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问题与对策

2016-06-18廖春苗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对策大学生

【摘要】目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伴随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总结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普遍会出现的问题。此文对于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提升高等教育德育教育质量、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心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19-01

一、择业形势

自从我国1999年第一次实行高校扩招后,据统计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从2001年114万,到2015年的749万,在就业岗位有限,就业人数激增的情形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既不易于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求职成功。在此情形下,深刻分析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利择业。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探析

(一)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于对未知世界的不确定和感觉无能为力。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表现出焦虑症状。他们常常夸大自己眼前的困难,对前途感到担忧,甚至感到大学几年的学习在能力上并未让自己提升,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行业。因此,对未来做出选择的时候表现出茫然和不知所措。适度的焦虑可以让学生动力十足,增强人的进取心。但如果焦虑长期无法缓解和调节,则有可能会向病态发展,如情绪紊乱、注意力无法集中,身心疲惫、心悸、失眠等。这种情况不但干扰了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还成了择业的绊脚石。

(二)自卑

自卑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最大障碍。自卑的学生不敢正视现实,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考虑问题总是从最坏的角度出发,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容易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求职的勇气。

(三)自负

相反,如果毕业生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好高骛远,一味把目光锁定在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其结果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迟迟难于落实单位。看到比平时不如自己的同学都成功签约,他们常常有怀才不遇、怨天尤人的心理,对社会学校和他人都怀有不满情绪。严重者还有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出现自卑心理,消极避世,不敢去应聘。

(四)依赖

有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信心不足,犹豫观望,过分依赖父母、朋友、老师。在人才市场上,父母代替子女去面试、咨询用人单位的例子屡见不鲜。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还有学生认为择业必须走后门靠关系,认为自己的努力作用不大,把择业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家庭背景不好,因此,依赖心理也是择业过程中不良心理的突出表现。

(五)冷漠

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应对心理,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一些学生在择业中挫折后失去信心,进而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认为看破红尘,决定听天由命,觉得前途一片黑暗,不再想主动去争取择业机会,即使再次有单位伸出橄榄枝,也兴趣不大,觉得会以失败告终而无动于衷。

(六)从众心理

实践证明,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就业价值目标,包括地域选择、行业选择、岗位选择、工作条件选择等。不少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难以做出理性选择,容易跟风产生从众心理和行为。部分毕业生对自身职业定位不明确,一味追求高薪职业,忽视职业前景。

三、高校大学生择业心理对策

(一)加强就业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在择业价值观上不够理性存在眼高手低的误区:择业时过分看重薪资待遇和舒适度高的工作,把个人的发展和能力的体现放在其次。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状况下,大学生在择业时,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要认真考虑所学专业和方向,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情况,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家庭情况等确定职业期望值。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以实现职业理想。

(二)加强专业技术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由于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较为偏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也有一定的距离。学校应根据社会和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去培养“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用人单位衡量应聘者的首要标准,所以,高职高专院校依然要特别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苦练基本功。其次要注重“一专多能”的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专业人才,而是具备多方面能力的“通才”。因此高校要加强学生在专业外的培养力度,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广泛涉猎各方面领域。再次,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做好从象牙塔到社会的角色转变,更好地适应到社会中。由于学生现在频繁跳槽的现象发生,对职业没有起码的认同和敬业精神,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正确职业观。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

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乐观,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而从学校宣传得到就业信息的学生只有19. 5%,从这些数据看来,学校很有必要加大对毕业生国家就业方面的政策、方针,就业的形势,就业的方式、有关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宣传力度。比如择业技巧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基本内容之一,大学生普遍缺乏恰当的择业技巧,这是引起择业浮躁心理的主要原因;至于具体的应聘程序、资料的整理和使用,面对用人单位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了解对方,以及应有的礼仪和言谈举止,就业后的适应期,都需要学校进行必要的指导。主题讲座、开设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等都是值得借鉴的方式,从大一新生入学时开始教育效果最好。同时要教育大学生从个人实际出发,克服急功近利、虚荣攀比的错误择业心理,树立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观念。

参考文献:

[1]朱倬然,白云利. 积极思维视角下大学生不良择业心理研究[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2.

[2]徐复智,崔运坤.大学生择业心理现状和对策研究[J].岱宗学刊,2008(12):83.

[3]陈庆红.大学生择业心理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04(2):113.

作者简介:

廖春苗(1988—),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学、教育学。

猜你喜欢

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