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一堂艺术家手制书的课

2016-06-17杨洁伊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家艺术

文/杨洁伊



上一堂艺术家手制书的课

文/杨洁伊

A LESSON OF ARTISTS' BOOKS

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曼哈顿精装书展在纽约顺利结束,印刷业、精装本和手制书又重新被拎上台面:艺术家手制书和精装书到底有何不同? 出版业究竟何去何从?手制书将会如何影响和改变纸媒及出版业的未来?艺术家手制书究竟如何拯救传统纸媒,和市场相结合,在一片较好不叫座的传统出版和纸媒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来?本期特邀“钻石之叶”的客座嘉宾 Booklyn的 马歇尔·韦伯(Marshall Weber),就他所见的中美市场对中国的艺术家手制书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以期引发学术界的进一步思考。

第一次见到马歇尔·韦伯先生是在纽约艺术家手制书展上。

01/02

手制书中介Booklyn工作室内景

2016年

马歇尔·韦伯是纽约最老牌的艺术家手制书中介之一Booklyn 的总策展人,也是Booklyn的创始人之一。Booklyn最早是由一群“纽约漂”的艺术家们组成的一个小型艺术沙龙,当时还没有Booklyn这个名称,大家只是每星期一在咖啡馆或工作室聚首,谈论着对艺术的畅想和稀奇古怪的想法。他们中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专职画家;有的在图书馆或者博物馆打工。艺术,只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马歇尔先生说,在最初的阶段,沙龙只是由一群艺术家们为了进行简单的创作交流而建立的,如果有人有好的创意,大家会自愿分工执行,帮助他完成这个构想。就这样大家轮番帮助其他人进行创作、交流,慢慢积累了很多好的拼贴作品和手制书。

1999年,岁月正好,大家正值青春少年,创作的速度远远高于画廊和博物馆的收购进程。一方面是迫于生计的压力,一方面是物质直接影响了创作生产力,于是成员们商量决定自己推销自己的作品。一年之后,一辆装着作品的小卡车,13个努力生存的艺术家,成立了Booklyn。

从最早对艺术书的一知半解培养成今天决断独到的策展眼光,马歇尔先生跟Booklyn共同历经了17年的风风雨雨。2012年,“钻石之叶—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许多学生和艺术家们通过这场展览认识了手制书,知道了Booklyn。但鲜有人知道这场展览历经了8年的精心筹备,也浓缩着Booklyn,甚至美国艺术家手制书的成长历程。

被访者

马歇尔·韦伯(Marshall Weber)

手制书艺术家/ Booklyn创始人

采访者

杨洁伊

《颂雅风·艺术月刊》外派记者

Booklyn志愿者

采访信息

采访时间/ 2016年3月15日采访地点/ Booklyn工作室

-美国艺术家手制书的发展历程-

Marshall Weber应邀给美国西方学院(Occidental College)版画系学生做手制书讲座

2016年2月美国作为发展艺术家手制书成功经验的“老大哥”,可不可以说说为什么美国会有相对大的市场?或者给我们介绍一下美国的艺术家手制书是怎么发展成今天这样的形态?尽管手制书在美国艺术界也依然算是相对小众的存在,但每年纽约和加州加起来有三场大型的国际手制书书展,加上其他小型的展览和比赛,在中国的大多数人看来,美国艺术家手制书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

与中国相比,美国的艺术家手制书市场自然是成熟许多。我们能发展到今天这个状态与90年代当代艺术运动的兴盛密不可分。

美国人一直有阅读的习惯。正如法国有画油画的传统,意大利是雕塑的产地。早期的美国,其实除了印第安文化基本上没什么自己的艺术。所以我个人认为关于美国最早的主要文化象征其实是书面文件,比如:美国宪法、人权法案和独立宣言等。这一类书面文件使阅读成为了我们的传统。

1800年左右,大部分的艺术都围绕着文学作品,比如:绘本、插图小说等。这就建立了一种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艺术基础。直到1990年,电视电影艺术的流行使人们认为书籍和出版业将会消失,就如摄影技术的出现曾让人们一度以为绘画会消失一样。然而绘画并没有消失,反而由于摄影的出现,使得插画的黄金时代到来。同样,影视广告的发展也巩固了视觉图像和文字相辅相成的基础。如今走在纽约和加州的街头,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们在兜售脚本。这在其他城市是没有的。书籍,仍然是美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至于相关产业能迅速发展起来:图书馆、好莱坞和影视戏剧都是基于阅读和书籍的存在而欣欣向荣起来的。纽约百老汇和加州好莱坞,这两条产业链的发展使得脚本成为街头文化很重要的一个构成。Booklyn在美国最大的市场就是加州:好莱坞影视和电视广告的发展为手制书打下了强有力的视觉文化基础,人们反而对手制书更感兴趣。

