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干媒介素养水平与提升路径

2016-06-16池州学院247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全媒体

杨 静 (池州学院 247000)



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干媒介素养水平与提升路径

杨静(池州学院247000)

摘要:全媒体背景下对高校团干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量和质相结合的研究原则,对部分高校团干的媒介生活进行了实地调研和个案探讨;分析了高校团干媒介素养的水平,同时对高校团干媒介素养的提高进行了一定思考。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团干;媒介素养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需要高校团学工作者能够及时把握青年大学生运用媒介的行为素养的新变化、新特征,根据宣传需求与服务需要充分借助全媒体手段突破传统、推陈出新,进一步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高校团学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其能否合理运用全媒体各类传播媒介,使高校团学工作更加数字化、立体化、高效化。因此,新形势下探究高校教师共青团干部(以下简称高校团干)的媒介素养水平及提升路径将尤为重要。

一、全媒体时代下高校团干媒介素养现状

(一)高校团干的媒介接触行为

笔者按照定性研究和定量调研相结合的原则,对皖南部分高校团干进行了调研。其中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主要是围绕高校团干对媒介的接触、认识、使用情况来进行的;在问卷访谈方面,为了能够更真实地倾听高校团干的心声,访谈主要采用随机抽取对象的形式,主要围绕高校团干对传媒教育的认识,以及对一些媒介事件的解读进行的交谈。现状的分析是基于调查问卷的数据,并结合访谈的情况进行的。分析结果如下:

关于高校团干媒介接触行为的调查结果如图1-1、表1-1、表1-2所示

表1-1 高校团干经常使用的媒介

表1-2 高校团干媒介消费的主要目的

从上面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团干媒介接触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选择媒介时,信息量大是多数高校团干的首要需求(占40%),其次是对使用方便的要求(占25%),而对信息的界面、音质、印刷等方面要求较低。

(2)高校团干所用最多的媒介是手机,大部分高校团干会借助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关注和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但是仍然有一部分高校团干较少使用微信、微博平台。

(3)高校团干媒介消费的目的主要集中在“消遣娱乐和获取资讯”方面,进行学习和科研的比例相对较低。就高校团干开展团学工作的方式而言,选择新网络媒介增多的同时,选择传统媒体的就相对较少。

(二)对媒体内容的态度

随着QQ空间、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在不断地影响人们生活,对于网络贴吧、微博、社区论坛以及微信中流传的各种不明来源的消息、言论,绝大部分的高校团干表示自己“能够辨别,保持警惕”,小部分的高校团干认为“有时候会选择相信”,选择“完全相信并转发”的为零。在与一些高校团干的交流中,他们表示,遇到涉及自己或身边亲友利益的“段子”(例如,有关食品安全、空气质量、本地治安问题等的消息),当一时无法判断真伪时会“宁可信其有”,并转发给亲朋好友。而对于离自己生活较远的时政、经济、军事等硬新闻,高校团干们多半能保持理性的判断。对于娱乐圈的各种八卦传闻,则往往“不会当真”。

就“是否了解传媒内容的制作技巧和传播规律”方面的问题,35%的高校团干选择“不了解”,40%的高校团干选择“略知一二”,25%的高校团干选择“了解”。对于视听蒙太奇效应、网络上的病毒式传播、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的作用、媒介塑造的“拟态环境”等,大部分(80%)的高校团干表示“听说过,但是并不是非常解”。

(三)在团学工作中使用网络媒介的习惯和能力

关于团学工作资源的获取方式的调查,高校团干在团学工作中较为擅长利用网络资源;关于团学工作资源的获取能力,100%的高校团干会使用百度等搜索工具,30%的高校团干经常下载网络视频,75%的高校团干经常使用QQ、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55%的高校团干认为自己“能够迅速获得想要的资料”,45%的高校团干表示“有时会在技术上受阻”,没有高校团干表示“存在较多困难”;在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和渠道这一问题上,90%的高校团干能够通过QQ与学生保持联系,60%的高校团干在微信、微博上与学生建立了联系,80%的高校团干会经常登录校园贴吧关注学生的动态。

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校团干对全媒体时代的各类媒介都有所认识、有所使用,但是使用的能力、媒介意识、应用效果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高校团干提升媒介素养的思考

(一)高校团干自身方面

1.转变观念,积极参与

作为一名高校团干,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全媒体时代工作的性质,其次要认识到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和应用数字媒体的必要性,还要积极应用数字媒体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在日常生活与团学工作实践中,高校团干要主动加深对新媒体的认识,逐步培养自我正确认识、合理利用媒介、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不断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的观念和能力。另外,高校团干还要自觉去参加提升媒介素养的各种培训,在熟练应用微博、微信等各类常用信息媒介操作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去引领广大团员青年。

