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电!艺术仓库
2016-06-17郭成
文/郭成
有电!艺术仓库
文/郭成
ARTDEPOT
2015年的艺术界掀起一个电商的浪潮,一年间,艺术消费品和艺术衍生品借着移动互联网的形式凑到风口,吹出了几个融资的神话。艺术衍生品,在这时以比杯子盘子印上艺术家作品更丰富的形式和更多途径的拓展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艺术仓库是这个浪潮中的一个典型。艺术仓库是一个带电的“仓库”:2009年艺术仓库以网站销售艺术品的方式进入公众的视野,2010年,推出IOS平台的艺术家个人App,并由此借着电子版权的优势开展版画业务,一步一步的衍生和拓展拉近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直立的红绿色剪刀》毛旭辉丝网版画91cm×70cm2012年
艺术碰撞电子
90后已经不知道“新新人类”了,这个词的年纪估计和他们的年龄相当。然而,这仅仅是世纪之交来形容最时髦、最个性、最与众不同人群的“新词”。在那个中国人刚刚接触电脑,互联网还没普及的时候,还在上初中三年级的女学生Serena Zhao赵倩颖,就已经学会了玩单机游戏“星际争霸”和“红色警戒”。对科技敏感的她,本来艺术之路平坦——四川美院附中毕业,保送到四川美院学习,后又去美国密苏里大学进修美术,但她还是觉得,艺术创作不适合自己。
如果按照艺术衍生的概念(且不拘泥于传统的认知),她后来成立艺术仓库所作的产品,也都可以算作一种IT味十足的艺术衍生品。
故事回到2009年的798,那时艺术家还要拿着打印的简历和作品光盘挨家投递,大网站的服务也只有大艺术家能够用得起。在美国求学的赵倩颖受限于密苏里大学的地理位置,对电子商务情有独钟。2009年3月,赵倩颖受到美国网购的启发,联合计算机工程师朋友,上线了他们所开办的中英文网站艺术仓库ArtDeport(artdepot.cn),成为网络销售艺术品的先驱。在没有网上支付服务的年代,艺术仓库通过电子邮件注册联系到买家,再进行线下支付,可能是艺术界最早的O2O延展。这个曾只有赵倩颖和一个助手来维护内容更新的网站,奠定了艺术仓库不断向科技方向衍生新产品的基调。艺术仓库的网站几乎起到一个实体画廊官网的作用,而网络作为唯一销售途径在推广上遇到更多难题。
在网络购物还没有大肆盛行的2009,如何让人知道并且能通过艺术仓库的网站消费艺术品是个问题。初期创业的赵倩颖没有资金推广,然而经过IT界的朋友的介绍,赵倩颖和她的助手发明了一种0成本推广的办法,那就是将网站地址与新浪博客和Facebook关联起来(现在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在当时实属前沿),将信息推广到国内外社交媒体用户那里。就这样,一开始还是她们从Art HK(Art Basel HK前身)拿来展览图录,一家一家地发邮件介绍网站和其相关业务到用户的邮箱,没想到经过几年的发展,网站的运营已经可以依靠来自法国、德国、阿联酋、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神秘买家”的支撑。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波澜波及到中国,艺术仓库在国内的作品销售不容乐观,也正是在这一年,一笔来自德国的大订单解决了差不多一年的网站运营费用。
再往后,就是这家网站如何根据自己所积累的艺术家资源,衍生出电子味十足的产品的过程。时间来到2010年1月,当苹果发布第一代iPad的时候,果粉赵倩颖在第一时间拿到实物,并且迅速感受到科技的发展方向。她预感到苹果App在iPad这个平台上的大趋势,于是趁着同年苹果公司于北京召开IOS系统程序员大会——全中国2万IOS工程师一同探讨新系统的可能性,她顺势结识了国内最早、最专业的IOS App工程师,并且在第一时间开始了她的艺术家iPad数字作品集的计划。很快,2011年1月2日,艺术仓库推出的艺术家赵能智iPad数字作品集上线了——这是第一个全球发布的中国艺术家苹果App应用。
01《大理手帖-春秋》叶永青丝网版画58cm×60cm2010年
02《大明星》薛松丝网版画59cm×76cm 2007年
“艺术衍生品”的概念作为西方美术馆运营的一部分传入中国,去荷兰旅游带回来印有梵高星月夜的咖啡杯、笔记本、雨伞、围巾之后,依葫芦画瓢,将艺术品的图像印在日用品上成了我们对“艺术衍生品”想象力的唯一发散途径。艺术仓库App平台作品集的发布借助当时全新的技术平台实现艺术的盈利,是对艺术极具前瞻性的衍生。