再者受到欧洲的影响,美国人民也有收藏的习惯。比方说: 从古至今,西方的博物馆和图书馆总是在收藏书,不论何时,书和其衍生出的书籍艺术都作为被收藏的对象。博物馆从收藏可兰经绘本到后来收藏意大利手抄本,就像收藏古代艺术到当代艺术的过程一样: 由早期的收藏引出后来的收藏方向。手抄本的收藏影响了后来的印刷本收藏;而印刷本收藏又引出了所谓的珍本收藏;珍本收藏之后是摄影技术的流行,所以摄影本的收藏风靡一时;摄影技术之后就是当代艺术运动,当代艺术运动就引发了艺术家手制书的收藏。所以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承接的。在90年代,当代艺术占据了大部分的艺术市场,手制书从中获益良多:大家都在关注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家,你只需要说这本手制书是哪位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就会有人买单。

-你,去搜-

这样说其实挺合理,近几年中国的当代

Marshall Weber/Dana F. Smith Forward(進)

限量20本

综合材料

2012年

Marshall Weber Flow Book

孤本

综合材料

2015年

Marshall Weber

CENTRAL BEIJING CODEX 2孤本

综合材料

2012年艺术突然开始在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紧接着艺术家手制书就出现了。而且似乎也是由于当代艺术的先行,中国对于手制书这种形态也迅速的接受了。

的确,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本质上的原因是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交流。现在中国在艺术上有难以置信的飞速发展。这些发展不仅仅源于西方艺术界的影响,同时也由于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被世界所认可。

我留意到近来中国有种非常有趣的趋势,人们越来越喜欢传统工艺了。我个人非常感兴趣的是许多技艺精湛的传统手艺人牵动了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资源整合;同时有许多年轻艺术家开始运用数码科技来做一些令人振奋的实验艺术。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私人画廊和美术馆开始出现,比如木心美术馆,它使整个县城看起来都像是为了艺术而建的。

其次就是数码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沟通与推广变得简单起来:你可能只有一个很狭小的工作室,却有办法瞬间接触到全世界的艺术市场。如果没有互联网,那也不会有今天的Booklyn。

有两件事的发生至关重要,而且这两件事对今天的中国仍然重要。第一件事是网络的发展让我们对各大图书馆的调研更加容易,能充分了解不同机构的收藏偏好以便销售。以前经常有学生问我:到底应该怎样推销自己的作品。我说到最后就是:“你,去搜!”现在(美国)所有的博物馆和图书馆都不断地将他们的藏品发布在网上,所有人都可以看见他们在收购什么样的书。这就意味着艺术书中介无法再全权掌握市场。在销售的初期,我们为了增强Booklyn及旗下艺术家的竞争力,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网上市场。这已经变成了现在很基础的一种销售手段。

第二件事就是现在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私人图书馆都在收藏手制书,甚至包括艺术博物馆和画廊。以Booklyn为例:我们的艺术家和其他的出版商或画廊的艺术家不同。我们的艺术家大部分都是跨界艺术家,他们有的人是画家,有的人是版画家,还有的人是摄影师……他们除了做艺术家手制书外还研究其他的媒介。比如徐冰,基本上什么材料都玩。这种做艺术的方法更“21世纪”。绝大多数情况下,画廊对这些艺术家的手制书是不感兴趣的,因为画廊大部分时间只关心那些可以挂在墙上展示的作品。但在最近的十年间画廊也展示起了艺术家手制书,博物馆也逐渐开始感兴趣。全球化艺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收藏那些更倾向用视觉语言表达交流的出版物,或收藏或学习或研究。

