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品德与社会课中“生本课堂、快乐学习”的教学方略

2016-06-17陆颖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快乐学习生本课堂品德与社会

陆颖

摘 要:2015年下半年,笔者有幸参加慈溪市《品德与社会》优质课比赛。提前一周抽中了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劳动需要知识》。要上出市级的优质课,在这么短短一周时间的备课、磨课,对年青又无太多赛课资历的我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这堂赛课,笔者自加压力,认真研读教材,查阅资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花去了很多时间完善教案。第一次试教,开始时课堂上乱烘烘的,然后的课堂师生间俨然是两个世界,本来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很内敛了,加上教学设计的课堂问题又不恰当,孩子们就启而不发理所当然。课后,学校品德学科教研组的同仁一致提出: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参与,主动去交流分享,才是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接下来一次又一次的试教,一次又一次的反思,同仁们的集体智慧累积成“生本课堂,快乐学习”的教学方略。笔者以《劳动需要知识》一课为例,与同仁们分享。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本课堂;快乐学习;教学方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26-02

一、课堂导入注重激发学生兴趣,让学习环境变得丰富多彩。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家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几分钟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精彩的导课就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像钥匙一样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导入既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又使学生进入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使教师驾驭课堂水到渠成、轻松自如。

(一)第一次磨课的导入部分教学研讨:

1、课例回放

师:平时在家做家务吗?做哪些家务呢?

生1:扫地、拖地、洗碗。

……

生2:擦桌、洗衣服。

师:孩子们真能干!平常你在家怎样洗鞋带呀?

生:用手搓,然后洗干净。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新的洗鞋带方法,大家看!(视频)

(看完视频现场演示洗鞋带,时间花费比较多)

师:你们知道用小石子洗鞋带为什么能洗干净吗?

生:用小石子的摩擦力。

师:看来,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項劳动都需要知识,我们各行各业的劳动都需要知识。(揭题)

2、教研组研讨

笔者的设计意图:以日常生活的小事去以小见大,比较接近孩子的生活。

教研组老师的点评:

用平时的家务劳动——洗鞋带去引出课题《劳动需要知识》,教学导入虽然贴近孩子的生活,但是抓不住孩子的眼球,激发不了六年级学生真正的兴趣。

用小石子洗鞋带没有实际操作实践,教学设计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从学生的实际日常生活出发,可是引出课题花费的时间太长。

笔者的自我反思:孩子看视频洗鞋带,除引出课题花费时间太多外,还使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偏离了主题。

教研组老师的共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一堂课的开始如果能真正激发孩子的兴趣,那么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巧妙导课,让课堂直观有趣味,课堂导入部分须重新修改。

笔者的悟化:要以学生为本,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推向高潮的起跑点。

(二)第二次磨课时导入部分的教学研讨:

1、课例回放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谁?照片中的他在哪儿?

生:这是咱校的陈校长。

(课堂上孩子们睁大眼睛观察照片)

生:咱们校长在北京大学呢!

(课堂上发出一阵小小的议论声,孩子们眼睛流露出满是羡慕期盼的眼光。)

师:是啊,咱校的校长想带领老师们把学校办得更好,就在近几个星期去北京大学培训学习了。校长是一位为学生服务的普通劳动者,他为什么还去北京 学习呢?

生:老师这个职业需要很多知识,需要不断培训学习……

师:是呀,劳动需要知识。

师:(过渡谈话)课前大家采访身边的劳动者,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生交流)

师:请你选一种职业和大家分享吧。

( 生纷纷举手。)

师:(小结)孩子们,原来我们各行各业的劳动都需要知识呀(揭示课题)。

2、教研组的共识

第二次磨课时的课堂导入(赛课时同)从孩子最尊敬的咱校的校长也进修学习知识的信息资源入手,一看到照片中的校长,孩子们马上引起极大的兴趣:校长在哪呢?在干什么呢?对校长充满好奇。当得知咱校的校长在北京大学培训学习时,很多孩子充满了羡慕的目光,因为北京大学是多少人追求的梦想。再通过学生课前采访到身边劳动者信息的交流活动,认识到各种职业所要具备知识的道理。

笔者悟化:有了学生熟知的咱校校长正在学习进修的信息资源的导入,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学习环境变得丰富多彩,后来的教学环节气氛非常活跃,接下来课的也就水到渠成。

二、教学环节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体验学习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师引入丰富的体验活动,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一)课例回放

1、磨课时“用知识改变劳动方式”的教学片段:

师:知识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劳动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你有用知识改变劳动方式的例子吗?

(课堂上一片寂静,学生一下子不知从何说起)

师:比如我们扫地机器人,以前我们用扫把扫地,现在有了扫地机器人,我们就不用自己打扫卫生了。

师:你还知道哪些用知识改变劳动方式的例子吗?

生:清扫机,有了它环卫工人打扫马路就轻松多了。

生:挖泥机,以前我们挖泥需要人力,有了挖泥机就轻松挖泥了。

……

2、赛课时“用知识改变劳动方式”的教学片段:

师:知识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劳动方式。就说陆老师干家务吧,以前我用扫把扫地,你们猜,现在我用什么?

