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衔接研究

2016-06-18李朱锋顾海孙健华张捷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南通机械设计专业课程

李朱锋 顾海 孙健华 张捷

【摘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南通理工学院与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开展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项目,研究“3+4”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内容,从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专业课程课时分配、课程安排的关联性与互补性以及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中职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衔接提供范式和借鉴,有效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3+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专业课程衔接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分段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201551);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C25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28-02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

2012年起,江苏确定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南通等5个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启动实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包括了中职+专科高职(3+2)、中职+本科(3+4)、专科高职+本科(3+2)、五年高职+本科(5+2)四种形式的试点。其中,中职+本科(3+4)的培养模式最引人瞩目。[2,3]

南通理工学院与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项目试点,培养人才层次定位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即学生在南通中等专业学校完成三年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习,中职毕业后通过对口单招方式进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南通理工学院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达到准机械工程师水平,获得技师等级数控设备操作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当水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和工学学士学位。

一、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3+4”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以往的职业教育体系,创新了人才培养战略,对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考核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创新的改革要求。[4]

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需要进入南通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就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学生主要由学校的校长推荐,学生生源品学兼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他们普遍获得过各级职业技能比赛的奖项或者具有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特长,但是和普通高中毕业后就读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难以跟进现有的本科教育课程,比如在中职阶段没有系统地学习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此外还会出现重复开课的情况,在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方面中职阶段已经充分掌握基本技能,到本科阶段后还需要重新学习基础的编程知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看出,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对人才培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就需要由本科高校与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七年一体的原则,统筹制定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素质拓展与技能实训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设计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标准,系统培养本科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课程课时分配的探讨

专业课程的课时分配需要合理的安排,从而体现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针对中职升本七年一体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而言,课时的分配需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都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南通理工学院与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开展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项目部分专业课程的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部分专业课程课时分配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专业课程课时的分配主要有以下两点特征:

1.前段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后段增强实践性与职业性教育。将本科段的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等课程前置到中职段开设,同时在中职段开设数控原理与编程等课程,并安排相应的数控车床加工实训,要求学生在中职阶段取得具有数控车床操作工(中级)职业资格证。

2.在衔接课程体系中加大中职阶段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比重,加大本科阶段技能训练和实践环节教学比重。在本科阶段安排数控车削加工实训,要求学生本科毕业取得具有数控车床操作工(高级)职业资格证。

三、专业课程关联性与互补性的研究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需要具有关联性与互补性。在培养过程中那个需要注意构建中职学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相衔接的通道。

1.关联性研究

在培养目标方面,两阶段的课程设置都要围绕机械专业开设,培养学生应用型技能,那么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相互嵌套,密切关联。在具体的课程实施时,要把静止的教学大纲细化成动态的教学内容,以避免衔接中课程内容的脱节,要加强每门专业课程的衔接性,从而实现中职、高等教育课程的整体衔接。

2.互补性研究

两阶段的课程内容上可以有重叠,但是在深度上应该有所区别。例如数控原理与编程技术课程,中职和本科两个阶段都要开设,但是所学的知识内容不同、培养目标也不一样,中职阶段课程开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数控原理知识与编程思想,而本科阶段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和自主编程的能力。从而两阶段的课程实现了互补,进而培养出具理论素养与实践动手能力综合性的专业技能人才。

四、课程评价机制的研究

课程成绩考核是重点考核学生完成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实现课程目标的状况和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表现。与传统的课程考试有所区别,在“3+4”课程教学体系中应该注重实际操作和学习过程的考核,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学习积极参加社会、行业或企业相关的职业活动,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3+4”教学项目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的课时分配、课程安排的关联性与互补性以及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可以为中职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衔接提供借鉴,有效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并且还能推动我校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孟凡华.鲁昕强调: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15:44-47.

[2]丁金昌.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02:86-88.

[3]王志华,陆玉梅,雷卫宁.江苏省中高职与本科衔接试点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5-9.

[4]张永.基于“3+4”模式的职业教育一体化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51-53.

作者简介:

李朱锋(1989-),男,江苏南通人,南通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速加工工具与机械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南通机械设计专业课程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