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6-06-17林宁
林宁
摘 要:焊接技术是实现我国机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技术,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实用型焊接专业人才的院校,要积极构建以适应我国工业发展的教学体系,进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焊接技术专业人才。
关键词:焊接;教学改革;工匠精神
焊接技术是实现机械制造强国、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焊接人才的主要场所,要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焊接专业人才是高职焊接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要深化焊接专业教学改革,以此培养更多的社会实用型专业焊接人才。
一、高职焊接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焊接专业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结合市场对焊接技术人才的需求反馈结果看,我国高职院校的焊接教学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焊接教学内容不合理。教材是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经过反复论证之后得出的科学知识,但是高职院校在应用教材时存在机械照搬现象,而忽视与现实焊接技术的实践联系,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具有很大的滞后性;二是焊接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焊接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由于焊接专业的实践锻炼需要强大的资金给予支持,受制于高职院校经费短缺等因素导致高职院校焊接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因此很多实习单位不愿意安排学生进入到实践性阶段进行操作,这样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比较薄弱;三是焊接专业教学忽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高职焊接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一是高职院校要突破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授课内容的模式,加强社会实践技术在课堂上的讲授比例。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专业焊接人才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时刻关注社会焊接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及时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二是高职院校在编制焊接课程时,要增加课程内容的实践操作性。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拓展教材编写团队的主体,将企业焊接工程师纳入到焊接教材的编制过程中。另一方面丰富教材的内容,焊接课程教材不仅要体现出焊接技术领域的知识,而且还要增设焊接工程师、车间管理领域等方面的知识,以此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二)提高焊接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高职院校要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一是高职院校要增加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积极采购与焊接实践操作相关的配套设施。焊接操作属于消耗性实践,因此高职院校要增加对焊接实践的资金投入,改变以往的以简单焊接操作的模式,提高学生对工艺复杂焊接的实践锻炼机会;二是构建完善的焊接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焊接技术的重要平台,因此高职院校要尽可能构建完善的实训基地,通过引入最新的焊接实训操作设备等提高学生焊接操作的技能,缩短高职学生与市场就业岗位的差距;三是高职院校要适度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高职院校的教育本质就是培养社会实践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必须要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
(三)将工匠精神纳入到焊接教学全过程。工匠精神是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树立对职业教育的敬畏、对产品负责的态度、关注细节,因此将工匠精神纳入到焊接技术教学中对培养高素质的焊接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将工匠精神纳入到焊接技术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一是改变以往的“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注重细节,让学生强化细节的掌握,及时细微的焊接瑕疵都要仔细分析原因;二是要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结合。焊接技术需要长期的锻炼才能提高,培养工匠精神就是要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焊接技术提升搭建平台,以此推动学生焊接技术的提升。同时高职院校也要积极推行双证制,鼓励学生参加焊接职业资格证考试,以资格证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
(四)创新焊接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要改变以往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工具的优势,鼓励学生创新性的学习焊接,由于焊接专业与实践联系性比较紧密,因此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焊接技术知识,而且通过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高职院校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纳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模块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某项焊接专业学习的讨论中,组织学生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在进行总体概括,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结束语:总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大力发展机械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焊接技术是实现机械制造强国的重要技术,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化焊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通过系统、完善的改革策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实用型专业焊接人才,以此推动我国机械制造强国战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吴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