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控体系下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之初探

2016-06-17陆娟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三公经费内控体系行政事业单位

陆娟

摘要:近年来,“三公经费”支出逐年增长,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三公经费”作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支出管理,本文试图作一探索。

关键词:内控体系;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1

“三公经费”具体是指公务活动中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支出。近年来“三公经费”支出因逐年增长而被全社会所关注,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相继出台,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加大“三公经费”减支力度已刻不容缓。

一、“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存在的问题:一是实际公车数量超编。有些权利部门在现有车辆编制的基础上,为了确保个个领导有专车,想方设法向下级单位长期借用车辆或直接将公车挂靠下属单位;二是向下属单位转移摊派公车费用。有些单位利用自身职权,为了避免本单位公车费用过高,通过将费用转移到下属单位列支,以达到逃避监督和数据公开的目的;三是公车私用屡禁不止。节假日公车私用,公车接送子女、公车结婚接亲等现象依旧十分普遍;四是公车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有些单位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对公车进行集中管理,对于车辆保险、维修、加油等没有执行政府定点采购和定点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2.公务接待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务接待费支出比重高。有些单位公务接待费占公用经费支出比重过高,严重影响政府廉政形象;二是公务接待名目多。但凡有个上级检查、下级汇报、外出调研、年终总结等活动都要迎来送往、吃吃喝喝;三是接待费用报支花样百出。以购置办公用品、会议费等名义报销接待费用比比皆是,甚至将费用直接在单位食堂列支,达到隐瞒公务接待费开支过大的目的。

3.出国(境)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巧立名目公款出国(境)旅游。有些单位领导以到国外“学习取经”为名,轮流“做庄”频繁出国旅游;二是向下属单位摊派出国(境)费用;三是出国(境)超时间、超费用标准。有些领导没有按照规定的出国计划,随意更改行程和延长出国时间,将私人花费在公款中报销,增加单位负担。

二、“三公经费”存在问题的内因分析

1.单位内控体系不健全。一些单位对于“三公经费”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没有细化的具体内容,管理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多是为了应付检查的一纸空文。加之有些单位的领导没有把好支出的审核关口,对于已经发生的支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事,导致“三公经费”支出规模不断膨胀。

2.“三公经费”预算暗藏猫腻。部分预算单位为了应付检查和预算公开,在编制“三公经费”时,预算标准明显偏低,不切合实际;但在实际支付时,通过一般预算与项目支出“灵活”操作相结合的途径来弥补“三公经费”的不足。检查发现很多项目资金特别是未明确用途的项目经费就是单位为防止“三公经费”不足而特意预留的,这样就可以将“三公经费”数额控制在警戒线之下,逃避检查风险。

3.监督不到位。内部监管乏力。由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三公经费”消费决策权大多集中在领导干部手中,而他们又是主要消费者,这样极易造成内部监督的缺位和弱化;外部监管流于形式。上级检查大多走过场,即使发现问题,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缺乏持续、有效地监管。

三、内控体系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

1.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公经费”管理办法,给“三公经费”支出戴上紧箍咒,彻底改变现如今“三公经费”随意支出、无度滥用的状况。首先要根据中央统一要求,制定机关内部“三公经费”管理制度,明确“三公经费”具体用途,制定合理的开支标准,完善审批流程;其次公务消费必需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禁使用现金,一律通过公务卡或直接支付结算,确保各项支出有迹可循并时刻接受财政监督;同时单位领导要严把审核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报销规模,降低支出总量;最后财务部门要认真审核“三公经费”票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确保财务核算的手续完整、信息真实、数据准确。

2.要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约束。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管理。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本着科学、合理、节俭的原则编制“三公经费”预算。只有把源头控制住,同时做到无预算不开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另一方面加大“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将“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主动拿出来“晒一晒”、“抖一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单位的公务行为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3.建立“三公经费”监督机制。一方面财政、审计和纪检部门要定期对“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审计,核查支付流程是否规范,支出内容是否合法,支出项目本身是否有利于部门履职,有没有达到履职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一把手”问题的问责力度。对于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追究其纪律、法律责任。同时,要将审计检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曝光,形成舆论压力,起到警示作用,以此强化监督,防止问题反复出现。

四、结论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规范“三公经费”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漏洞,但是任何一项问题的解决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从内控体系建设入手,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逐步完善“三公经费”监管,将有利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树立政府廉洁形象,保障行政事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绍林.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的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

[2]王月琴.分析“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现代商业,2012(36).

[3]曾先理.建立基层“三公”经费长效管理机制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

猜你喜欢

三公经费内控体系行政事业单位
规范高校内控体系加强防范经济风险
试论高校三公经费公开与财务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