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节胺和不同的修剪方式对夏黑无核二次成花的影响
2016-06-17郑辉艳赵玉华杨国顺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市葡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128
郑辉艳,赵玉华,杨国顺(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市葡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
缩节胺和不同的修剪方式对夏黑无核二次成花的影响
郑辉艳,赵玉华,杨国顺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市葡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试验以葡萄品种夏黑无核为材料,用逼主梢顶端冬芽(以下简称顶端冬芽)萌发结二次果、逼主梢顶端一次夏芽副梢上的冬芽(以下简称顶端副梢冬芽)萌发结二次果和逼主梢顶端一次夏芽副梢上的夏芽(以下简称顶端副梢夏芽)萌发结二次果三种修剪方式,采用“两代同堂”二次果栽培模式,各修剪方式设置喷施缩节胺1 000 mg/L和喷施清水两种处理。结果表明:逼主梢顶端冬芽萌发结二次果的第二、三节位萌芽率均高于其相应对照,表明喷施缩节胺抑制较低节位冬芽的萌发;各修剪方式下,喷施缩节胺1 000 mg/L相比于喷施清水,促进新梢成花效果较好。三种修剪方式,利用顶端冬芽和顶端副梢夏芽结二次果效果较好,在喷施缩节胺1 000 mg/L时,第一节位果枝率可达80%左右,结果系数达1.4左右。而利用顶端副梢冬芽结二次果果枝率和结果系数较低,分别为40%、1.0左右。
关键词:夏黑无核;二次果;缩节胺;夏季修剪;成花
夏黑无核,无核、早熟性好、品质佳且耐储运,与传统的中早熟葡萄品种维多利亚、巨峰和无核白鸡心等相比,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在全国栽培面积日趋扩大。由于我国南方的葡萄成熟期比北方早15~20 d,南方的早熟品种,更能弥补市场的销售空缺,果农能获得较好的收益。近年来,夏黑无核逐渐成为南方的主栽品种之一。
葡萄的二次结果技术,即利用葡萄的夏芽在一年内可多次抽生多次成花的特性以及冬芽内花芽的生理分化于当年5~7月份即完成的特性[1-3],利用夏芽或冬芽萌发成花结二次果。目前二次果技术在我国主要应用于树体需冷量的满足、产期调控[4]、灾害补救、产量补充、品质改善以及冰酒的生产等方面。二次果栽培技术在辽宁[5]、北京[6]、陕西[7]、山东[8]、河南[9]、江苏[10]、湖南[3-4]、广西、台湾[11-13]等地均有报道。二次果相比于一次果,其所处的环境通常昼夜温差大、采前水热系数低、降雨量低[11],因此通常具有着色好、糖酸含量高、果实硬度大、香味浓等优点,但同样存在果穗和果粒小等不足[10, 14-16]。目前二次果栽培模式有两种:夏果、秋果一年两收的“两代同堂”模式和夏果、冬果一年分两次采收的“二茬果”模式。巨峰、87-1、维多利亚、夏黑无核等早中熟品种“二茬果”栽培技术较为成熟,但“两代同堂”技术仍处于不断摸索当中。夏黑无核,果实通常在8月上旬采收完全,树体于8~12月份处于闲置的状态,若能使其结二次果,将能大大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在广西中部和南部通常采用促早结合“二茬果”技术,使一茬果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二茬果于12月左右成熟。但关于夏黑无核“两代同堂”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少。研究表明,GA抑制剂,如矮壮素和缩节胺对葡萄的成花有促进作用[17-20],试验探索缩节胺对夏黑无核副梢成花的影响。同时采用“两代同堂”模式中的利用主梢冬芽、顶端副梢冬芽、顶端副梢夏芽结二次果,3种不同修剪方式,旨在通过不同的处理措施,研究其对夏黑无核副梢成花的作用,以找到较好的促进夏黑无核副梢成花的措施以及相应的二次果配套管理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湖南农业大学干杉基地开展,该地区年日照时数为1 360~1 840 h,年总辐射量418~460 J/cm2。年均温16~18℃,1月平均气温7℃左右,7月平均气温30℃左右,最高气温≥35℃日子在20 d以上,气温稳定通过10℃的持续日数240~260 d,积温为5 100~5 600 ℃。无霜期265~310 d,常年雨日140~180 d,降雨量1 300~1 700 mm,3~6月降水占全年70%~80%,7~8月常有伏旱。
