也是一个历史范畴,离开了历史,现代和现代性都不可能说清。”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与抗争史,更是一部既要独立又要现代化的历史。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和西方文明的示范效应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走向与模式,但不是单向的“刺激与反应”的化约过程。可以说,从鸦片战争后西学渐入中国时起,中国的现代化迹象已经开始萌发。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中,从洋务运动器物层次的探索到戊戌维新制度层次的探索,以及辛亥革命所试图进行的制度改革,然而,事非所愿,这就促使国人开始反思更深层次的原因与传统,前期的铺垫也使早期现代化进程的探索开始转向文化层次阶段。因此,学者大多将19世纪末及民国初期视为我国现代化的重要转折点,其中原因可想而知。“1895-1911年这段时期,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化冲动出现新势头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大众参与权利和自由权利的扩大,以及各利益集团在形成并表达自己观点时所具备的机会大大增加。

从1895至1911年,这一阶段经历了戊戌维新、清末新政到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其现代化的核心是政治制度的现代化。从1912 年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主要是思想和文化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取得发展。“20世纪初始10年,变革的中心是排除对现代演进最显而易见的组织障碍,即王朝统治的那一套制度,10年代,变革则主要集中于清除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障碍,然而,只有到了20年代,变革才真正着手建立新式的组织,而非摧毁旧式的组织。”可以说,20世纪前20年成了历史转型与现代化的重要节点。无疑,在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文化上的现代化是最艰难的,也就是人的认知与心智达到应有的现代性。辛亥革命并未取得完全意义上是胜利,并没有在中国真正建立起民主制度。儒家纲常伦理思想对中国政治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实现现代化转型首先要对旧文化进行根除和改造,“伦理之觉悟,为国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现代国家的思想基础涉及的就是思想文化领域,因为它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必须要求国民具有现代思想和思维。新文化运动把学习西方从最初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上升到思想文化层面,而且出现了探索中国现代化出路的百家争鸣局面,各种政治思潮展开了大激战。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中国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二、 中国的女性解放

实现人的解放的过程是个人的客观需要与主观诉求的结合,是实践行动与所处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在近代的中国社会,妇女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性别问题成为中国政权成功想象现代性的中心。”罗丽萨在其书中还阐述到,性别不仅仅是关于女人和男人的,而是关于政权、国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可以说,近代中国兴起的女性解放运动,既伴随着本国革命的发展,也乘着世界女权运动的浪潮前进。“1840年至1925年,以争取获得同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为主要目标的世界第一波女权运动恰好发生在中国由政治革命逐步转向社会革命的过渡时期。”鲁迅曾论及,中国女性的解放滥觞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中国女性解放意识、平等意识、性别意识的起点。在之后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族”应该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民族,“民权”也包括女性的社会权利,“民生”中自然也涵盖女性的生存与发展。女性解放在辛亥革命的几十年中,虽然仅停留在唤醒个人觉醒的层面上,但中国女性之解放向前历史性地迈出了一大步。五四时期可谓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节点,它所倡导的女性独立、解放自由等现代意识推动了整个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广阔前景。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对个体尤其是对女性的束缚,塑造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女性,成为运动进行社会启蒙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妇女问题与女性解放的讨论,从民初开始到五四后期,却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陈独秀、胡适等人逐渐认识到如果不破除那些陈旧落后的社会观念、瓦解封建家族制度,中国女性的境遇是得不到根本改善的。胡适曾在《新青年》第5卷第3号上推出了《美国的妇人》一文,继续宣传女子解放以及女性自立的观念,并自称它为“超于良妻贤母”的人生观。文中赞扬了美国妇人的自立精神,就是“只要发展个人的才性,可以不依赖别人,自己能独立生活,自己能替社会做事。”女性解放与自由在那个时期被提倡和呼吁的淋漓尽致,甚至被赞为“人道主义觉醒后的第一声,就应当是‘妇女解放。”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高潮,一些文人的言论与刊物相应不断推出,《新青年》《东方杂志》对妇女解放问题的讨论特别引人关注。可以说,在中国从1985年至1925年所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运动,承接了戊戌维新时期以“强国、保种”为主旨的禁缠足、兴女学等主张,开始把女性解放与现代国家建构紧密结合了起来。

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女性解放

“现代化与工业社会的等同,是现代化理论构造出来的文化神话。”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应使人的现代化与器物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并将人的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重中之重。因为,人的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之一,又是社会现代化的目的。正如有些学者说的:“一代又一代人的观念变革、素质的提高构成了现代化的主旋律.......中国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功在于人,现代化的滞后也缘于人。”一个国家的国民状况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是其得以前进和正常运行的主体支撑。女性,作为整体社会“人”的组成部分,其自由与解放推动人的现代化及社会转型的真正实现。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在不断追求现代化目标的中国男权社会背景下,男性也逐渐把女性定位成为需要解救和获得自我解救的对象。但是,女性的解放与自由不应该只是被动地、由他者来倡导或劝告,它是一个自我认识和意识上的觉醒。跨世纪的那几十年里,她们主体意识逐渐萌发,追求独立,赢得自尊和权利,渐重肯定和实现自己需要及价值。女性的个人素质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她们积极投身社会,发挥才干,为现代化的发展贡献力量。所以说,女性的解放与现代化也是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方面,《新青年》从第8卷以后,其中的妇女解放思想汇聚在其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中,妇女解放成为了社会革命的一部分。女性解放作为整个社会解放的标尺,她们逐渐成为现代意识的“新人”,从而促进中国整个社会人的现代化发展。

“我们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每一个因素都可能是现代化的一个指标,也可能是对现代化过程有所助益的一个方面。”中国女性的自由解放和我国的近现代化进程相关,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的妇女问题从来都不单纯是性别关系问题,而是被作为一种有利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话语和社会资源。”女性解放与自由牵扯到整个社会的文化体系、国家的现代化转型以及人类的和谐发展问题。因而在现代化的视阈下探讨女性解放既是对国民现代性追求的再认识,也是对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一个再分析。

参考文献:

[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江苏:江苏 人民出版社,2010.

[3][美]罗丽萨.另类的现代性--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性 别化的渴望[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4]李银河.女性主义[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5]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 店,1998.

[6]张文灿.解放的限界——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运动 (1921-1949)[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现代化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敢立潮头唱大风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我的女巫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