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位数”同学,敬你
2016-06-16
好学生毕业都去哪了?
从一些大学(教育部七十五所直属大学)陆续公布的就业质量报告能读出很多有意思的信息。
本科生大致三分之一读研,三分之一留学,三分之一就业。
在就业单位中,一些民企最有风头,前两年,移动互联网高歌猛进,BAT广纳英才,
而在这次发布的报告中,华为一枝独秀,在不少学校的招贤数量都居最前列,
有的是第一位,比如在西安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的学子去的最多的是上汽,这属于近水楼台,但第二位又是华为。
从全国来看,应该是华为录用了最多的大学毕业生。
在留学院校中,我们惊讶地发现有的学校几十上百地去了美国某些院校,比如哥伦比亚大学从一些中国大学招收了上百人左右,那加起来她每年能收多少中国学生?细思极恐!以前爆出来一张照片,哥大统计系硕士毕业典礼上,满屏都是中国学生,这看来不是偶然的。为啥哥大这么喜欢咱?求解释。上海交大竟然有90多位同学去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让人有点莫名惊诧。后来查了下,上海交大和密歇根有很多合作项目,看来关系密切。可能是密歇根也是一所老牌工科院校,和上海交大比较对脾气对路子。
除了读研留学就业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潮流中,到底有多少大学生毕业下海冲浪击水?以往,创业的学生被归入“灵活就业”范畴统计,这次,不少学校单独将之列出。我们统计了一下,大多在1%以下,少部分在1%以上,个别的到2%甚至4%以上。从这些报告上来看,大致可以说大学生毕业创业一般在1%左右。当然这个趋势是在加强,一些学校也特别指出,创业的学生数量近年来持续增加。
清华和复旦的报告中有两句话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清华说,学校专门组织了创业企业的专场招聘会;复旦说,毕业生进入微创企业的增多。虽然都只有短短两句话,很值得玩味。
一所学校和某些大的院系的毕业生,读研留学,到大企业就业的数量都是三位数、两位数,创业和去创业企业工作的同学一般是个位数。敢于当个位数令人钦佩。他们有胆面对别人(含父皇母后)的眼神,有胆尝鲜跳坑。他们又心细,会仔细了解想去的新兴行业和微创企业,查资料起底,实习混熟,于是发展前景、融资实力、老板秉性、团队氛围、啥活何责,都了然于胸,方愉悦就位。
他们其实是会“算计”,能算出风险和收益的最佳平衡。和成熟大企业、科研单位和党政机关相比,去创业企业无疑风险最大,也许两三年就黄了。但回报也可能最高最快,可能两三年就从员工一路部门主任、分区经理直至股东、合伙人。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在美国,每办一个企业都要请经济学家做一个模型,算出盈利点。我想,找工作其实形式也相似,将来是否能发明一个测试工具,一边把自己的情况如性格、专业、学历、人脉……输入,另一边把企业信息输入,然后就能输出最佳匹配。一些同学实际已经是自觉不自觉按这个路子计算,他们仿佛是以个人兴趣、专业所学为横轴,以行业前景、企业现状为纵轴,算出了职业发展的最佳点。最喜欢自主,最不喜欢受别人指使,最能担责,最不怕什么都得会干,如果同学清楚认识到自己是这样的人,选择野蛮生长,生机无限的新行业新企业,当然是最契合。
胆大心细会“算计”,我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