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乐之死
2016-06-15杨博丞汪晨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2016年5期
杨博丞++汪晨
3年前,丁秀洪带着他的梦想开创了大可乐手机。3年后,大可乐手机走完了它的最后一程。2014年年初,中国的手机品牌仍有540余家。而到年末,140家已经消失。有人说,这是市场优胜劣汰必然的结果,也有人说,这是行业竞争过热的副作用。那么,大可乐何以消亡?
大可乐是手机行业中的“草根创业者”,丁秀洪从网易离职,推出大可乐手机。丁秀洪一直相信“互联网是免费的”,他认为大可乐是一个互联网手机品牌,希望能够在手机行业挑战一次免费商业模式,比如众筹。2014年12月,大可乐3开启了手机众筹模式,25分钟筹得1600万元,声名鹊起。
但由于备货不足,内存供应和质量的问题,使其辛苦赚来的人气大打折扣。营销做得再好,却没有过硬的技术团队,产品销量未有起色,品牌依然小众化。
另一方面,市场日渐饱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已基本定型。手机行业要想做成华为这种体量的高溢价品牌已无机会,做VIVO、小米也没可能,但低价手机还是可以获得增长,毕竟有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市场。“互联网+传统”的模式,要求厂商有足够的粉丝影响力或粉丝互动沟通能力,而大可乐不具备这种能力。
丁秀洪坦言:“原本我们也抱着毅然的决心坚持战斗,但是手机行业的洗牌比预期更快、更残酷。我们挺过了产品竞争、营销竞争,但随着更多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手机行业的竞争已经转移到资本竞赛。不期而遇的资本寒冬,导致原本谈好的投资协议,最终难以兑现。”很多厂商倒闭最大的问题在于资金供应链没有把握好。
低利润时代,想要生存的手机厂商,要么渠道有优势,要么设计有长处,对于那些打互联网模式的新晋品牌,在研发上有企业支持还有机会,但门槛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