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编絮语

2016-06-17王廷鹏

读者·校园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扎克课外书青春

王廷鹏

毕业季到了,中学校园里的“考前撕书节”也如期而至。课本和试卷被撕成碎屑,漫天飞扬,一派“六月飞雪”的样子。

每到这个时候,网上少不了讨论这个话题,也会有媒体站出来义正辞严地说教一番,认为这是“文化暴力”“资源浪费”“与文明背道而驰”,云云。对这些说法,我颇不以为然。

十几年前,我还是个高中语文老师,毕业季到来,碰上一场声势浩大的撕书活动。为了凑热闹,我亲赴楼下的“撕书节”现场,想体会一下这种被残酷的青春力量裹挟着的气氛。一片纷乱,到处都是呼喊声,那种很欢畅的高音在楼道和教室里冲撞,眼前飞来一篇英语阅读理解,耳边飘过一道语文诗词鉴赏,脚下是数学课本的“残骸”。

高三年级的老师,大多都很识趣地躲在办公室里喝茶,远远瞅着这场由孩子们主导的“狂欢节”。我在现场遛了一圈,也躲进语文教研室,刚好碰上一位老师抱了一摞书进办公室,是一大堆课外书,金庸、古龙、黄易、萧鼎……各种小说应有尽有。一问,都是学生送给这位老师的,这是陪伴他们熬过残酷高中岁月的课外书。大家决定撕书了,这些书舍不得撕,但又无心带走,索性送给老师,或许还有点别的用处。原来,也有他们舍不得撕的书!

面对学生撕书,我曾经看过某种很“正经”的论调:书是人类知识延续的载体,撕书就是对人类文化的暴力反动。用这种论调对待高三的孩子,用心太险恶了。书籍这种形式确实是知识的载体之一,但人们不能否认,即使再美好的教材,当它们变成应试的一部分,压在青春的脸上时,本身就是扭曲的世界的一部分,这时候,撕书只是一种宣泄,没有任何多余的意义。我自诩是个爱书人,当时还是个语文老师,我经历过高考的折磨,也亲自带着一帮小孩准备接受高考的磨炼,看着他们撕书,我丝毫没有罪恶感。

刚读完麦家的小说《解密》,书中讲了数学天才荣金珍破解密码的故事。荣金珍刚进大学数学系的那段故事,写得极为精彩。在荣金珍和他的教授眼中,数学闪烁着人类智慧最璀璨的光华,让我这个数学“学渣”都不禁心动。人类的智慧可以到达如此高远迷人的地步,我们虽然不能触及,也会因为这种美好的描述感到幸福。

荣金珍会不会撕掉自己身边的数学书或者小说?故事告诉我们,不会。他孤身前往神秘的701机关,随身带走的就是自己在读的书。这些书让他感到快乐,带领他触碰到一个有趣的世界。谁会撕掉这样的书?!

回到我亲历的那场“撕书狂欢节”,从这些孩子的脸上,我看到的是撕书后的释然和某种失落,还有某种恶狠狠的报复的神情。这些复杂的神情让我难忘,接受了六年中学教育之后,他们是否感受到知识的乐趣,我大概有答案了。

这期杂志里,编选了一篇讲扎克伯格的小文章《有趣比赚钱重要》。在扎克伯格看来,有趣比成为富翁重要,这是个很棒的想法。有趣比世俗的成功重要,它简直就是人生最核心的价值观之一,如果学习、生活和工作处处无趣,真是一种失败的人生。因此,我理解并同情这些孩子们撕书的行动,我了解无趣的重复的生活对青春的戕害是多么残酷。当时,我只想提醒这些撕书的孩子:小心点,别把准考证夹在书里给撕了!

猜你喜欢

扎克课外书青春
课外书
冬天的画稿
“我”来了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小刺猬的水果梦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有话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