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4年成“高收入国家”是忽悠吗

2016-06-16

环球时报 2016-06-16
关键词:小康社会网民舆论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6月15日文章,原题:中国将成为高收入国家是“忽悠”?《人民日报》6月12日发表文章,预计中国将从2024年进入高收入阶段,成功跨越困扰拉美国家多年的中等收入陷阱。文章作者、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对媒体表示,2024年已经是非常保守的估计,中国应在2022年或2023年进入高收入阶段。对此,不少重量级学者都表示赞同,认为中国几年后将进入高收入社会。

不过,对于中国几年后就能成为高收入国家这一光明前景,舆论的反应似乎不太正面。网络舆论更是认同的少,嘲讽的多。一些网民称自己的收入“拖了祖国的后腿”,还有网民干脆指这是官媒的“忽悠”。

那么,中国几年后将成为高收入国家是“忽悠”吗?恐怕也不能简单地下结论。从学术角度看,郑秉文等人的分析有理有据。比如,根据世行公布的收入分组标准,2012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5870美元,2015年达到7880美元,距离1.26万美元的高收入标准已不太远。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相当于10.4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今后六七年,中国只要实现6%的年均增长,就能在2024年跨入高收入社会的门槛。果真如此,中国高层设定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又多了一个佐证。

网民们对即将到来的“高收入社会”反应冷淡,当然不是对“高收入”本身有意见。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确实改善了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普通民众之所以对“高收入”这类词汇比较敏感,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活无着,而是经济增长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与部分精英们得到的好处相差太远。加上特权、城乡和地域差别,以及官僚腐败等现象造成的社会不公,又进一步抵消了他们的“获得感”。

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中国成为高收入国家确实没有多少悬念。但如何增强民众对小康社会和高收入国家的认同感,仍是官方的难题。▲(作者于泽远)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网民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有感“网民节”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