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ESP教师面临的挑战及角色要求
2016-06-17鲁旭晗靳翠华
鲁旭晗 靳翠华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16-01
一、 什么是ESP教学
ESP是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缩略写法,译成汉语则是“特殊用途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这门新兴学科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医学英语、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都属于ESP的范畴。而ESP教学则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地位,重视学习者的学习体会和需求。语言学家Strevens(1977)认为:ESP教学应有明确的目标,以学习者对英语的功能性和实践性要求为出发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ESP教学,学习者既能学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也能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英语语言的技能,英语即是获得知识的手段也是知识的一部分。
二、 ESP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在ESP教育中,教师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要面对全新的专业知识领域;二是ESP教学中的教学侧重点问题。
1.知识储备的挑战。唐伟清(2012)认为“ESP教师的个人知识结构应该由三个方面知识构成:其一,专业学科知识,即英语学科及相关学习;其二,教学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外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理论;其三,专业实践知识,包括ESP教学实践、专业实践情景、ESP在相关情景中的应用。”因此,ESP教师所面临的知识储备方面的挑战既来自于语言教学方面,也来自于专业知识方面,甚至来自于教学理论和方法方面。如在《药学英语》课程中,有些词的释义会发生变化而具有专业性,例如,culture一词的常用义是“文化”,而在药学英语中则是“(生物)培养”的意思。
2.教学重点的挑战。关于ESP教学的侧重点的问题一直是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史冬燕和刘伟(2011)认为在中国,ESP是要和专业结合,但绝不能在ESP中系统讲授专业知识,那样就不是ESP教学,而是双语教学。因此,在ESP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这一原则,找准教学重点,区分EGP和ESP及ESP和双语教学的不同。
三、 ESP教师的角色要求
语言学家Dudley Evans和St John在《专门用途英语发展》一书中介绍了ESP教师的五个主要角色,既语言教师、课程设计者、教材提供者、全面合作者和课程评估者。
1.语言教师。在此层面上,ESP教师和EGP教师的角色是一样的,他们首先应该具有足够的英语语言知识储备和相关的教学技能。但不同的是,ESP教师还要具备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如在《药学英语》的授课中,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一定量医药英语方面的词汇储备,熟知医药英语书面语的句型和篇章结构以及医药相关的专业知识。
2.课程设计者 。ESP相关课程的设计必须建立在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因此,教师需根据所讲授课程需求来规划课程,设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及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在《药学英语》授课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如学生的年级,专业课程学时量,已学习专业课的内容等来规划教学目标并选择教学内容和任务。此外,在授课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篇章,教师可调整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更多地利用任务教学法和小组教学法来授课。
3.教材提供者。不同本科院校、不同专业专业、甚至同一专业不同年级都对ESP课程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一套教材不可能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求。在授课过程中就需要一线教师对教材做出相应的选择和调整。教师更应该是教材的修订者。有些有条件的院校和教师,甚至可以在几轮教学之后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编写更适合的教材。
4.全面合作者 。首先,如果是专业课教师教授此课程则需要与语言教师合作来保障自己英语语言的准确性与丰富性。如果是英语语言教师教授此课程则需要与专业课教师或行业专家合作来保证所授课程专业知识方面的传授。此外,任课教师应与专业学生合作,可了解学生对与此门课程的需求及他们的掌握情况,也能通过学生在本专业方面知识的掌握带动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5.课程评价者 。秦秀白(2003)认为,ESP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和学生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分析和总结。ESP课程的评估应该区别于EGP课程,除了评估学生语言能力之外还应评估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如《药学英语》中有一个单元讲的是药品说明书,对这个单元内容的评估就应该考察学生对药品说明书内容的中英互译,以培养他们今后独自阅读英文药品说明书的能力。
四、 结论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进程,国内很多大学都开设ESP课程。但是语言教师的教学特点是强调语言和文学,他们有很好的语言功底,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但是所面临的挑战也显而易见,就是缺少对语言和文学之外的知识的了解,特别是理工科的知识,如科技、医药、金融、信息技术等。因此,对于ESP教师的角色要求不只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上,更应该从各个角度出发,使ESP课程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作者单位:1.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2. 长春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Dudly Evans, T. & St. John, M. J. Developments in ESP[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Streevens, P. “Special Purpose Language Learning: a perspective”[J].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s: Abstracts, 1977, 10(3).
[3]秦秀白. “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5).
[4]史冬燕, 刘伟, “论高校ESP与双语教学”[J].中国ESP研究,2011(2).
[5]史志祥, 龚长华,裴瑾.《药学英语》[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14.
[6]唐伟清. “ESP教师专业发展合作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