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加强中医康复对脑卒中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6-06-19陈红萍

关键词:针刺我院康复

陈红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四川省康复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综合内科,四川 成都 611135)

早期加强中医康复对脑卒中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陈红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四川省康复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综合内科,四川 成都 611135)

目的 探析脑卒中早期加强患者中医康复对其预后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釆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早期加强中医康复,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78.6±5.8)分,运动功能评分为(47.9±1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的中医康复可以对患者的后遗症起到预防作用,减轻患者躯体的受损程度,进而强化后期疗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脑卒中;中医康复;预后;生存质量

脑卒中俗称中风,指的是由于局部循环障碍导致神经细胞受损而引发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具体包括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出血性脑卒中两种。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并且急性期的病死率非常高,急性期后患者致残的可能性也非常高。虽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已经有所下降,但是较多的致残率还是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威胁。为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确保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我院于患者发病早期加强中医康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以我院收治的4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以此探析脑卒中早期加强患者中医康复对其预后所产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所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1],并且自愿加入此次研究。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58.6±3.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早期加强中医康复治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辩证口服中药。比如静脉滴注杏丁注射液20 mL、川芎嗪注射液60 mL或者黄芪注射液30 mL等,具体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中药注射液。第二,针刺治疗。于患者软瘫期针刺患者健上肢的手三里、合谷、外关以及鱼际等穴位,患侧针刺鱼际穴。另外,健侧下肢则针刺足三里、阳陵泉以及悬钟穴,患侧针刺太冲穴。于患者痉挛期针刺患侧上肢的外关、肩髃、合谷穴以及手三里等,患侧下肢则针刺三阴交穴和阴陵泉。针刺时,进针得气后釆用提插法以及捻转法深刺,出现明显针感后留针30 min,每间隔10 min刺激一次。头部则取百会穴以及对侧顶颞前斜线进行针刺,以每分钟200转的速度捻转,并且头部需要留针直到功能训练结束。第三,功能训练。脑卒中患者于早期进行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一般于上午进行针刺治疗,下午进行功能训练。在肢体的训练过程中,主要以肩带运动疗法为主。

1.3 判定标准

于治疗一个月后使用WHO质量评分标准[2]测定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参照经改良的FuglMeyer上下肢体综合功能评分表[3](FM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予以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78.6±5.8)分,运动功能评分为(47.9±1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n 生存质量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组 23 78.6±5.8 47.9±11.3对照组 23 66.4±4.3 27.6±10.5 t -10.235 11.077 P -<0.05 <0.05

3 讨 论

中医康复治疗方法不仅医疗基础良好,同时治疗费用比较低廉,更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因此,将中医康复治疗与患者的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将会是更加有效的医疗模式。

1997 年Stroke Unit Trialists’ collaboration通过对3246例脑卒中患者所进行的随机对照组研究显示[4],于患者发病早期应用中医康复治疗,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时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花费明显减少,以此证实了其对患者预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另外也有国外研究证实,脑卒中患者突然间丧失身体功能之后,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身心都会受到影响,后期很容易出现感觉功勇障碍以及言语能力丧失等后遗症。

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患者于早期加强中医康复之后,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的中医康复可以对患者的后遗症起到预防作用,减轻患者躯体的受损程度,进而强化后期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廖美容,刘 泰.急性脑卒中早期的中医康复治疗原则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6(2):29-731.

[2] 王艳辉,于艳馥.脑卒中康复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5(3):439-442.

[3] 林念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

[4] 张翃强.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有效性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本文编辑:孙春宇

R743.3

B

ISSN.2095-6681.2016.20.192.01

猜你喜欢

针刺我院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