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世画景里的动物世界

2016-06-17周玥

读者·校园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普宁辟邪黑猪

周玥

沿着《清明上河图》上驼队穿过城门行走的方向看去,会发现在不远处的十字街口沿河的柳荫下,有几头黑猪正在觅食。旁边行人微微侧目,似乎有些好奇它们的存在,却又没有驱赶的意思。在宋代,最主要的肉类食材就是羊肉和猪肉了。但《清明上河图》中只有这几头猪,没有一只活羊,这又是为什么呢?

记录北宋汴京市井生活的《东京梦华录》提到过市场上的猪和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这些小贩叫卖的是已经切割处理好的猪肉和羊肉。在汴梁城内,人们是看不到宰杀活猪活羊场景的。原来早在北宋前期,政府就颁布诏令,不允许在城中宰杀牲畜,也不允许把生肉悬挂出来叫卖。

民间的猪和羊因为禁令而只能在汴梁城外僻静无人之处饲养宰杀,而官方所养的猪和羊也无缘登上《清明上河图》的舞台。北宋政府在汴梁城西的普宁坊设置了牛羊司,圈养猪羊。而《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汴梁城东南汴河沿岸的市井风光,自然不会有普宁坊的踪迹了。

那张择端笔下这几头猪究竟有何来历,能够在城门附近大摇大摆地自由行走呢?其实,这几头猪并不是城内官民百姓的口中餐,甚至连大宋官家也不可能尝到它们的滋味,因为它们是专门在祭天时使用的“神牲”。据文献记载,宋代献祭要用黑猪,而祀天神时的猪必须是大猪,这些大猪被称作“神牲”,受到特别保护。人见到它们,必须恭恭敬敬,不能随便驱赶打杀。《清明上河图》中这几头猪身处闹市也悠闲自得,应该是正在享受献祭之前的幸福时光。

不止神牲,汴梁城里还有几头猪也过着特立独行的日子,那就是生活在皇宫后苑里的猪。僧人释惠洪在《冷斋夜话》里讲到,有一次,宋神宗在宫苑中发现有人牧猪,觉得奇怪,就问宫中养猪有什么用。养猪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回答这是从太祖太宗时定下来的规矩,没人敢更改。神宗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陋习,于是下令:禁止在皇宫里养猪。没过多久,宫里闹出了灵异事件,禁卫军捉了个“妖人”,正要按照辟邪的古法向“妖人”浇猪血时,却发现宫中无猪血可用。在古代中国,辟邪可是头等大事,养猪是为了取血辟邪。神宗只得接受教训,又重新请回了养猪人和他那些肩负重任的猪。

猜你喜欢

普宁辟邪黑猪
梁实秋:端午节叫做"粽子节"比较亲切
The Changing Face of YinggeDance
普宁讲述方方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探究《普宁》之谜
诺奖得主普宁的爱情三角梅
“巨鞋”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小黑猪
外公家的小黑猪
小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