手制书活动“谎言之书”(Book of Lies)在Booklyn举行

-中国创作者们-

将不得不靠自己建立起收藏市场既然我们提到了Booklyn的销售手段和美国对于艺术家手制书收藏的现状,您对于想要开拓中国艺术家手制书市场的艺术从业者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很多人都对美国艺术书市场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有可能用美国的经验作为模板发展中国的艺术书市场。您认为目前中国手制书发展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我认为主要的困难在于中国的艺术家手制书与博物馆以及图书馆等主流收藏都不沾边,而且中国目前没有大学市场。中国和美国的大学在架构上就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基本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博物馆或图书馆:耶鲁大学有14所博物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高达70多所,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自己的艺术中心。这些博物馆和图书馆都有自己的艺术图书部门,负责收藏各种和艺术相关的书籍,而其中的特殊藏馆几乎都有艺术家手制书。虽然在美国,我们有私人手制书收藏家,但是这类收藏家依然没有其他艺术类别的收藏家多(比如:油画、版画、照片),所以在美国其实私人艺术家手制书的收藏也在起步阶段。不过即使是这些收藏家,一样也只收藏少数非常出名的艺术家的手制书。艺术家手制书是非常特殊的一种收藏类别,只有很少私人收藏家会选择收藏手制书作品。所以要打入私人博物馆或大一些的公共图书馆收藏是非常难的,这就回到了我们前面说的学术收藏的重要性。Booklyn最初的定位就是每个学校的特别收藏部门。有的学校的预算不足以从大型手制书中介购买自己所需的收藏,所以他们会选择从艺术家本人或者其他非盈利艺术机构购买自己所需的收藏。这对于起步时期的Booklyn是很好的机会。学院们会通过收藏一部分低价或中等价位的作品来援助一些艺术家;与此同时,他们也完善了自己学院艺术收藏的构成:因为他们将艺术看作一种教育工具而不是奢侈品。这也是中央美院美术馆的运营模式,他们的美术馆主要是以自己学院的学生为受众,服务于广大央美学生的。现在慢慢开始面向越来越广的校外人群。

01

Booklyn在纽约艺术书展(New York Art Book Fair)的摊位

2015年

02

美国国会图书馆珍本书库首席特藏部主任马克·迪姆纳申(Mark Dimunation)在纽约艺术书展Booklyn摊位,欣赏手制书艺术家大卫.沙得林的作品

2015年

反观中国,基本上没有或者很少类似的运营结构。尤其是艺术院校,中国艺术院校的图书馆里基本上没有艺术家手制书的收藏。因为人们没见过手制书,所以不知道它的存在;因为人们不知道手制书的存在,所以中国基本上没有关于收藏艺术家手制书的规范和市场,大学也不会考虑为收藏艺术家手制书而拨放预算。

我感觉中国大部分人认为艺术是一种奢侈品:当代艺术是奢侈品;古代艺术和传统艺术被视为历史遗产。这二者看起来跟现代日常生活毫无干系。实际上与其将艺术家手制书作为奢侈品看待,人们应该更侧重其研究及学习价值。

Booklyn在洛杉矶艺术书展的摊位

2016年2月

Booklyn历史销量最多的是:科学历史、科技以及医学类的艺术家手制书。买家也就是普通的医学、史学家(教授)。他们似乎永远都缺那么一本插图本,所有的解剖学、针灸图书都被用于收藏和研究。所以我认为:如果大学图书馆开始和博物馆一起收购这些书,对于学术界来说,会弥补很大一块缺失。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当然中国有很多当代艺术博物馆都是近几年新建的,它们还没展开收藏。

另一个现象是似乎中国很多的个人收藏家都在收藏20世纪早期的名家作品。这里的名家指的是那些在艺术界非常有名,甚至是国际声望非常高的艺术家。他们甚至都没收藏徐冰的作品!这是非常奇怪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家手制书的发展现状。

所以我认为对中国艺术界而言,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中国创作者们将不得不自己建立起这个收藏市场。中国的创作者们要么说服私人收藏家开始收藏手制书,要么想办法打开公共收藏:尤其是大学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市场。

在美国,中产阶级也有收藏的习惯。在60年代,起源于大约1950年间,由于嬉皮士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艺术原作。这些作品并不都是很贵的作品,人们有意识的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艺术展、工艺品展,然后根据自己的收入选择适合自己的收藏。城市里,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购买海报。这种现象已经开始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美国传统,而且这种现象很有可能也会发生在中国。

01

马歇尔·韦伯在洛杉矶艺术书展与参观者交流

2016年2月

02

马歇尔·韦伯和徐冰在Booklyn工作室

2012年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且人口基数大,这些因素将导致文化戏剧性的高速发展,同时引发中国当代艺术及收藏的迅速发展。不过,中国作为人口基数大的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在20世纪之前都不是非常理想;在中国传播独立出版(艺术家手制书属于独立出版)这种形式对很多人而言是一个即新鲜又有趣的概念。

