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世界的警察都想抓住这个人

2016-06-17假装在纽约

读者·校园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涂鸦伦敦艺术家

假装在纽约

这个星期六,洛杉矶要举行一场艺术拍卖会,拍卖的几幅作品来自英国街头涂鸦艺术家班克西。

班克西在欧美国家几乎家喻户晓,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涂鸦艺术家。这20多年以来,班克西神出鬼没地流窜于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地在街头留下涂鸦作品。等到天亮后大家发现的时候,他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英语里把街头的涂鸦称为“graffiti bombing”,就是靠着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轰炸”,班克西逐渐声名鹊起。但是,因为他一直严密地保护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几个人确切地知道他到底是谁。

2010年,《时代》杂志把班克西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由于不想暴露身份,他提交了一张自己头戴欧美杂货店里常见的可再生购物纸袋的照片。

能够以这样的形象登上《时代》杂志的,恐怕是空前绝后了吧。

大概是在1992年前后,班克西开始在英国的一座小城布里斯托涂鸦。1999年,他开始“轰炸”伦敦。到2001年,他的作品已经遍布了整个大英帝国。之后,他开始在维也纳、旧金山、巴塞罗那、巴黎、底特律、纽约等许多城市出没,成为让全世界“城管”深恶痛绝的“破坏分子”。

放飞心形气球的小女孩是班克西的标志性作品之一,他在世界很多城市都留下过类似的涂鸦作品。

班克西作品的典型风格是惊世骇俗外加黑色幽默,他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反战、反资本主义、反消费主义和反体制的信息。

他经常使用的符号有老鼠、猿人、警察、士兵和小孩。他有一幅涂鸦,据说位于伦敦的“同志”街区,画的是两个穿着制服的警察在街头公然接吻,戏谑和挑战社会成见的姿态一览无余。

班克西涂鸦的手法通常是先用钢板蜡纸制作模板,然后到街上直接喷漆上色,方便快速,能够赶在被路人和警察发现前完成作品。

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班克西在伦敦街头创作了两幅作品。他创作的地点通常比较隐秘,外界经常是看到他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之后,才到处寻找这些作品到底在哪里。被发现后,这些涂鸦会很快被“城管”清除,因此,许多作品现在只剩下了图片。

英国人尊敬的女王也逃不过他的恶搞,被画成了猿猴。

2007年,他在伦敦交通局的墙上画了昆汀·塔伦蒂诺电影《危险人物》里的一个场景,只不过把演员手中的枪变成了香蕉。伦敦交通局怒不可遏,认为这不但破坏了公物,还造成了“疏于看管、社会腐败、鼓励犯罪活动”的氛围,他们很快让清洁工人清除了这幅涂鸦。

他也会创作讽刺反移民的涂鸦作品,例如,会有一群鸟举着标语,上面写着:“不欢迎移民”“滚回非洲去”“别和我们抢虫子”。

班克西的作品也有鲜明的反战和反暴力倾向。在一幅涂鸦中,街头抗议者手中投掷的燃烧弹被换成了花束。

以色列政府在巴以边境修建了一道700公里的高墙,把巴勒斯坦变成了一个大监狱。班克西也在这面墙上留下了许多带有讽刺意味的涂鸦。

他也喜欢恶搞名画,他的一幅模仿莫奈《睡莲》的作品,池塘里被他扔满了超市的购物车。

他经常潜入英美各大博物馆,趁人不备把他的恶搞作品挂在博物馆的墙面上,同时附上与博物馆规格一致的说明牌,用这样的方式赤裸裸地嘲讽艺术权威,表达自己对艺术圈的不屑。这些作品,经常过了两三天才会被馆方发现。

2006年9月,他在洛杉矶举办了一个名为“Barely Legal”(意为“勉强合法”)的展览,共有3万人前往观看,其中包括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在这次展览上,班克西把一头重达8吨的大象(活的)牵到了现场,关在一个小房间里,这个作品的名字叫“房间里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这是一句英语谚语,比喻人们对那些显而易见的现象和事物视而不见。班克西解释作品的意图时说:“全球有200亿人(他原话说的就是200亿)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人们却对此视而不见。”

这个作品引起了洛杉矶动物保护组织的强烈抗议,他们认为油漆有毒,会对大象造成伤害,因此他们匆忙赶到现场,要求展览立即停止。结果原本并不打算搭理这个展览的媒体一下子写了很多报道,反而帮助班克西在美国再次名声大噪。2007年,他的一幅作品在苏富比拍卖时,最终以57.5万美元成交。苏富比评价班克西“是有史以来崛起最快的艺术家”。

涂鸦原本是上不了台面的街头恶搞,但是班克西硬是凭着自己天马行空、层出不穷的天才创意和灵感,把涂鸦变成了一门艺术,让原本默默无闻的街头艺术家进入了正统艺术圈的视野,他也跻身世界著名艺术家的行列。

我们这个时代,只要有才华就一定能够脱颖而出,一定不会被埋没。

猜你喜欢

涂鸦伦敦艺术家
创意涂鸦
创意涂鸦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伦敦畅游记(二)
伦敦畅游记(一)
伦敦之歌
涂鸦等
电影中的伦敦
奇妙光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