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分析

2016-06-16王敏宁青青李凯

科技经济市场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沟通交流

王敏 宁青青 李凯

摘要:无数事实证明,学好专业知识往往只能带来一种机会,而交际本领则可以带来成百上千种机会,因为专业本领只能利用自身能量,而交际本领却能利用外界的无限能量。恢复高考后,学生在应试和高考成绩的指挥棒下,过度重视分数而忽视人际交往能力等其他素质的教育。进入大学以后,学校也很少专门开设系统的课程培训,造成很多大学生通常不能与他人和谐的相处、沟通、交流。而人际交往能力是时下企业招聘时看重的不可或缺的能力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为了在进入社会时完成就职前的专业基本准备,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必需的准备。

关键词:人际交往;沟通交流;改变自我

1.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能力与人际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重视,他们对人际交往有了更积极的看法和更迫切的要求。然而这样的大学生却只是少数,多数大学生难以正常与他人沟通交流,甚至不愿也不敢与人交流,日常活动范围寝室一教室一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交友范围也仅仅是寝室成员与班级成员,而有些大学生甚至与班里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很少。

社会的迅猛发展导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问题也日益突出。部分大学生与他人友好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存在交流障碍封闭自己的现象:部分大学生无视交流沟通,导致了不良的连锁反应。如果在大学校园里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是我们得尽快阻止的。通过对在校生人际交往现状的分析,对指导我校在校大学生树立健康合理的交往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人际交往能力即交际,交际不是一个空泛的说辞。小到一个家、一个朋友圈、一个班级,大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际交往的力量是巨大的,没有与之相符合的正确的处理方式,交往能力是不容易被突破的。

我们生活在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加速的一个“快时代”,认识的人越多,反而相知相交的越少。现在的大学生多将自己的想法深埋心中,不与他人表达交流,然而有些事不说出来怎么做出来呢?真正敢说敢做如今又有多少人。爱默生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联系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寝室之间、班级之间、院系之间,能够觉得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又有多少人。

2.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宿州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选取几个班级,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调查,以此形成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发放总问卷500份,10个班级各50份,回收476份,回收率95.2%,有效问卷417份,有效回收率83.4%,对调查结果的整理、相关图书资料的查阅和数据分析工作,对项目研究做出的问卷调查进行整理,并且问卷在学校内进行部分学生调查,研究结果更精确和深刻。

(2)实地考查法

在学校内随机问答路过的学生,请求帮忙完成关于人际交往的问题,了解相关情况选取200人做了表1的统计,具体如下:

(3)访I司法

对学校部分辅导员及任课老师进行访谈,部分辅导员、任课老师在过去的工作中对于大学生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访谈和交流,获取许多一手资料,同时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回答与介绍作为资料的有益补充,使分析更加丰富,成果更加显著。对学校部分大学生进行询问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中的表现、对大学生自身存在交往问题存在着一些看法。在大学时代主要是培养自己进入社会的各种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方面。通过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在学校集体生活的影响下,他们的人际交往虽有所变化,但是还需经过完善。

3.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表现及原因

在在校生交往能力问卷调查中,我们大致的分析了在校生存在的问题,专业化的进行在校学生人际交往的调查并且做出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很大的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薄弱上,有的大学生因性格问题,有的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正确认知,有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经验技巧不足等等。

(一)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表现

(1)自我为中心倾向。当代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一直在家庭的宠爱与呵护中成长,与他人交往时,总是从自己的主张、立场出发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利益,看重自己的感受,而无暇顾及别人。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地忽略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就侃侃而谈,眉开眼笑,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闷闷不乐,谁也不理,或是莫名其妙发脾气,一点都不尊重他人,无视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2)自我封闭倾向。一些学生日常沉默不语、孤单一人,没有同伴,性情怪异,沉着有余,热忱不足,很少和同学语言交流,总是喜欢把自己的表达思想、内心情感和真实需要隐瞒起来。这些人往往持一种孤僻高傲的处世态度,只关心自己的内心体验,同时心理上也人为地建立起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故意的不理他人,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造成同学不愿与其交往。有些学生内向安静,不善张扬,却过分在乎别人评价,害怕留下不好印象,习惯于软弱妥协,甚至忍气吞声、一味附和,不善与人评理,不善与人平等、坦诚沟通,总是委屈自己,埋怨别人,结果与他人关系也未搞好。

(3)功利化倾向。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的商业意识日趋加强。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追求人际交往的物质利益。只和对自己有用的人交往、不愿意和一般人交朋友等功利意识增强。多注重“向钱看”并想办法结交相识,忽视“往厚看”不能宽厚待人,感恩意识缺乏。有些学生甚至将功利主义作为人际交往的指导思想,只交有用的人,不交无用的人,深交用处大的人,浅交用处小的人。

(4)虚拟淡漠倾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空前发展,网络技术也随之得到相应地发展,虚拟世界开始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铃声出入课堂,宿舍不声不响,网络倾吐衷肠。”这是大学生交际中的普遍现象的形象描述。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际日益增多,网络虚拟交往具有两面性,在扩大人际交际范围与对象的同时,也容易使大学生忽视现实的人际关系。网络和阅读是大学生休闲生活的最主要载体,大学生普遍的社会交往范围比较小,调查显示近六成大学生喜欢在宿舍玩电脑、上网追剧等。