所以这背后真正的问题其实是:文化应该如何跟上来?因为没有文化就没有市场。很多人问我们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书,如何定位消费者和市场等等。你当然可以通过定位来销售,但这样和普通的常规出版有什么区别呢?制作艺术家手制书和独立出版物的意义就在于你必须自己创造市场,你必须自己发现或创造受众,然后建立起自己的市场。所以我觉得要发展中国的潜力市场,有一点是必须的:即自上而下。由像徐冰那样的大学教授、知名艺术家,还有那些有眼光的生意人:比如万捷和雅昌来从高处改变这个市场。这就包括:出版相关的书籍,举办相关活动,收购一定的艺术家手制书,发起相关的展览和座谈会等等。总之必须要有从学院和学术的级别上发起的力量,因为藏家只会被他们自己的喜好和社会名望所驱动。比如:当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推举其他艺术家的作品,那么收藏家们就会开始关注这位艺术家,进而有很大的可能性发现他们喜欢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并开始收藏它。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我认为艺术家本身,需要开始关注西方一些机构的成功案例,并以此为鉴发展自己。因为学院或学术界能做的非常有限,这倒不是说在政策上有什么矛盾或者冲突,而是因为大学教授和艺术家也有他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哪个人可以无时无刻的推广艺术家手制书。而学校、博物馆和图书馆也不是总有那么多的预算。所以我认为艺术家们应该团结起来,自己建立各种各样的机构,彼此合作,甚至是创立像Booklyn一样的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如果你认真研究美国的独立出版史的话,就会发现第一个买你书的人永远都是你的朋友。贸易的发展其实就是源自于你的某个朋友某天对你说:如果你出书,我一定会买。要不就是咱俩以书换书之类的。与其等待画廊找你办展,还不如自己开画廊然后办展,去开发自己的受众。就像1960年代的摇滚乐一样:你在自己的地下室办展,然后呼朋唤友来参加;你认识了某个酒吧的老板,然后他提供场地让你展览……你自己一个一个的建立起自己的受众,自己的圈子,这样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艺术家们需要自己建立起自己的圈子,并且需要一起建造一个这样的大圈子,因为这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一件事。

“钻石之叶—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

展览现场

2015年10月

-中国艺术家们需要去完成的一件事-我非常同意您的说法,那么既然说到了模型,可以请您以Booklyn为例,说说Booklyn是如何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成功的艺术书中介么?

Booklyn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模型。我们最早只有13个人,最初建立Booklyn的时候就是觉得大家一直都在做很漂亮的书,很好看的拼贴,但没有人知道我们在做。所以我们开始去博物馆、图书馆还有大学介绍我们自己的书。人们当时对这些书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根本没见过这样的东西,所以那也是一个大学也不关注手制书,媒体也不关注手制书的年代。没有人写关于手制书的报道,也没有人谈论手制书。但手制书的确存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受众。最开始的时候,最贵的书只能卖出500块钱,大部分书都是10块钱,50块钱这样的。但是当市场慢慢的建立起来之后,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坚持不懈的推广,人们慢慢意识到手制书的重要性:教员们可能会说,我用这本书教大家怎么学数学,大家都很喜欢。

这反映出另一个现象,即21世纪的现在,大学的图书馆和博物馆需要了解艺术家手制书作为教材的功能性。这些是纽约现在最主要的市场:手制书不仅仅关于艺术——比如我做了一本关于阿富汗的书,它将会是一本卓越的教材。它不仅有关于阿富汗的文章,还是一种包含了情绪的载体,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可以说是绝佳的研究材料。如果有人想了解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可以上网,阅读,旅行……或者,去购买一本傅三三的手制书,这样的书可以传递给他们一种文化上的感受,远胜过阅读一段文字或者看一般的照片。所以艺术家手制书是一种很好的艺术作品:它既能满足喜欢艺术的人,也能满足喜欢设计的人,还能满足喜欢书籍艺术的人。与此同时,它也能作为视觉学习材料和中文教材,所以中国大学应该更多的收购像傅三三这样的书。

我不认为这一切能很快的得到改善。但我认为,所有在这个领域的艺术家们,他们应该有战略有计划的发展。他们需要同时完成创作和推广这两件事情。Booklyn做到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一群有商业头脑的天才,我们是13个艺术家。我们之中既没有销售,也没有在图书馆工作的内部人员,我们真的纯纯粹粹就是一群艺术家。我们之中有很聪明的人,也有很有天赋的人,但我们就只是艺术家。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可以做到,那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再者,我们当时没有资金,没有任何公司的投资人给我们投过一分钱。我们当时都很年轻,也没有任何来自学术界和大学的支持。

