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6-06-17袁斌梁勤超侯涛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校

袁斌++++梁勤超++++侯涛++++吴润平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是人生迈进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将会是足够大学生们享用一生的财富。高校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满足新世纪对人才身体素质的要求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 公共体育俱乐部 改革与实际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6-03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高校在满足学生体育锻炼方面的工作做的不是十分的到位。所以强化高校领导对学生体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快体育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成都师范学院实施公共体育俱乐部的改革措施及目标出发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改革理论分析

1.“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亦称课内体育俱乐部,它是指以课堂教学为主所组织的体育俱乐部。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今天,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改革理论应当紧紧围绕学生的权益和需求进行制定。按照以往的体育教育制度、学生在每一个学年所要学习的课程、上课方式等在学生入学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学生只需要在这个固定的制度下按部就班的开展体育活动就行了。但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下没有得到体现。所以新型的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新的教育理念更加的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鼓励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形式将选择权真正的下放到学生手中,同新型体育教育理念的精神相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运用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表现为时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体育俱乐部的建设顺应学生的主观意愿,将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的选择体育项目。体育俱乐部的建设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的选择体育项目的情况,让大学生的个性和自由充分的展现出来。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完全按照学生的主观意愿来设置,体育课程随着学生主体的需要来安排,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计划”模式。使学生从以往单调乏味的体育课程中解放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个性化教育理论

传统的体育模式采用一刀切的课程安排和设置,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为了追求“合格率”、“优秀率”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条件和个人意愿。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同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最大的亮点就是肯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个性化教育理论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之上的。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创新能力则是当今社会最为看重的一项能力。在中小学阶段,体育课程往往强调共性教育。然而,到了大学阶段,体育必修课的强制性将会不可避免的压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他们形成爱好的源动力。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生理方面已经发育成熟,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开展正是对学生个性需求和人格的尊重。

3.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高校体育俱乐部制度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大学生是高等教育培养的对象,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所以高校体育俱乐部应当紧紧围绕大学生的需求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设置体育课程。大学生在心理、智力、能力等多方面同中小学生有着巨大的不同,大学生在运动方面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在锻炼后能够享受到身体和心灵的放松所带来的愉悦享受。久而久之大学生就会养成一种稳定的运动习惯。再者,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已经发育成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都已经趋于定型,所以大学生们能够比较理性的看待事物,也能够独立的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大学生可以根据基础教育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去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所以高校俱乐部的建设同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相匹配的。

二、成都师范学院实施公共体育俱乐部现状分析

1.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成都师范学院实施的公共体育俱乐部内部的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这是因为公共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实施给予学生很大的选择体育项目的自由度,学生自由度的增大也同时意味着学校管理难度的增大。当前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到目前为止学院还没有制定出来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由于我国各个高校实际情况不同,其它高校俱乐部能够提供给学院参考的俱乐部管理样本十分有限,并且很多高校俱乐部管理体系部门齐全,但是真正运行的部门却寥寥无几,所以别的高校俱乐部管理模式参考价值不大。成都师范学院公共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系建设需要熟悉本院校实际情况的领导汇同社会上的专家学者进行讨论和制定。

2.体育项目与学生选项不平衡

由于成都师范学院经济条件所限,俱乐部体育项目开设的不太齐全,目前成都师范学院开设的体育项目有: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体育舞蹈、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等九个教学俱乐部项目。院校设置的体育项目同学生自主的选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比如,羽毛球、足球等热门项目受到了学生们的追捧,由于院校俱乐部内部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所限,根本容纳不下太多的学生同时进行某一项体育活动,所以体育教师不得不将超额的学生调配到其它体育运动项目中去。由于学校场地和硬件设施的限制,一些比较受学生们喜欢的体育项目(比如:游泳)无法开设,学生只能在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体育舞蹈、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等九个教学俱乐部项目中选择,不能做到真正的自由。但是,我们知道一旦学生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的时候,其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削弱。

三、成都师范学院建设公共体育俱乐部目标分析

成都师范学院建设公共体育俱乐部所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使学生能有效的掌握两种以上运动项目的健身方法与技能,至少能在一个运动项目上具备一定技术、技能水平与实践运用能力。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体育课程更能适合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大学学习的规律,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与发展,保证大学体育学习四年不间断。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自我科学锻炼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四、运用多样的体育教育手段,正确引导和规范大学生体育生活,发扬体育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合理的健康投资与体育消费,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与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五、通过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各项体育活动与赛事,在学校形成一种具有较高层次的、多元化的校园体育氛围,有效的推动校园体育又化建设,并促进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

成都师范学院建设公共体育俱乐部所设定这些目标无一不是将“以人为本”放在首要地位,这也体现了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处处为学生着想的高尚情怀。新时代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也应当与时俱进,紧跟社会需求的步伐适时的调整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人才的观念。只有时刻注意社会上企业的用人需求并加以调整学院的办学目标才能培养出来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成都师范学院加强公共体育俱乐部改革措施分析

1.转变教育观念

当今社会无处不体现着创新,大学生朝气蓬勃,个性十足,本就具有很强的创新欲望和创新精神。但是由于以往的教育理念片面追求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压制状态。当前,成都师范学院响应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号召积极的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注意培养学生遇到问题主动寻求解决方式的精神,通过更加合理和科学的课程及师资力量配置来实现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新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育的科学规律出发,引导学生自觉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做人云亦云的学生,不迷信权威,不崇拜专家学者,一切都以实际情况出发去思考和验证问题。