1.1试验处理设置
试验分6个处理:T1,逼主梢顶端冬芽萌发结二次果;T2,逼顶端一次夏芽副梢冬芽萌发结二次果;T3,逼顶端一次夏芽副梢夏芽萌发结二次果;以及其相应对照CK1、CK2、CK3。T1、T2、T3于修剪的当天均喷施:缩节胺1 000 mg/L+福美双1 250 mg/L+“绿厨师”大量元素(有效成分N8%,P2O526%,K2O 16%)1 000 mg/L,CK1、CK2、CK3,喷施清水。各处理修剪30个枝梢。
1.2试验修剪方式
4月22日,一次果处于E-L 20[21]时期(10%花帽脱落),主梢留8~10节打顶。5月7日,夏黑一次果处于E-L 29时期(果实直径4 mm左右,果穗开始下垂),一次夏芽副梢留3~4叶打顶。
5月9日,即一次夏芽副梢留3~4叶修剪后2 d,此时一次夏芽副梢上的夏芽尚未萌发。T1及CK1所有一次夏芽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绝后摘心,即去除叶腋的夏芽和冬芽,使其无生长点),保证剪口芽饱满;T2及CK2主梢顶端的一次夏芽副梢留1叶摘心,抹除其夏芽仅留冬芽为生长点,其他节位所有一次夏芽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T3及CK3主梢顶端的一次夏芽副梢留1叶摘心,顶端副梢的夏芽不抹除,以夏芽为生长点,其他节位所有一次夏芽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图1)。
图1 葡萄修剪示意图
5月20日,T1及CK1主梢上剪口芽已饱满,剪除顶端一次夏芽副梢,促主梢冬芽萌发。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1)萌芽率、果枝率、结果系数分析:于5月30日对各处理花序数进行统计。统计每主梢从剪口芽开始第一、二、三节位萌芽率、果枝率和结果系数;萌芽率=萌发芽眼数/总芽眼数×100%,果枝率=果枝数/新梢数×100%,结果系数=果穗总数/结果枝数。各处理随机选5个主梢分为1组,共3组重复,共取15个主梢进行结果统计。
(2)果实品质的测定:7月20日,9月17日一次果和二次果均达到商品成熟期,进行采样。一次果随机采样12穗;二次果每处理随机选取2穗,混合后进行测定,果测定果实单穗重;每穗随机选取25粒果实,用于测定单粒重、可滴定酸(中和法)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OTC手持测糖仪)。
1.4花果管理
6月16日,大部分二次果处于E-L 26时期即谢花期对夏黑无核的二次果进行膨大处理。膨大用25 mg/L GA+5 mg/L CPPU+667 mg/L 22%抑霉唑[22]药剂喷施果穗,喷至每果粒滴水为止。
7月8日,二次果处于E-L 32时期即封穗期。此时坐果过密,对其进行疏果,以免第二次果粒膨大时造成果粒拥挤。
7月30日,二次果处于E-L 33时期即硬果期,进行浸果,用套袋三连包(南京强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667 mg/L进行浸果。待药剂风干后进行套袋。
2 结果与分析
2.1对萌芽率的影响
T2、CK2、T3和CK3,因修剪时仅留顶端第一节位芽,所以仅对第一节位芽的萌芽率进行统计(表1)。
表1 各处理葡萄剪口以下第1~3节位萌芽率(%)
各处理的剪口以下第1节位萌芽率均达100%。 T1和CK1,主梢冬芽越靠下,萌发率越低;T1和CK1对比,T1的第二、三节萌芽率均低于CK1,说明喷施缩节胺抑制较低节位冬芽的萌发。
2.2对果枝率和结果系数的影响
各处理结果系数处于同一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表2)。T1、T2和T3对比发现,T1和T3第一节位果枝率处于同一水平,达80%左右,显著高于T2;T1 和T3第一节位平均结果系数高于T2。CK1、CK2和CK3对比,CK1和CK3第一节位果枝率处于同一水平,显著高于CK2;CK1和CK3第一节位平均结果系数高于CK2。说明T1和T3修剪方式更能促进成花。
T1、T2和T3第一节位果枝率显著均高于其相应对照;T1与CK1相比,T1各节位果枝率和平均结果系数均高于CK1,可知喷施缩节胺1 000 mg/L+“绿厨师”大量元素125 mg/L相比于喷施清水,促进主梢冬芽和副梢夏芽成花效果较好。
表2 各处理葡萄剪口以下第1~3节位的果枝率和结果系数
T1和CK1的第一、二、三节位果枝率和结果系数随着节位的降低均成下降的趋势,说明越靠近剪口冬芽,其成花能力更强。
2.3二次果物候期
T2、T3、CK1和CK2花期大致相同:5月30日始花至6月10日谢花,6月6日为盛花期。T1与CK1由于萌芽较晚,花期相对较晚,6月6日始花至6月15日,6月11日为盛花期,相对于T3集中,但与一季果相比,花期仍较长。3种修剪方式下二次果花期不一致,但是成熟期较为一致。