2.规范媒介行为,提升网络道德修养

高校团干是与高校学生接触最近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认识,高校团干必须首先规范自己的媒介行为,提升网络道德修养。不要随意转发不良信息,不要传播谣言,不要发布恶俗、庸俗、媚俗的帖子,在跟同学们网络互动的时,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在面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时候,要时刻与学校及上级领导保持意见一致,是在面对学生质疑的时候,要谨言慎行,以免误导学生。根据笔者对校内网络舆情监控的了解,部分团干部在突发事件中,因为信息掌握的不对称,在跟大学生的网络对话中,也会发布一些价值模糊的信息,这无论是对事件的处理还是对学生的导向上都是不利的。

3.积极担当“网络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的人,他们会对公众态度和观点的形成产生舆论影响。高校团干之所以具备“网络意见领袖”的天然优势,主要在于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且与学生们走得很近,拥有最多学生的粉丝,经常会在QQ、微博、微信平台上跟学生进行各类形式的交流和互动,所以他们可以引导学生们在面对大量网络信息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理性的判断,引导一些问题学生从偏执、逆反的情绪中走出来,理智地认清形势的主流和发展的趋势,逐渐形成自己的信息认知和价值判断。

4.培养信息应对能力

根据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各种矛盾在社会转型期愈加突出,越来越多的人们把互联网当成社会压力的“出气口”。为了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政府部门的介入,各种表达利益诉求者、维权者、爆料者都纷纷上网“发声”,尤其是在网络自媒体越来越发达的“大众麦克风”时代,公众的话语权实现了空前的普及,社会各阶层当对某一件事想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时,已经习惯于在网络上“喊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更加多渠道、多媒体、多平台,一些与大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相关的网络平台,难免存在着某些弊端,这时候就需要高校团干能够站在社会关怀和文明正义的角度去引导,具备应对碎片信息的能力,这样才更能彰显出高校团干作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教育者和引导者的责任和担当。

(二)学校机构及各级团组织方面

1.积极组织开展媒介素养培训

各级团组织应及时有效地组织开展媒介素养的理论学习、进行各类媒介素养的研究、提高团干部使用各种数字媒介及信息平台的能力,提升其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目前,直接对高校教师进行大规模的媒介素养教育培训还存在困难,但是各高校及各级团组织对团干教师进行小范围的校内骨干培训还是可行的。高校还可以直接从团干部角度出发,通过培训提供媒介制作设备和实践场地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帮助团干部熟练应用各种媒体技术,特别是处理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的一些新媒体知识,以此来提高团干部的使用新媒体的能力。

2.将媒介素养纳入团学工作评价体系

媒介素养在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中属于隐性的因素,但这不代表媒介素养不重要,高校在对高级团组织进行考评时,也可以把各级团组织能否积极有效的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作为考核的一个方面。

3.成立专门媒介素养培养机构

在全媒体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成立专门的媒介素养培养机构对高校团干以及广大师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有系统性地推进。设立有新闻传播专业的高等院校,可以充分依托新闻传播院系成立相关媒介素养教育机构,也可以邀请相关媒介素养教育专家进行培训。通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针对性地培训来推广教师媒介素养教育,以实现高校团干及大多数教师媒介素养共同提升的目的。

4.拓宽渠道,加大媒体和社会机构的参与力度

全媒体时代离不开媒介大环境的传播,加大媒体和社会机构的参与力度是拓宽渠道的首要指标。高校团干部自身媒介素养的提高重在养成,有资源的学校可以让教师团干身临其境地参与传媒教育的活动,使自身得到不断锻炼、探索、提高。有些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条件比较有限,考虑是否能够吸引社会机构力量的介入。例如,高校团干可以到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媒介管理机构等地参观实践。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设团内媒介素养分享平台

互联网的传播具有多媒体的传播优势,由于互联网其数字化的基础,文字、图片和声音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换,这使得信息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迅速、新颖、共享性好、互动性好等特点,使得互联网是分享媒介素养的良好平台。我们应该利用这样的网络优势在高校内或团组织内建立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网站,以便于广大教师团干及青年学生学习基本的媒介素养知识。利用校内或团组织网络将与媒介素养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手段整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的传播平台,建立媒介素养网络分享平台。这样,既方便了广大团干部学习和分享,又让媒介素养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方海涛.论高校教师的网络媒介素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1).

[2]徐春玲.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03).

[3]李兰青.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师媒介素养对教学的影响[J].西部广播电视,2014(02).

[4]黄宏春.新媒介环境下提高大学教师媒介素养的几点思考[J].左江民俗学院学报,2013(04).

作者简介:

杨静,女,池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主要研究新媒体与大学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全媒体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