教育改革的关键性问题就是教育思想的转变,要对公共体育俱乐部进行改革,学院领导就必须转变自身思想中存在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等教育观念,将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2.以学生为核心设置课程

结合成都师范学院建设公共体育俱乐部的目标,学院应当进一步加强体育课程的科学化设置。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学院领导应当充分听取学生代表们的意见,集思广益,寻求找到最佳的课程安排体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院领导创新意识的加强,体育俱乐部的师资力量配置和硬件体育设施已经得到了逐渐的强化。但是由于这几年高校制度正在进行改革,使得现在运行的教育体制的弊端显现的更加明显。比如:体育项目设置过少、体育课堂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不能激发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高校一直沿用传统的设置好课程类型和上课时间的方法让学生被动的去上课和适应高校课程。这样在方便了学校管理的同时却剥夺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自由,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此外,学生在选择任课教师的方面几乎没有自由度。这些问题在新的课程设置中应当特别重视,调动学院的力量尽力解决。具体方法有:在学期开始举行学生讨论会,倾听学生们最真实最直接的声音,将学生反映的焦点问题记录在案,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学生需求为根本结合学院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协调。在学期末再次开展学生讨论会,倾听学生的意见,汇总本学期初学生所反映问题的解决情况,对未能解决的问题对学生加以说明并解释原因,向学生阐明下一步的处理计划和意见,接受学生的监督。

3.改善学生参加俱乐部观念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的时候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基于某一运动项目期末考试容易通过的情况而选报的。所以俱乐部应当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热爱,转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充分享受体育活动中的乐趣。俱乐部还应当积极的组织学生们来尝试各种体育项目,让学生在尝试体育项目的过程中真切的认识到自己究竟喜欢和擅长什么样的体育活动。为以后的体育项目选择打下铺垫。通过引导学生参加俱乐部举行的各种体育活动,让学生们享受到团结和作、众人一心的运动乐趣。此外,俱乐部管理人员还应当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的娱乐、健身、结交朋友和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多种效益,以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体现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综合功能和多种价值延伸。在对学生期末素质总评上,学院应当考虑学生在体育俱乐部中的表现情况,结合学生文化课成绩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将体育项目纳入年终学生考核可以提升体育俱乐部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当然,发动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本意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以后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可贵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4.健全各项制度,加强俱乐部管理

在体育俱乐部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院领导应当统筹学院发展的全局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比如:对于体育俱乐部开放时间的安排上就要倾听各个学院学生们的声音,由于俱乐部时常需要举行一些大型的体育活动,所以在举办活动之前就必须将学生日常上课时间同举行活动的时间协调开来,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在开设体育项目的时候,应当结合俱乐部场地和硬件设施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论证,在经过讨论得出实际可行的结果之后再增加新的体育项目。在体育教材的内容上,教师们应当与时俱进,严格的把握教材的质量和内容的新颖度,在体育教材的选择方面,应当结合院校实际尽量选择同院校有能力开展的体育项目一一对应的教材。

俱乐部还应当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制作自己的网页,将俱乐部近期举办的运动会通知、各项体育项目的赛事以及体育运动器材的介绍等放在俱乐部网页上供有兴趣的学生查看,另外,由于体育活动难免会发生小的意外伤害,俱乐部网页上还应当开辟一个健康专栏为学生们介绍体育活动中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在课程选择方面,俱乐部应当在实际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自由,与此同时还应当对这些课程做一些硬性要求和规定,敦促学生达到这些课程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耐心讲解体育知识和技巧。在学生的管理上,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俱乐部的管理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学生和教师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保证俱乐部有序的运行。在每一年的年终,俱乐部应当组织所有成员进行评比、选优,对于评比过程中的量化打分,应当向学院的全体师生发放调查问卷,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统计和归纳,选出真正令院校全体师生满意的优秀俱乐部员工。

针对俱乐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管理人员应当及时的查补疏漏,健全俱乐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一旦确立就应当不折不扣的实施。

五、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学生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高校过去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一刀切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体育俱乐部的建立是将体育项目选择权下放给学生的一次尝试。尽管体育项目选择权的下放会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改革与实践在持续推进的过程中终将解决所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志敏.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2):51-52.

[2]田爱华,余若中.大连理工大学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1):151-152.

[3]陈学华.高校单项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和运作[J].体育与科学,2010,(05):189.

[4]许明荣,蒋玲,周璋斌等.高校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9):380-381.

[5]程杰.对高校体育课采用俱乐部形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4):143-144.

[6]黄刚,谭联斌.浅析高等院校体育俱乐部是教学的作用[J].北京体育师范院学报,2014,(01):17-21.

[7]周云飞.高校体育教学推行俱乐部模式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06):32-33.

[8]安儒亮.世界发达国家体育俱乐部概况[J].西安体育学报,2011,(04):67-68.

[9]朱奇志.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08):35-36.

[10]陈小蓉.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1,(02):164-166.

课题项目:本文为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名称:成都师范学院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改革研究与实践,编码:2015JG08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