2.4二次果和一次果品质对比
对一次果果实和各处理混合后的二次果样品进行品质分析。一次果于7月20日进行采样,二次果于9 月17日进行采样,此时果实均着色良好,达到商品成熟阶段。
二次果果实在单穗重、单粒重以及果实大小上均远低于一次果(表3);二次果平均单穗重为213.94 g,而一次果平均单穗重达861.67 g;其平均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一次果;而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3°Brix,高于一次果的17.5°Brix。
3 讨 论
表3 各处理葡萄二次果与一次果果实品质分析
T1的第二、三节萌芽率均高于CK1,表明喷施缩节胺抑制较低节位冬芽的萌发;1 000 mg/L缩节胺对剪口下方第一节位芽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可能因为在新梢生长季葡萄生长势较强,且在其它生长点都去除的情况下,第一节位芽必定会萌发,但缩节胺的抑制作用在下部节位的芽得到体现。
各修剪方式下,喷施缩节胺1 000 mg/L +绿厨师·大量元素1 250 mg/L相比于喷施清水,促进新梢成花效果较好。说明喷施缩节胺1 000 mg/L有促进夏黑无核主梢冬芽、副梢冬芽和副梢夏芽的花芽分化,与倪建军等[4]矮壮素的试验结果一致。Vasconcelos和Boss[1, 18-19]等认为,赤霉素在葡萄的花芽分化过程中,促进未分化原基向卷须分化,因此赤霉素抑制剂将会促进花芽分化。
三种修剪方式,利用顶端冬芽和顶端副梢夏芽结二次果效果较好,第一节位果枝率可达80%左右,结果系数达1.4左右。而利用顶端副梢冬芽结二次果果枝率和结果系数较低,分别为40%、1.0左右。这与白先进等[23]在桂北对巨峰二次果试验结果不一致,因其第二次修剪时间在6月上、中旬,试验在5月20日进行,此时顶端副梢冬芽可能尚未能完全成熟,花芽分化未完全。但在华中地区,若将修剪时间推迟至6月上、中旬,其果实成熟时间将推迟至10月中下旬,到后期果实成熟所需环境条件可能得不到满足。
“两代同堂”模式的二次果花期均比一次果长,由于萌芽不整齐导致,但利用主梢冬芽较其它两种修剪方式萌芽更整齐,花期相对集中。而夏黑无核为无核品种,在花期应特别注意其物候期,适时采取保花保果措施,有必要可采用分批浸果方式。
试验中二次果平均单穗重为213.94 g,而一次果平均单穗重达861.67 g。“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的二次果果实均比一次果小,在玫瑰香[14]、巨峰、87-1[24]等品种均得到验证,试验中,花期膨大采用与一次果相同的膨大方式:谢花后25 mg/L GA+5 mg/L CPPU一次处理,处理效果不理想,果实单穗重与单粒重均较小,不具有经济价值。周咏梅[25]等对夏黑无核“二茬果”冬果采用三次膨大处理,在盛花期、花后5 d和花后10 d,分别用50 mg/L GA3、 50 mg/L GA3+益果灵2 mg/L和50 mg/L GA3+益果灵3 mg/L浸果效果好,单粒重可达7 g左右,可固17.6%,但是否适用于“两代同堂”模式的秋果的膨大,仍需进一步研究。
试验中发现,夏黑无核利用逼冬芽、副梢冬芽以及副梢夏芽结果,3种方式相对于常规修剪,均属于重度修剪,极易使其冬芽当年萌发,因此在生产上应小心使用。需要保留有足够的营养枝供其来年生长发育所需,结过二次果的枝梢,冬季修剪时需去除。同时因二次成花相对较易,因此需严格控产,不能因追求高产,而不顾品质和连年的丰产性。
4 结 论
在“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上,修剪当天,喷施缩节胺1 000 mg/L有促进夏黑无核主梢冬芽、副梢冬芽和副梢夏芽的花芽分化。利用主梢冬芽、顶端副梢夏芽萌发结二次果均能得到较高的果枝率,而利用顶端副梢冬芽成花效果较差。
参考文献:
[1] Vasconcelos M C,Greven M,Winefield C S,et al. The flowering process of Vitis vinifera: a review [J].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2009,60(4):411-34.
[2] 蔡桂华. 欧亚种葡萄二次果花序分化机理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3] 石雪晖,蔡桂华,杨国顺,等. 红地球葡萄二次果花序分化过程初探[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0,(11):26-28.