01

王琛

《意象燕京》2015年

02

孙彦初

《半张纸,一个句子》2014年

03

傅三三

《傣族食品立体书》所以Booklyn发展成现在这个规模,你们花了大约15年的时间。

是啊,我们年复一年的在成长,但我必须说头五年是我们成长的最主要的阶段。因为我们从最早的每星期一聚的沙龙变成了一个集寄卖、展示、出版为一体的艺术家机构。在美国有个说法叫“头五”。这是指:如果一个公司能成功的存活过头五年,那么它就是一个靠谱的公司。通过这样一个模式,我觉得人们应该认识到在你积极努力的推动一件事发生之前,不要期望学院或者学术界会为你服务,或者说世界会因你而改变。这是中国的艺术家们需要去完成的一件事。

01

100零一天

“青年艺术100”上海巡展“100零一天—青年艺术100·德必WE”于3月20日在上海精彩启动,本次巡展的主题为“100零一天”,“青年艺术100”策展团队精心挑选历届入选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参展,展出作品涉及架上、装置、影像、雕塑等,通过展览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将作品分布在德必集团旗下的德必WE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环东华)、德必WE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游艇会)、德必WE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外滩)、德必WE国际文化创意中心(静安)、德必WE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愚园1890)、长宁德必易园等十个不同风格的园区展场,通过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展示给观众无穷尽的艺术魅力。

02

蜂巢发布年度展览项目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于3月17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预告了2016年全年的主要展览项目,并发布《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15年鉴》。当天“过于喧嚣的孤独: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潜行者”与“蜂巢·生成 第十七回移动的图像:刘国强个展”也同步拉开帷幕。

03

UTOPIA艺术理想国

常青藤计划·芭莎艺术校园行——UTOPIA艺术理想国年度展览于3月26日在北京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艺术理想国”计划通过艺术家扮演、观众互动的方式激活其运转,建立一个社会必须的基本功能及其结构,改造一个微观的人类群落和生态,以此反思并重建艺术、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

04

动力交叉

3月27日下午,由双十阳光文化,可佳当代艺术中心主办,58艺术网协办的“动力交叉——艺术乃感知行为”国际展中国站于红廷别墅开幕,本次展览汇集了8位来自中国、欧洲、中东和美国当下非常活跃的艺术家。展览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身份符号、身体与根源和汇合点。展出的作品形式以摄影为主,并涵盖影像、装置、纸本绘画及行为艺术。展览将持续到4月26日。

05

异域之后

索卡艺术于3月12日在北京推出群展“异域之后——东南亚当代艺术”,甄选出17位分别来自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的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试图让观众领略在东南亚的异域之后是怎样一种当代艺术景观样态。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在各自不同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可能对于艺术家本人国籍身份的区分度越来越不明显,索卡带来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无疑给正在发生的中国当代艺术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06

深井冰

Aye画廊于3月13日带来年轻艺术家杨穹的新展“深井冰”,展览呈现艺术家迥然各异的10件近作。“深井冰”是杨穹用视觉语汇讲述的冷幽默段子集锦。深井冰,网络造词,是“神经病”的一种画风优美的说法,艺术家端着其貌似高雅但极不严肃的原生文化态度,不避讳的将通俗融入艺术实践,借用3D打印等造型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善意的调戏,实现了一次不讲大道理,但求好玩二字的艺术展览。

07

一页纸

纽约否画廊于3月19日举办群展“一页纸/A Piece of Paper”,在手工纸上创作的传统中国书画家,将挑选纸作为创作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纸的纹理、质地、渗水性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呈现,甚至成为图像的一部分。日本17、18世纪的浮世绘版画家,最早采用手工制作的桑皮纸Kozo,为制作更加精细的浮世绘不断改良造纸工艺。西方画家不仅将纸上作品作为最终大型画作的小稿、草图,也将纸上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媒介看待。相比大幅的布面油画,纸上作品更加亲切和平易,透露出艺术家在工作室的个人思考。当代艺术家对纸的运用更加多元,将纸作为载体,材料,或者灵感来源随意组合和创造。呈现八位不同国籍的艺术家以纸为媒介、材料或者灵感来源创作的作品,体现了一页纸中蕴含的无限创造力。

