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6-06-19赵春艳

关键词:偏瘫肢体脑梗死

赵春艳

(黑龙江省嫩江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1400)

心理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赵春艳

(黑龙江省嫩江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140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近期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研究组加用心理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和肢体运动能力改善结果。结果 经过护理实施后,护理研究组各项数据对比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功能缺陷,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心理护理;脑梗死偏瘫;对照研究

脑梗死是患者的脑组织区域部分出现了血液需求障碍所引发了大脑缺血或者是大脑缺氧的一种临床病变情况,在出现大脑缺血或者是缺氧症状后会造成患者的神经功能缺 失[1], 这 类 型 病 症 很 容 易 造 成 患 者 的 大 脑 偏 瘫 情 况 , 因此一定要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操作,这样才能够减少偏瘫情况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本文针对此种情况,将此脑梗死偏瘫患者50例,分别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及临床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法所产生的护理效果,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以及肢体语言等改善情况,现将分析数据做如下统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护理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5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护理研究组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8.22±2.22)岁。参照组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8.23±2.24)岁。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式,即对患者正常办理完入院手续并询问病情后,随即给予一般药物治疗,并在治疗和实施一些基础护理操作过程中,给予相关护理指导。

护理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方式,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第一,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比如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要疏通心理压力,使患者正确看待疾病,不让其有严重的心理包袱,因此对于治疗过程采取积极心理疏导对待。安抚患者紧张情绪,杜绝异常焦躁不安[2]。

第二,制定心理护理计划,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计划执行护理过程。心理方面,主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充分的去尊重和关心患者,给予患者生活上的方便,经常和患者多进行沟通交流,能够使得患者不再感到孤单,有继续生活的勇气。

第三,鼓励患者治愈的信心,同时告知患者这些成功病例的情况,能够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过程,保证取得较好的满意成果。在用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耐心的指导患者用药方式和用药情况,告知一些药物在使用后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的反应,认真对待治疗和护理过程,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过程,提高护理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肢体运动能力情况采用偏瘫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分为五级,其中Ⅰ级表示肢体松弛;Ⅱ级表示出现了轻微的痉挛反应[3];Ⅲ级表示痉挛较严重,会引起一些运动情况;Ⅳ级表示痉挛减弱,但是出现了一些脱离运动模式的运动情况;Ⅴ级表示痉挛减弱,但是出现了一些分离运动,并且分离运动加剧。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情况结果对比

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后,其肢体运动能力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的肢体运动能力分级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情况结果对比 [n(%)]

2.2 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对比

护理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8.26±4.42)分,参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6.37±4.61)分,相比于参照组,护理研究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效果颇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文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的整体过程中,分别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改善情况、肢体活动、语言等能力的护理结果时发现,护理研究组患者相比于参照组,护理研究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了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功能缺陷,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邓棋方.康复护理指导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0:3098-3099.

[2] 尹晓宁,牟娟娟,徐晓飞.早期康复和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1,12:476~477.

[3] 慕海芹.康复护理指导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0:86~87.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74

B

ISSN.2095-6681.2016.20.152.02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脑梗死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