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特色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研究
2016-06-17陆虎
陆虎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78-02
一、问题的提出:
任何课程都是历史的产物,更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课程也必将承担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现代历史教育所要求的公民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等,对我国当前历史课程产生着重要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并向纵深发展,经济成绩的突飞猛进以及社会问题的错综复杂,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更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彰显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明确指出:“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差别较大,各地区社会发展、风土人情、人文底蕴等各不相同,同时个体与群体素质差异较大,学生成长环境以及认知特点存在个体差异。统一的新课标只能说是在顶层设计的角度,指明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但却不能为某地某校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因此,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的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已经十年,在推进历史新课程实验、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的成绩,课程改革成果也大量涌现,实验稿所彰显的时代性,特别是“三维目标”的提出,更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所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形式的日新月异,实验稿的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还是慢慢彰显出来,部分专家学者更是对三维目标中情感目标的导向有可能将历史课程和历史学习活动搞得很虚、难以制订历史课程的科学评价系统、历史教育政治化等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同时,许多一线教师也对实验稿里诸如内容结构的合理性、时代性、规范性等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经公布,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追捧,特别是新课标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历史时序性,课程内容注重生活性、时效性与实效性,对三维目标的重新表述和评价多元化,提供的许多可操作性很强的教学建议,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格培养和思想导向,课程内容总量相对减少等,都让基础教育工作者们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充满了期待,许多地区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广东地区,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还是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更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社会转型对公民素养的更高要求,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特殊需要,沿海家庭对教育的理性诉求等,都在呼唤一套基于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符合广东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历史课程体系。
三、问题的解决: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构建符合广东地方特色、时代精神、地域特点、社会需求的的地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结合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立足本土,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开阔视野,了解广东历史的发展概况,进而理解和把握广东、中国、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一)课程性质
广东特色历史课程,是为了补充、扩展、丰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根据广东义务教育阶段的地情、学情等地方因素,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旨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公民素养、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一门特色课程。
广东特色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通过与广东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展现广东本土丰富的历史文化,揭示广东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体现广东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方法去思考人、社会、自然的关系,关注家乡发展、关注民族命运的情感态度。
(二)课程理念
1、广东历史课程要彰显“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
2012年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归纳和提出的“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突出体现在了“厚于德”,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突出体现在了“诚于信”,岭南文化的特质突出体现在了“敏于行”。充分体现和融合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岭南特质的广东精神的淬炼,预示着广东推进科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自觉阶段。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是近代广东的真实写照,这不仅体现在不同族群的相互包容与接纳、和谐共生与发展发展,也体现在对新思想、新事物的开放包容,还体现在乐善好施、乐于奉献、团结互助。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先锋军,诚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彰显了广东的时代精神。不仅体现在以诚相交、自觉把诚信当作处世原则,还体现在公平竞争、自觉把诚信当作营商之本。“牙齿当金使”是广东人重契约、重承诺、有责任感和担当的真实体现。
广东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形成了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和敏于行的精神特质,较早受到西方自然科学和商品经济的影响,行动上敢为天下先,思维上求真务实,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大业中勇挑历史重担,敢为天下先,以务实的作风、实干的精神,为改革开放杀开了一条血路,创造了市场经济奇迹;在当好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科学发展排头兵的进程中,在建设幸福广东、加快转型升级的实践中也体现了这种开拓进取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2、广东历史课程要体现“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是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并重的文化。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孕育、共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独有的特点——务实、开放、兼容、创新。
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明清之际,岭南三系文化相互融汇贯通,岭南文化才真正具有了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南方文化。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学术、哲学、经济、艺术、工艺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达到了高峰时期。