09

抽象与几何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于3月12日举办了展览“抽象与几何——苏艺、唐明伟双个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赵力教授策划,展出两位艺术家精彩近作。苏艺将情感饱含于平衡、冷静的韵律中,唐明伟则让几何在规则与限制之中肆意舞蹈。“理性”的抽象与几何,其实皆是艺术家“感性”的自我释放。在“理性”的框架中寻找到最大的自由,在“理性”的绘画方式中实现了自我性情的表达。

08礼物

艺术家王音的个展“礼物”于3月28日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开幕,展览展出艺术家近几年来所创作的四十余件绘画作品,以特殊的布置展现一次“旅程”,在建筑设计师田军先生的协作下,将UCCA的长廊、甬道、中展厅三个展厅联结为一个引人入胜而方向难辨的整体,分别对应王音“旅程”的三个阶段:出发、游离与还乡。王音以私人化的视角审视艺术史和文化史,通过作品及展览结构的空间经验将自身的形象汇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轨迹中。对于王音,作为“礼物”的油画媒介本身具有与众不同的意义,记录着中国不断涌现的现代性。展览持续到5月27日。

10

击鼓传花

今日美术馆举办黄可一作品展“击鼓传花”,艺术家黄可一从淘宝购买国画牡丹“样本”的行为作为起点,重建了一个传统主题的当代美学与商业的双重模型,其中不但包括他对洛阳牡丹村的社会调研,也包括基于3D图形的计算机多维模拟、复合媒体表演,还包括对“产品”的线上众筹与出售等后续推进。通过“击鼓传花”,黄可一力图深入探讨历史与现实、艺术与社会、个人与集体在今天的复杂融汇。

11

我的左手

“我的左手——朱新建”展暨《朱新建全集》第一卷新书发布于3月16日登陆高更画廊,本次展览由高更画廊主办,展览艺术顾问及编委由郎绍君、刘骁纯、皮道坚、陈丹青、边平山、唐辉担任,学术支持由陈丹青先生担任,学术主持及主编由贾方舟先生担纲,展览经陈衍、董慧萍筹划两年之久,特别呈现了朱新建先生重病之后的左手之作,故此展名为“我的左手”,这批绝笔之作也是首次亮相。展览持续到4月15日。

01

BMW

传承·敢问路在何方——北京京宝行缂丝、苏绣技艺传承研讨会

北京京宝行缂丝、苏绣艺术展暨BMW 7系私享品鉴活动前几日盛大开幕,继活动开幕之后,近日北京京宝行请来相关专家共同探讨缂丝、苏绣的工艺传承“路在何方”。

特此请到缂丝技艺传承人吴文康(文康苑缂丝艺术馆馆长)、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剑虹,中国对外友协姚明玉,考古方面专家,北京各高校服装专业教授研究生导师及学生,以及各个企业家、收藏家和媒体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上大家就缂丝、苏绣这些民间技艺的传承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在保证技的同时使传统手工艺的艺术理念更胜一筹,怎样打造中国品牌,怎样用跨界的方法将缂丝和苏绣既能运用到生活中又要有高级艺术品的打造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此次研讨会不仅是缂丝、苏绣市场发展的讨论,更是一场专业的学术的探讨。北京京宝行自2007年开始从事抢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他们希望对中国真正属于自己的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02

Gucci

Tian(天)

GucciGram Tian数字创意项目由古驰(Gucci)创意总监亚力山卓·米开理(Alessandro Michele) 策划推出,对全新Gucci Tian(天)印花进行创作。收到邀请的艺术家们以Tian(天)印花图案为灵感,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进行全新诠释和再创作。他们的作品带领我们突破想象,进入超现实世界,唤醒遥远的记忆,展望无限未来。

此次所有参与GucciGram Tian项目的艺术家都来自亚洲。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曝光率,Gucci还推出了迷你网站作为展示。

03

JNBY

江南布衣艺术工作坊

江南布衣在4月份将为小朋友办一个特别的工作坊,邀请了3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和小朋友互动交流,让孩子们发现艺术的更多可能性。参与的艺术家有黄淋、张寻、钟云舒。这3位艺术家分别在4月有自己的独立展览,会根据自己展览的主题跟小朋友们互动。其中黄淋呈献给小朋友们的是一堆生活中熟悉又新鲜的材料和配件,让他们重新设计创造。张寻将带领孩子们利用天然染料和食盐在麻布上印染。钟云舒会用现成的塑料成品搭建游戏,锻炼孩子的三维空间感受能力。江南布衣艺术工作坊4月5日~ 4月25日开始报名。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艺术家艺术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