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历史课变成“立德树人”的阵地

2016-06-18马永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历史课德育教学立德树人

马永

【摘要】历史学科集知识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如何把“死”历史课上成“立德树人”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课?作者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渗透,历史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优秀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三个方面谈了一下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

【关键词】历史课 德育教学 教学实践和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58-02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一线历史教学20年的老教师深刻感受到,历史学科集知识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蕴藏着的大量名人典范,历史事件、传统故事、经验教训、历史文物等一系列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这一特点恰恰使历史学科在落实十八大“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任务方面特有的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也使历史课成为“以史载道”,落实“教育要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起,弘扬民族传统和培养文化修养”的完美载体。这也恰恰是突破我们目前的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青少年道德问题频发现实的一剂良药。

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德育观点和教学思路、经验,与大家交流。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渗透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就决定了历史教师的主要教育职责之一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一些基本观点、理论适当地渗透融合于历史知识之中,传授给学生。如在低年级学习中国历史之初的《中国古人类“北京人”》时,教师就可以以人类演化史料为依据,阐发“劳动创造人”的唯物主义观点,批驳上帝造人、神创造人的唯心观点。又如,在高年级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教师以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根源,分析出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使得德日等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并发动战争,从而使学生自然地领悟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这种做法,根据本人多年实践体会认为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反过来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谓事半功倍,相得益彰,所以“智育为先”的同事们值得一试。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马克思主义观点可谓无处不在,但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严肃性和深刻性,历史教师应该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自然地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让学生结合教学知识、历史事件的学习和分析这一基础得出或者印证理论,正所谓“润物无声”,避免在讲完某个知识点后,再提示学生注意这个问题体现了某某观点,这样做不仅道浮于事,刻板枯燥,学生被动接受难以内化,效果不好,而且会把历史课变成政治说教。所以,历史教师首先要自我内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才能把握理论性的度并且恰当适时自然地渗透成为可能。

二、历史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设计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既可避免长篇累牍的说教,影响课堂效率,又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岳飞抗金的章节时,教师可以引用越王墓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一下子就把人们对爱国者的敬仰和卖国者的鄙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得到深刻的爱国光荣、卖国可耻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观看录相《甲午风云》片段,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电教媒体创设的情境之下,心灵深处受到触动,被片中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爱国主义感情得到升华,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对于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对比法,录像教学法还有实地考察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切忌狗尾续貂式的生搬硬套,空发感慨,将严肃的问题呆板化,形式化,这样大而空的课堂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不能真正打动学生,使之产生情感态度上的共鸣。

三、利用优秀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

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自我心理和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但接受问题快,更是模仿性强。根据这一特点,利用优秀历史人物的思想、精神、意志品质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更是事半功倍,效果尤为突出。

据粗略统计,中学阶段中国历史涉及人物900余人,其中2/3以上的是为社会进步、人类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爱国事例俯拾皆是,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辛亥革命时期,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等,都是他们用实际行动,体现发扬和丰富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和崇高的品德,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为今天的中学生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

在如此丰富的史料人物中,教师如果注意取舍,以教学要求为依据,选择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对其闪光点适当补充,对学生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教师能恰当的选取反面人物对比,或者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不良品行,如学习不刻苦、吃苦精神差等对比,将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荣辱观、是非观,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更鲜明、更鲜活,更具现实意义了。

除上述提到的,历史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国情教育、人口教育等。但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无论何种教育,都要以历史教学为依托,不能脱离课本,喧宾夺主,也不能搞空中楼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历史课,这门社会科学既教书又育人的功能,落实“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猜你喜欢

历史课德育教学立德树人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