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共创性

2016-06-16黄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

黄丽

【摘要】美术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共创性,首先需要明确共创性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共创性教学,有效开发学生的美术天赋,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并结合教学经验,赋予共创性教学更多的方法和技巧。而为了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的配合。本文将对美术课堂上的共创性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能广泛的运用共创性教学,彰显学生个性,提高美术教学的综合质量。

【关键词】美术 教学 共创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37-01

引言:美术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面临学生接受能力差,无法综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很多学者提出了美术教学要注重共创性的观点。共创性的美术教学更着重构建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激发其学习潜力,培养其综合素养,并与教学的手段、方式、内容及评价等各方面开展探索。

一、美术教学共创性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求知欲

使用共创性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占有主导权,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以往旁观者的角色,参与到共创性的美术教学中来。这样做让学生和老师站在同一个立场,共同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增长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专业课程以外,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美术知识创造发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创作的过程也是表达个人见解的过程,有效的发挥自身的潜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学生的作品,观察到学生们在美术技能上的不足,及时纠正和补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如何实施共创性的美术教学

(一)纪律教育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纪律教育,因此我们说纪律教育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交头接耳,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做的并不是当面指责,而是侧面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纪律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律性。

(二)教学内容的共创性

传统教学中更注重教师是如何教学的,而鲜少有人注意学生是如何参与学习的,这导致学生一旦离开了老师就没有办法有效的安排学习内容,甚至不知道学什么、为何而学。在这种形式下,学生的自主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传统教育环境中还会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而我认为在共创性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共创依然要让教师来展开。每堂课的学习都要经过以下几个心理历程,即怎样学、为何学、学了什么、有何不足、如何提高等。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和渴望并综合学生的意见,决定接下来的教学重点。

(三)角色的共创

1.师生合作

学习美术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美术课堂应该轻松活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放下威严的教师形象,亲切的和学生进行教学内容上的交流。例如,在教师组织学生们写生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当模特。而此时,学生在表现人物形象的时候更能形神兼备,准确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写生。同时,学生和老师的合作还可以以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展开。另外,师生之间的合作还可以实行“学生老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上电脑平面设计课的时候,为更好的挖掘学生的能动性,我经常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体验当老师,上台操作我刚讲过的实例或内容,在她们表达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及时给予相应的提示。台下的学生因与台上学生之间的是同学关系,会听得更加专注,并积极思考,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老师与学生的合作中想要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角色互换之后,学生替代老师上台讲课,更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产生对老师的敬佩更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2.学生和学生间的合作

角色共创不仅局限在师生间,还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在课堂上几十个学生聚集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是没有办法帮助所有学生修改内容。老师要按照学生具体的专业水平,将学生分组,倡导学生们互相尊重、彼此学习、优势互补、互相提高,养成学生在集体环境中的协作能力。比如在《平面构成》课的讲解过程中,在“点”的讲解部分里,由于点的形态是多样性的,老师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点的多样性。在每一组中都安排一个学生进行记录。划定时间范围,观察在讨论过程中哪一个小组想到了最多的点的形态。这种教学方式得到了非常好的反响,充分发挥了学生间合作的关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效果最好的一组,只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就想到了点的八十多种形态。其中包含了产品、食品、几何等各类别的点的形态,有音符、盲文、星座、细胞核、猫眼等之类有趣的形态,由具象世界到抽象世界,由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让学生们的思路更加开阔。

(四)彰显学生个性

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对个性培养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们释放情感,打开心扉。并将其展现在美术表达中,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性,并将其强化完善。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多多提供上台讲演的机会,老师让学生针对所学作品的所感、所思及个性化的理解等等,大胆的陈述并进行初步分析。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也给教师提供了观察学生内心世界及其专业技能强度的机会。例如我在线条和图像表达的教学上,利用圆形让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所想图形需和前图有关联。比如由圆形联想到头、帽子、瓶盖、球类、花盆等等。我将学生分组,开展游戏,并提出要求,让每组在规定时间内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画出联想到的图形,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小组就会淘汰出局。而学生为了集体荣誉,每个人都积极表达自己。短时间所有小组都会有十几个联想到的图形,此时再出一个题目,让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内容,看能否给大家编一个小故事。五分钟后学生陆续上台看图讲故事,大家展开思维积极思考,效果很好。

这样多给学生上台演说的机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教他们学会了评价态度和评价方法。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共创性教学为美术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教学实践中取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美术教学中加强运用共创性教学可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侯艳青.“共创性美术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浅探[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09(05):55-56.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