到了近代,岭南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种文化思潮交织而成绚丽多彩的画卷,岭南文化成为中国政治、文化、思想、革命、发展的先导,岭南文化始终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代表和领导力量。这段时期,岭南文化精神实质是战斗的、是革命的、是革新的时代精神。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国内各地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丰富而便利的条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进入新文化时期,起飞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
广东特色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更要彰显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步沉淀下来的文化特质,特别是其中的开放风气、进取精神、实利重商等因子,更有现实关照和教育意义。
3、广东历史课程要突出“同舟共济、敢为人先”的华南贤人。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是历史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历史是有鲜活丰富、有血有肉的人物串联的。历史教学更应该“眼里有人”,人是历史教学中的“精灵”,如果脱离了人的因素,历史就只剩下枯燥的概念与名词了。因此,广东特色历史课程更要突出本土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魏晋南北朝开始至近代,我们先后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和无数次小规模的人口迁徙。他们在岭南地区与本地居民一起,生活、杂居、交融,共同与汗水和智慧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岭南文化,为中华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很多闻名遐迩的广东先贤们,生于斯、长于斯,不仅为广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民族的富强和国家的振兴前赴后继、鞠躬尽瘁。
历史上,广东人有着“闯荡世界”的气魄和眼光,数量巨大的广东人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默默耕耘、拼搏创业,成了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拓荒牛”。 鸦片战争以来,广东人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无数的历史事件表明,广东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广东人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历史使命的斗争最前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人才需求的井喷之势,大批量的高科技人才和务工人员集中于此,从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到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从建设文化强省、到创新社会管理,广东人都勇立潮头。他们敢闯敢拼,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腾飞的奇迹。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基本的广东地方历史知识,内容应包括与广东有关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独特历史现象、特有文化遗产,掌握广东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空概念,能够通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图表数据、历史小论文等形式陈述相关历史问题。
培养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对中国历史和广东特色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历史、小历史、微历史等的认识,学会将广东历史放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大历史中去研究和体会,更学会在历史潮流发展中品读广东历史的独特魅力,从身边的历史寻找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过程与方法
掌握体验式、合作探究等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会实地考察、资料整理、口述历史分析等历史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和对本土历史现象的初步归纳、概括,培养对广东地区历史发展进程做出理解、解释、概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广东历史的发展概貌,理解并热爱我们所创造的历史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对家乡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皈依。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审美情趣,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适应社会、勇于竞争、懂得协作的良好品质,培养拥有国际视野的南粤儿女。
(四)实施建议
1、广东历史课程要培育“潜心育人、勤于专研”的粵派名师。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即课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对课程的开发与创生,才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与创造。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不断用自己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不断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履历和人生体验渗透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之中,鲜活的经验创造本身就是课程的一部分。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在要素之一。正如华南师大教授黄牧航所言,课程就是教师本身!
同时,由于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加之历史学科地位的影响,学生没有多少精力自己去查阅资料、调查数据、撰写报告,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课堂老师提供的学习素材和相关讲解。所以对学生而言最经济的历史课程学习资源就是历史老师,新课程下教师是最大的课程资源。
2、广东历史课程要构建“灵活多元、注重素质”的评价机制。
课程的受众是学生,学生是推行新课程的载体。同时,教学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更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因此,构建一套符合广东特色义务教育特点的历史特色课程评价机制尤为重要。
学业成绩评价。测试成绩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察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但唯成绩论的评价方式肯定是不可取的。因此,学业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入学生总体评价势在必行。
主题研究性学习评价。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而围绕家乡发展主题的体验式、研究性活动,更是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构建系统的主题研究性学习活动是落实广东特色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完善此类活动的评价方式,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了解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核心素养。
小组评价。合作探究、互动生成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使学生接触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拓宽学生视野和胸怀。小组评价就是运用一定的标准对其他人在学习中学习态度、策略和效果的一种评价方式。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评有助于学生明确影响学习的因素,逐步培养自己学习活动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老师准确把握学生心理,改进教学。学生的自我评价应该成为一种长效激励机制,成为学生综合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广东特色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开发与构建,主体不仅在学校、教师,同时也包括学生自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实践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同时,也呼吁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充分给予条件的便利和宽松的氛围,进一步完善特色历史课程的构建。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