生:(猜)吸尘器、扫把……

师:(出示实物)这就是我的好帮手——扫地机器人。

生:(兴奋)哇,哇。

师: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工作的,观察它怎样打扫卫生?

(启动扫地机器人,放在教室地上,机器人在孩子们中间穿梭打扫,生欣喜地观察。)

师:这个机器人怎么样?

生:有了扫地机器人,我们就不用自己打扫卫生了。

生:扫地机器人让我们省时又省力,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

师:是呀,人们用科学知识发明了扫地机器人,帮助我们轻松打扫,多好!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用知识改变劳动方式的例子吗?

生:(纷纷举手想回答)

生:马路清扫机,有了它环卫工人打扫马路就轻松多了。

生:大型挖泥机,以前我们挖泥需要人力,花时间花力气效率低,有了大型挖泥机就轻松多了。

生:高枝剪,它能轻轻松松地剪掉高处的树枝。

……

师:是呀!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知识正改变着我们的劳动方式。

(二)教研组研讨

教研组老师:生活中知识改变劳动方式的例子虽然很多,可能有些学生也了解一些,但是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他们就不知道从何说起。

笔者自醒:怪不得课堂上会鸦雀无声,原来是学生一片茫然。

教研组老师:要么你先给学生举个例子,做个铺垫。当然有实物展示,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就更加深刻了。

笔者教学再设计:教学设计仍旧从扫地机器人入手,不过多一个观察机器人扫地环节。随着机器人在孩子们中间穿梭打扫,让他们真切地认识扫地机器人,了解了它怎样在工作,从中深切感悟到“知识是可以改变劳动方式”的。

笔者教学反思:

对比两次教学发现体验是最真實、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觉,它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 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因此在赛课那天,笔者让学生先认识扫地机器人,亲历它工作过程,感悟知识是可以改变劳动方式的。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找找自己的身边这样的例子”,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认识和经验认真作答,课堂变得十分活跃。所以,在品德课堂上以生为本,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积极、主动体验的良好环境,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独特见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融合有效教学资源,让孩子拓展生活空间。

品德教材是主要的课堂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融合有效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现实性、探究性与人文性。作为我们老师更应该以开放的视野,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资源的融合和拓展,以丰富有效的教学资源来实现课程目标,使课堂富有生机和活力,并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间。

(一)课例回放

1、赛课前教材资源利用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62页,让我们来了解袁隆平。

生:(自读教材中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袁隆平爷爷被称为什么?

生:杂交水稻之父。

师:什么是杂交水稻呢?出示小知识(课件)。

(结合课本中的内容适当拓展杂交水稻的知识。)

师:袁隆平为什么要培育杂交水稻呢?这还得从60年代说起——看视频。

……

师:许许多多像袁隆平爷爷这样的科技专家用知识提升劳动价值,创造了社会财富。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这样的例子呢?

生:纷纷交流身边真实的例子,师适当补充介绍。

2、赛课时教学资源挖掘拓展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像袁隆平爷爷这样用知识提升劳动价值、创造了社会财富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呢?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的资料在课堂中交流一下吧。

生:(交流)

师: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者们就是采用了先进技术,改变了许多以往的劳动方式。

师:那你们知道吗?这座雄伟、壮观的跨海大桥在建造中会遇到哪些我困难呢?

生:气象复杂多变、海域宽阔、环境的腐蚀作用严重……

师:那么多困难,如果我们以往的劳动方式,根本无法建造。但现在呢?这些大桥的劳动者们运用最新的知识、最先进的技术一一克服了,(出示图片)尤其是“梁上运梁”技术是大桥建设者临场发明的(播放视频)

师:连美国著名的探索频道,也惊叹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神奇,专门拍摄了纪录片。刚才大家看到的照片和视频都是从纪录片中截取的。

(二)笔者自我反思

在赛课前教材资源利用的教学片段中,从教材中的袁隆平爷爷的事例,延伸到课外自己通过调查搜集身边真实的事例,课内和课外的资源有效融合在一起,使孩子真正领悟到知识提升了劳动价值,创造了社会财富,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赛课时教学资源挖掘拓展的教学片段中,从袁隆平爷爷的事例再延伸到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者,拓展了孩子的生活空间,让孩子认识到不仅是高端的职业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通的职业如果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能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更激发了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品德课堂一直大力推崇“生本课堂,快乐学习”,以前一直不明白何为“生本课堂”。通过这次赛课前后的磨课,终于茅塞顿开。在“生本”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驾驭着课堂,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主动交流、主动学习。而老师在“生本“课堂中,要以广博、深厚的知识与灵活的应变能力,去引导学生快乐地走向知识殿堂。笔者深信在未来的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次的探索和实践都是对品德教学最好的诠释和教学策略的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润德小学)

猜你喜欢

快乐学习生本课堂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