虽然2009-2011年,正值艺术品金融在中国如火如荼,没有人愿意在互联网应用上下功夫,iPad更像是个玩具,但如此的电子衍生,让艺术仓库完成了一次剑走偏锋的名利双收。2011年4月,艺术仓库艺术家IOS App在香港马会北京办事处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席位中没有一家艺术媒体,但却坐满了报道意向强烈的科技、社会类的新闻媒体。那时候的艺术媒体可能忽视掉的现实,比如艺术仓库的艺术家App在苹果商店收费6.99美元的情况下已达到10万的用户量,比如何森的App曾在法国的所有类型下载中排名前20位。在2012年的台湾艺术博博览会上,艺术家王劲松拿着自己的App 展示给台湾的画廊和藏家,他们非常吃惊,不知道大陆居然有这么先进的东西了。
版画对于空间有着良好的装饰效果
衍生背后的生存、亲民之道
随着艺术市场的火爆,赵倩颖和她的团队以先锋的姿态研究艺术家App时,发现艺术家埋头生产的同时对艺术法相关的领域有所意识,发现“电子版权”会是个很尴尬的事情——艺术仓库的App 类似于一个艺术家的全套画册,到底应该向用户收费还是应该免费让所有人下载?一方面觉得类似图书销售,要尊重版权;一方面又觉得为了利于传播,应该鼓励更多人下载,了解中国艺术。不过艺术仓库的App在苹果商店中至今保持收费下载,并将收入的分成作为作品版权的使用费用。
赵倩颖美国学习的经验是,一件作品的买卖只关乎作品本身的所有权,而艺术作品的图像使用权,会有专门的法律文书说明,或者以另外的交易方式出售。如果一个艺术家在出售作品,买家通过律师去完成全套的版权交易,才可以使用这些内容,从而制作版画,或者衍生品等等。现在国内就有商家全套买进艺术家作品的各项权利,所以某些酒店可以购买原作之后,将作品内的部分图像元素放进整个酒店设计里面。
按照图像使用权的逻辑,为制作艺术家App,赵倩颖大面积买入作品的图像使用权。而此后跟据此权限进行的艺术家版画经营,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样,原本新潮的App,又衍生出了看似传统的版画产品。而且,经营版画还有另外一个初衷,那就是当时的艺术家App有一定限制,因为一般的艺术家负担不起,按照2011年大家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没人会花几十万做一个App,这等于说,虽然反响不错,但客户还是少。这样来看,版画其实也是一种生存之道。
目前,艺术仓库的平台现已出品42位艺术家App,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毛旭辉、何多苓、龙力游、杨飞云、王玉平、薛松、朱伟、宋永红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尽在其中。以收藏级的纸质和工艺,每张原作限量制作50版次,每套版画的制作成本在5-8万元人民币,单价以原作的1/50售卖。
在今天的艺术衍生品版图中,主要有三种形式的经营,一种是以图像和形象为主的器物印制;一种是创意型设计产品;艺术仓库作为第三种形式的代表,以收藏级版画的品质成为这个类型中重要的代表。区别于简单的数码微喷,几乎都用手工丝网版方式制作,所有纸张均来自法国Rives BFK和Arches,并且严格按国际规范制作收藏证以及签名。因为要做出人物面部微妙变化,何多苓《乌鸦是美丽的》以50多版透明色丝网叠加印制,成为精良工艺的经典案例。这些版画的流通非常显著,刘野的作品以其极低的产量和可爱的造型受到艺术爱好者的追捧,周春芽的版画作品也作为台湾、四川地区认知度较高的流通性商品被认知。
艺术仓库衍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依旧科技感十足。早在两年前,赵倩颖就已尝试了在两次群展中使用iBeacom导览——iBeacom作为手机近距离传感器,体积极小,可以将将信息传送到30cm-100cm信号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终端上。赵倩颖觉得,没有哪个行业比艺术更适合这个技术了,如果应用这个技术,完全可以节省掉标签的打印,画册的介绍,数字化手段将为我们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同理,iBeacom技术同样也可应用于版画这类的实体衍生品,升级其展示的效果,提供更多的可能。
赵倩颖说,如果798每一个画廊都用上这个,得有多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