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程《数控铣编程与操作》在校企合作中教学的探索

2016-06-16高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

高星

【摘要】本文从校企合作出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企业产品引入到学校进行加工的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校企合作 教学 数控铣编程与操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49-01

1.校企合作的概述

校企合作是指校企双方根据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企业发展、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需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计划、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共同承担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办学模式。我院对于校企合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尝试过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式培养、产学结合式培养等。不同的地区与专业校企合作的方式及效果也大不相同。每一门课程都有具体的校企合作方式,我院《数控铣编程与操作》也进行了多次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

《数控铣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要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简单的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学生在实训过程当中需要使用比较昂贵的数控设备,消耗比较多的材料和刀具,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成本都比较大。我院在多次校企合作的探索中,寻求企业和学校的双赢合作。最终采用企业产品引入学校加工,模拟企业真实管理环境,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校企共同制定工艺,教学采用学徒式培训等方式来进行校企合作。

2.《数控铣编程与操作》校企合作教学的实施

2.1选择合适的企业产品。

企业里面要数控加工的产品类型非常多,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有加工时间长的,也有长时间短的,有装夹次数多的,也有装夹次数少小的,有工序集中的,也有工序分散的,有批量大的,也有批量小的。这么多的不同类型的产品并不是都适合于学校的学生来进行加工。学校的学生与企业的员工是不同的,学生主要是学习新知识,所以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产品来进行加工。要做到覆盖学生的所学的知识点,加工的时间不能太长,枯燥重复的内容不能太多,加工的批量要适中。如图所示的产品,就非常适合于在学校里进行加工。这个产品加工覆盖了学生第一个学期要学习的大部分内容,知识点包括:下料、铣平面、外形加工、挖槽加工、薄壁加工。技能要求是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机床、对刀、输入程序、正确完整的加工零件并能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学生在第一个学期能够完成这个零件的加工,也就基本掌握了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

2.2针对学生重新制定加工工艺。

企业里面产品零件的加工,会尽可能的提高效率,提高速度,从而获取利润。而学生是以学习为主,所以,我们需要仅对学生重新制定加工工艺,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如上面这个产品,在企业里面,下完料后,在数控机床上需两次装夹即可以完成加工。第一次装夹,加工平面,以获取基准,第二次装夹,完成外形和槽粗加工和精加工,工序比较集中,一次加工的内容也比较多。按照我们学校,按照我们学校一次实习3个小时的时间是完成不了的,故我们重新制定了加工工艺,采用批量生产,工序分散,一台机床只完成一小部分内容的加工,如平面、外形、浅槽、深槽、精加工等,在不同的机床上进行加工,一台机床只完成一小部分内容的加工,学生比较容易学,而且技能也得到充分的训练。

2.3企业真实工作环境。

学生除了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外,这还要学会适应企业里面的文化和管理方式,所以,我们尽可能的模拟企业里面真实的环境来进行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来扮演厂长、主管、编程人员、调机人员、操机人员、车间管理员和仓库管理员等,让学生在学校就体验企业里面的管理方式和模式。

2.4企业学徒培训环境。

企业里面也有技能培训,通常了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进行,所以我们在学校里面也模仿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每一台机床,所加工的内容非常少,学生也完全可以了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个同学,在传授的同时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巩固。我们的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既是学徒也是师傅,前一个同学教后一个同学,每个人都把流程走一遍,不仅做到了会做,而且还做到了会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校企合作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企业产品的加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针对学生制定的加工工艺,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更容易消化;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到了企业里面的管理方式和文化,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更容易融入企业,融入社会;采用学徒式培训,使学生必须扎扎实实地学好知识和技能,从而有一种自我约束力,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这样的合作企业也得到一定的生产力,是一种双赢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王端祥.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8):27-28.

[3]熊芊.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五结合”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2):120-121.

[4]闫国新,梁建林.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7(17):12-13,17.

[5]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4-36.

[6]林雯,蒙启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轻工科技,2012(2):132-137.

[7]李仲秋,朱国军,王文海.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9(5):37-39.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