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读《芬兰道路——世界可以从芬兰教育改革中学到什么》
2016-06-19蒋秀华
◇蒋秀华
芬兰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读《芬兰道路——世界可以从芬兰教育改革中学到什么》
◇蒋秀华
随着PISA测试的兴起,一个北欧小国——芬兰,因其优异的成绩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国的教育者纷纷前往芬兰参观、学习,只为探寻其教育改革的成功之道。《芬兰道路——世界可以从芬兰教育改革中学到什么》的作者,身为芬兰教育家、教育改革政策制定者的帕斯·萨尔伯格,将带领读者进行深层次的观察。
其实,芬兰的教育体系并不是一直都这么好,而是在推进并实施教育改革二十几年后,才取得现在的成绩。从政策的层面来看,芬兰教育改革持续关注的是平等与合作,而非抉择与竞争。1985年,芬兰全国所有的学校都废除了按能力分班,所以,同一所学校里各班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并且各个学校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更重要的一点是,所有的学校,包括大学一律免收学费。于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国家教育体系中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结果显示,芬兰是全世界教育水平差距最小的国家。
许多访问者发现芬兰教育改革的一些做法与世界主流背道而驰,比如:没有标准化测试与评估,没有增加教学时间,也没有很多家庭作业,学生的表现却是如此优秀,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人们不由得思考,在芬兰的教育体系里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到底是什么?本书一次次地向读者揭示芬兰教育改革成功的秘密就是对教师的高度重视:“芬兰教育改革在初期就已经强调教师指引才是改变学习成果的关键因素,而不是任何形式的学习标准、学习评鉴或者任何替代性的指引方针。”
在许多国家,最优秀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医学、法律、金融等专业,而在芬兰,最热门的专业是教育,只有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有机会报考。为什么芬兰的教育专业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这是因为芬兰建立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师资培训课程:它要求学生必须攻读硕士学位,并且定位为研究导向型的课程,极具挑战性;它关注学生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他们可以继续免费攻读博士学位;它在人们心中建立了一个强烈的信念,那就是教育应当以学术研究为基础。
芬兰教育主管当局和学生家长们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无法用量化的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价。芬兰的教师和学校的观点则是,频繁测验的学习环境不但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反而会导致为考而教,窄化课程,增加师生的压力和焦虑。鉴于以上共识,除了大学入学考试,芬兰教育体系里再也没有被称为“高风险测试”的考试了。于是,芬兰的教师免去了频繁测验,免去了与别的老师、别的学校竞争的苦恼和压力。与此同时,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教师相比,他们的课时量相对较少,比如在初等中学阶段,芬兰教师每星期的课时数是美国教师的一半。当别国的教师还在忙于授课,忧于接踵而至的各种评估检测时,芬兰的教师却在全权处理课程大纲、学生评估、改善教育环境、参与社群运作。可以肯定地说,教育上的事情,芬兰教师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举个小小的例子,芬兰建设新校园时,一定会让教师与建筑师共同合作设计,以满足教学需求、提升教育环境。正如“芬兰国家青年调查”(2010年)所言:“教育符合了芬兰各种核心价值。”其实,就本质而言,芬兰的教师职业让人得以实现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于是,也就不必惊讶、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教师成为芬兰年轻人的首选职业,为什么芬兰的教育改革能够得以成功。
让我们来看看芬兰的学生。他们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根据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2010年)的数据,芬兰15岁的学生基本不需要参加学习班或者任何额外课程。PISA测试成绩排名中,与芬兰同时名列前茅的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上海等地区的学生,则必须在放学后做好几个小时的家庭作业,甚至在周末或假期参加补习班。相形之下,教育的差距不言而喻!
尽管在历次PISA测试中芬兰学生成绩优秀,但芬兰的教育学者、教师、校长乃至整个社会对此并不感到高兴或振奋,相反,他们大多认为PISA基准指标难以对复杂的教育过程和成果进行量化测评,并担心因PISA测试仅针对学校教育中一些狭窄的范围,会让教育改革的视野变得狭隘,进而导致牺牲学生对社会研究、艺术、运动、音乐等非检测内容的关注,并影响整体人格的发展。包括本书作者帕斯在内的许多芬兰教育者,提出“希望这些国际评比(类似PISA)系统能够提出更广泛的评鉴方法,包括‘学生如何学习的能力’、社会竞争力、自我认知以及创意等项目”。
在帕斯看来,追求教育的平等与合作,充分地信任教师并给予他们高度的自主权,这是芬兰教育改革成功最为重要的两个原因。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福田区侨香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