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倾听,展现课堂的生命活力

2016-06-16江苏省常熟市新区小学朱维虹

新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会习惯课文

□江苏省常熟市新区小学 朱维虹



学会倾听,展现课堂的生命活力

□江苏省常熟市新区小学朱维虹

【摘要】倾听是每个社会人与他人交往的必备素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倾听是学生摄取知识的有效保证。良好的倾听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学会了倾听,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学会倾听倾听氛围倾听榜样

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卡耐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对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年级:(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既然倾听如此重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有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怎样通过倾听来展现课堂的生命活力呢?

一、“身”为先行,教师要树倾听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教师如果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可以使学生获得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尽情倾诉自己的感受,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如果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就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发言的质量。久而久之,教师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趣”为主导,教师要创倾听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活泼好动的中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无趣的,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为了使孩子们愿意听、喜爱听,教师必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1.营造富有情趣的倾听环境。为使学生懂得倾听的重要性,愿意倾听,我们可以借用教室的墙壁来说话,在墙上贴上关于倾听的名言。笔者所在的班级就是如此。如:“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会聆听的人,也能获得别人的聆听。”“倾听就像海绵,汲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使你在人生道路上少走曲折的弯路。”这些名言警句是无声的老师,孩子们每天都能与他们对话,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每天感悟着倾听的重要性。

2.创设乐于倾听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倾听氛围不是课堂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去实现。如我在教学《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惊涛拍岸”这个成语,我给学生播放了“惊涛拍岸”的视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他们一个个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看着,听着。结束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我听到这个声音感到很害怕!全身都要发抖了。”“看到这样的大浪,我觉得要被它卷进去了,害怕死了!”“大自然的力量真是无穷大!”……从学生的回答及一张张略显惊恐的小脸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惊涛拍岸”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这就是兴趣激发出的效果。

三、“练”为主线,教师要勤训练倾听

1.制定规则,指导倾听。在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才能有章可循。针对课堂上学生不善于倾听的状况,我和学生一起建立了4条倾听规则:一要专心,上课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发言要举手,不能在座位上随便发言,不重复同学的发言;二要耐心,如对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或者补充意见,不能随便插嘴,要等同学发言完毕才能举手发言;三要虚心,当同学提出不同的看法时要虚心接受。同时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或者补充的时候也要虚心,要以“我认为……”、“我想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这些方式进行交流;四要自信,对同学的发言不盲从,对问题要有自己的看法。学生对这四条规则都乐于遵守。

例如,在教学《孙中山破陋习》这篇课文时,讲到孙中山看到妈妈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孙中山责怪妈妈,我出示了妈妈无可奈何说的一段话: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我让学生自由读一读,然后思考交流: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1)这是祖宗传下来的;(2)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接着,我又向大家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妈妈这样做,是不爱自己的女儿吗?这下学生沸腾了,一只只小手都举了起来,争着要发言。我示意大家安静,并重提倾听规则。“我认为妈妈不爱自己的女儿,被别人笑话怕什么?总比这么痛苦好!”“我和他的看法有些不一样。妈妈是爱女儿的,她也没有办法,我是从她‘叹了口气’中读出来的。”“我觉得妈妈也是爱女儿的,她后面还‘含着眼泪’呢!她不是个狠心的妈妈。”……学生谨记倾听规则,认真地听着,不断地补充着发言,小脸上透着兴奋。这时,我给大家出示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为什么要缠足”的资料,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精彩的发言又不断涌出:“妈妈是爱女儿的,她希望女儿能嫁个好人家,以后过上好日子。”“妈妈是爱女儿的,她想让女儿先吃一点苦,以后就不会过苦日子了。”……

多么令人兴奋的交流场景啊!正因为给孩子们制定了倾听规则,课堂上孩子们才能有条有理地交流讨论,相信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会越来越棒!

⒉预设目标,明确倾听。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在教学设计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如:当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读课文等情况下,其他学生应该完成什么“听”的任务呢?教师要在备课时就设计好,在学生“听”之前明确要求。学生有了目标,才会集中注意力地听。学生初读课文时我经常会说:“大家仔细听,他都读正确了吗?”精读时,我常提醒学生:“大家听一听,你觉得他读得怎样呢?读出感情了吗?”学生发言之前我会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请同学们认真地听,等会要进行补充说明?”“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有了明确的要求,这样学生才会带着目的认真倾听别人的读书或回答。

例如,教学《航天飞机》一文,普通飞机找到智慧老人,智慧老人向它介绍航天飞机的本领。我请一个学生来读第3自然段,给其他学生出示了一个预先设计好的表格,比较普通飞机和航天飞机的不同:

一个学生在读课文时,其他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着,边听边对照着表格思考,课文读完,很多学生的小手就已经高高举起。他们利用了有限的时间边听边思考,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评”为激励,教师要多鼓励倾听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表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这样。正确适当的评价,能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倾听。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赞扬,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倾听带来的愉悦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我经常会说:“你回答得正确,就是因为你听得认真!”“你可真会听,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真了不起!”“你真厉害!不仅会认真听,还会认真思考呢!”“你不仅听懂了老师的这句话,还能联系老师前面讲的话进行思考,太棒了!”……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如滴滴甘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愉悦着他们的情感体验,增强着他们的自信心,促使其倾听能力的养成。

如有一次上课教学“锲而不舍”时,我把“锲”读成了“qì”,有个小男孩马上举起了小手,提醒我刚才读错了。我马上表扬他:“你听得真仔细!老师有时也难免会有错误,因为你的细心,让老师能改正自己的错误,谢谢你!希望其他同学能向他学习。”其他同学马上向他投来了羡慕的眼光,这个同学喜滋滋的,以后上课,他变得格外认真。另外,还可以在班级里适当开展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小比赛,提高孩子们的倾听积极性,如“听默成语”比赛、“拷贝不走样”等。这样长久下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也就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学业及知识的获得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我们语文课堂来说,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能给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能使语文课堂展现一种生命活力。当然,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教师要长期坚持有意识地培养和督促。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听、多思、多说,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学会习惯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上课好习惯
背课文的小偷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学会分享
好习惯
背课文
学会分享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