(二)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因

(1)自身因素

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且接触的多是学生党,社会阅历比较少。学习内容主要还是书本与理论知识,虽然掌握了扎实的理论与书本知识,但生活阅历简单的缘故,心里承受能力差。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多以学习为基点,被幸运的光环所笼罩,往往过誉自己。但在正确分析自己、恰当地处理同学关系的问题时,极易产生困惑与错觉。此外,自我适应环境、自我认知、人格健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在影响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

(2)家庭因素

由于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幼受到父母的宠爱,导致很多大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欠缺迁就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从小受到父母的过多保护、控制,致使缺少与人交往的原则以及个人的心理空间,对与人交往中的许多问题不知所措。社会贫富的分化,经济条件的差异,致使有些学生悲观退缩,也成了大学生间交往的障碍。

(3)学校因素

我国目前仍处在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大部分家长、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学生也只追求成绩,他们都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这一必须具备的素质。再加上大学授课,座位不固定、课少等,高中是老师到不同的班级上课,大学则是同学和老师都要教室换来换去的。大学生之间缺少青少年时期的交友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交际能力反而退化了。高校教学方式的相对滞后,致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没有机会得到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4)社会因素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日趋加剧,人们之间无利害关系,温情共处的状态,被无情的竞争所取代,导致人际关系疏远,人情冷漠,产生了人际交往的壁垒。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依然是中国社会所弘扬和提倡的,但市场经济体制下追逐利润是客观规律。金钱财富在人们观念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物欲和功利意识也随之浓厚起来,导致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唯利是求”、见利忘义的思想意识。当代大学生站在时代的前端,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因此,功利意识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体现较为明显。

(5)网络因素

21世纪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空前发展,打破了人与人在时间、空间上的交往限制。但网络时代,屏幕背后看不见人们之间直接的情感交流。网络在快速传达信息知识、提供娱乐休闲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宣泄不良情绪、追求精神寄托、逃离现实生活提供了场所,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交往、网络游戏,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封闭和交往能力的直线下降。

(三)总结

根据原因及表现来看,大部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被现实的一些原因慢慢的消磨掉。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鲜活动力是一个个“零件”,社会是一个大机器,只有每个零件积极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哪怕是绵薄之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大社会才会更加繁荣。

大学是我们实现学生身份到工作身份转化的必要预备。大学在帮助大学生形成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完成工作准备,形成个人就业的配置能力,然而据查询资料显示多所大学对学生在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并不到位。戴尔·卡耐基(Dale Camegie,1888年11月24日-1955年11月1日,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他在1912年创立卡内基训练班,以教导人们人际沟通及处理压力的技巧。翻开他的著作从中可以学到好多人际交往的理论。1912年就已经创立的全球卡耐基训练,毕业学员超过800万人,财富500大企业中,超过425家企业长期使用卡耐基训练。然而中国直到1998年引进,2005年中国卡耐基学校才成立,只有近3000人,企业培训100多家。

4.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应该在大学建立起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班。这是一个大学生语言沟通的交流平台,是针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不良心理和情绪时,及时给予耐心引导和帮助的训练班,或者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让那些处在消极被动的社交状态下的同学处于主动地位。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与他人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交往环境,以便于能够的客观认识自己,又客观的认识他人。对于那些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交际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同学要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参加训练班,使这部分同学从中得到训练,最终走出自我,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中。

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对方、信任他人、宽容待人,获得真正的友谊。只有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精神饱满、情绪积极、奋发向上、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矛盾,能较好的适应大学生活。经过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班的训练,弥补不足,可以在学校的时候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能在毕业后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希望能通过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班的开班使大学生从中领悟到交往的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自身的人际关系发展。

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重要转折时期。大学里会遇到各个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寝室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繁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处理不当,整日怏怏不乐,心情郁闷;有的同学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大,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而更多的同学则因为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而为抑郁、苦恼的情绪所烦扰。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班是要大学生在交往中清醒的认识到:第一,如何让大学生意识到交往是双向的,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开放自己,才能更有效的接近他人。第二,如何让大学生明白交往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既不能觉得低人一头,也不能高高在上。在交往中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别人要有诚心,平等互利的交往,才可能持久。第三,如何组织健康积极、多姿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造就健康的交往心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结语

在校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其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具有重大意义,以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作为调研对象,实用性较强,且资料较易获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我们的研究并不是仅仅研究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而是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对待这一课题,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发掘个人、家庭和校园各发面的因素的影响,并从合理的解决方案等多处人手,使之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应用性。通过此次的调查研究得出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希望大学生可以察觉自身存在的问题,改善自己。

大学生正处于渴望交往、渴望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优良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大学生心理正常成长、维持性情健康和具有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的必然要求。每个人对生命的掌握在于自己,关键是看你有没有改变自我成功的强烈愿望,对于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留存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以主动的立场和行径对待人际交往,相信每个人会找到适合的方法来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在过程中逐步学会交往的本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读书上大学,并不能简单的拿了文凭之后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路,而是在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以后才有无限可能,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外界与自身的努力,每个交际家生来也是不会说话的。对于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要读书“如果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那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一瞬间,人就死了。”这是日剧《女王的教室》中天海佑希的一段霸气训话。在我看来,人们之间的交往也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不断地发展。人际交往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今后的大学生会碰到很多不知道的、不能理解的各种人和事物,,也会碰到很多美好的、开心的、不可思议的人和事物,这个时候,作为一个人自然的想要去了解更多、学习更多,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连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都不想了解,自己身边的人都不想去交往,还能做什么呢?进了好大学也好、进了好公司也好,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为了成为更加出色的成年人。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沟通交流
行业党建工作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党组织与党外人士沟通交流的研究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她”架起人大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
舞动治疗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相关理论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通知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