[4] 倪建军.葡萄产期调控技术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5] 赵海亮,赵文东,孙凌俊,等. “巨峰”葡萄二次果延迟栽培技术研究[J]. 北方园艺,2013,(17):30-32.
[6] 胡 枫,丁双六,李文军,等. 北京延庆日光温室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总结[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1,(3):32-35.
[7] 梁艳英,张 莉,王 华. “户太8号”葡萄及其冰酒特性研究[J].中国酿造,2013,(1): 90-3.
[8] 吕智敏,刘 明,刘美兰,等. 巨峰葡萄二次果保护地延迟成熟栽培技术[J]. 中国果树,2001,(4):46-47.
[9] 胡清坡,周 威,彭 岭,等. 利用二次果促葡萄丰产优质的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6):188-192.
[10] 房经贵,张虎军,章 镇. 不同处理对巨峰葡萄一、二次果品质的影响[J]. 江苏林业科技, 2000, (1):39-40.
[11] 白先进,李杨瑞,谢太理,等. 广西一年两熟葡萄栽培的气候基础[J].广西农学报,2008,(1):1-4.
[12] 白先进,李杨瑞,黄江流,等. 广西南部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8, 21(4):953-955.
[13] 黄江流,韦 令,覃祖猛,等. 广西中部巨峰葡萄栽培气候适宜度及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学报,2011,(7):774-778.
[14] 商佳胤,李树海,朱志强,等. 设施‘玫瑰香’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及芳香化合物组分分析[J]. 果树学报,2013,(2):267-273.
[15] 商佳胤,田淑芬,集 贤,等. 设施巨峰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及芳香化合物组分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14,(9):1836-1842.
[16] 刘天明,张有林,李 华,等. 葡萄二次果的贮藏和酿酒特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 1998, (4): 82-84.
[17] Williams L E. Bud development and fruitfulness of grapevines[J]. Raisin Production Manual LP Christensen (Ed),2000,24-29.
[18] Boss P K,Thomas M R. Association of dwarfism and floral induction with a grape ‘green revolution’mutation[J]. Nature,2002,416(6883):847-850.
[19] 张彦苹,慕 茜,李晓鹏,等.葡萄卷须及其相关研究[J]. 植物生理学报,2013,49(3):234-240.
[20] 谢太理,李洪艳,刘金标.矮壮素对一年两收巨峰葡萄新梢生长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1, (8):951-953.
[21] Coombe B. Growth stages of the grapevine: adoption of a system for identifying grapevine growth stage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Grape and Wine Research,1995,1(2):104-110.
[22] 侯玉茹,王宝刚,冯晓元,等. CPPU和GA3在葡萄中的残留动态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J]. 果树学报, 2012, (1): 36-41.
[23] 白先进,陈爱军. 桂北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J]. 南方园艺,2010,(4):15-16.
[24] 陶 磅,贾克功,舒 群,等. 葡萄一、二次果的花器官及果实发育比较[J]. 西南农业学报, 2002,(2):100-105.
[25] 周咏梅,林 玲,黄 羽,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夏黑葡萄冬果膨大及品质的影响[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4,(1):41-44.
(责任编辑:高国赋)
Effects of Mepiquat Chloride and Pruning Pattern on Inflorescence Formation of Summer Black Seedless Grape’s Second Crop
ZHENG Hui-yan,ZHAO Yu-hua,YANG Guo-shu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Grape,Changsha 410128, PRC)
Abstract:The study used Summer Black Seedless grape as the material, and designed three pruning patterns as follows: using the latent bud on the main shoot (T1/CK1), the latent bud on the lateral shoot which topped on the main shoot (T2/CK2), the lateral bud on the lateral shoot which topped on the main shoot(T3/CK3)respectively to bear the second crop. Under those pruning patterns, two generations fruits were produced on one season. T1, T2 and T3 were sprayed with 1 000 mg/mL mepiquat chloride, while CK1, CK2 and CK3 were sprayed with water as the contra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rmination rates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latent bud of T1 were higher than CK1,indicating that MC could suppress the burst of latent bud on the lower node; for all three pruning patterns, MC had ideal positive effects of inflorescence formation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 000 mg/mL. The comparison results of three pruning patterns showed that T1 and T3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T2, the average fruit branch rate and fruiting coefficient of the first node of T1 and T3 were 80% and 1.4 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of T2 were relatively lower and were only 40% and 1.0.
Key words:grape; Summer Black Seedless grape; the second crop; mepiquat chloride; pruning in summer; inflorescence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3-0021-04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3.007
收稿日期:2016-01-12
基金项目: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30-zp-5)
作者简介:郑辉艳(1991-),女,湖南邵阳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果树栽培与生理研究。
通讯作者:杨国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