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意境,走进诗歌教学的“核”

2016-06-15侯振玲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5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高中语文

摘 要:体会诗歌意蕴,要从诵读诗歌融入意境、领悟韵味、感受意境和尝试创作诗歌来体验意境等方面入手,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促进高中诗歌教学,让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意境体验

诗歌艺术博大精深,不管是现代诗歌还是古典诗词,都能给人美的享受,能让人从意象、语言、韵味等方面感受到独特的意境美。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诵读诗歌融入意境,通过领悟诗歌的韵味来感受意境,通过尝试创作诗歌来体验意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歌,体会诗歌意蕴。

一、学会诵读,融入意境

在促进学生感悟诗歌意境的时候,我通常会让他们带着情感去诵读诗歌,在朗诵的同时融入到诗歌的特殊情境之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感情地诵读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歌。

例如,学习《琵琶行》这首诗歌,我便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同时在学生诵读时,通过多媒体手段为他们营造一个唯美的意境。由《琵琶行》的内容可知,这首诗歌是通过描述琵琶女弹奏的音乐来反映诗人情感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诵读情境,我让学生聆听一些琵琶演奏的乐曲,尤其精选了一些节奏具有诗歌特点的乐段,如体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又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乐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觉来感受,看看琵琶乐段是否能够和诗歌中的描写吻合。在阅读到琵琶女的凄凉身世等段落的时候,我又让学生聆听一些哀怨动人的音乐,同时还展示了能够反映该情境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气氛。在这样的创意之下,学生们很好地感受到了诗歌的特殊意境,他们的心情也和琵琶女、诗人的心情产生了共鸣,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同时,学生的诵读也逐步融入情感,进而也在自己的阅读中感受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诗歌意境。在学会诵读诗歌的同时,我也让学生尝试感悟诗歌的韵律,尝试从平仄的不同中体会到诗歌跌宕起伏的音韵之美,让他们能够在感受诗歌意境的同时也对诗歌格律之美有初步理解,这也能够从一个侧面促进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意境。

通过营造情境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诵读诗歌的时候投入更为真挚的情感,同时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营造的特殊意境,体会到诗歌之美,领悟诗歌的韵味。

二、领悟诗情,情感对接

除了诵读以外,对诗歌进行准确判读,同时进行情感对接,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诗歌中的情感相互对接,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将诗歌的情感转化成自己的情感,进一步感受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诗情。

例如,学习《相信未来》这首诗歌,我便运用了情感对接的方法,让学生先对诗歌进行理性的判读,让他们从“蜘蛛网”“查封”“我的炉台”等词句中感受作者所塑造的意象有怎样的特殊含义,并且让他们在“我们的脊梁”等词句中感受作者在诗歌中体现的主旨内涵,领悟诗人所执着追求的究竟是什么,然后再和题目联系起来,感受《相信未来》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诗人拥有怎样的一种精神。在让学生对诗歌的意象和词句进行一定的理解之后,我又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结合诗歌的意境进行情感对接,让他们思考,自己曾经在生活中听说过什么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和《相信未来》相通,也是告诉人们在困难面前不要放弃,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有崭新的未来。学生们进行联想,有的从其他阅读题材中进行感悟,提到了张海迪等名人身残志坚的故事,表示这样的故事和诗歌《相信未来》的诗情相符合,有的则从现实生活中找例子,提出如汶川大地震中的幸存者、援救者等,他们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也从来不曾放弃,一直都相信未来,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看法,这些丰富的例子都表示他们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诗歌的意境中,明白了诗歌的主旨。通过这样的情感迁移,学生将现实中的感悟和诗歌中的意境贯通起来,通过对现实的感悟加深了对诗歌意象的领悟,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在领悟诗歌情感的同时进行情感对接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阅读诗歌的同时强化德育,让他们和诗歌共鸣,从诗歌中感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等美德,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有进一步地促进和提高。

进行必要的情感对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歌,这比单纯分析文字,了解背景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真谛。

三、学以致用,创作诗歌

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必然要涉及到一些诗歌的基本知识,比如说诗歌的韵律、平仄格律等,进行这方面教学,与其生硬地让学生记一些写作诗歌的要点,还不如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在创作中学会掌握诗歌写法,领悟诗歌意境。

例如,学习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一词,我在让学生诵读感悟这首词的意境之后,又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词的格律,如每一句的字数、平仄和押韵的要求等。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尝试模仿《沁园春·孤馆灯青》来创作一首词。学生一开始的时候都感到很为难,他们认为格律诗词和他们的距离十分遥远,创作的难度很大。我让他们先不必拘泥于格律,而是要体会出词作之中的意境,找到全词的“眼”,同时领悟这些诗词所蕴含着的特殊意境之美。在这个基础上,想一下当自己面对辽阔的天地之时,会有怎样的感想?能否像诗人一样独立深思?从而借景抒情,激发出关怀天下之情。我让学生模仿《沁园春·孤馆灯青》的特殊意境美来进行创作,也尝试借景抒情、抒发胸臆,可以创作古典诗词,也可以创作现代诗歌,只要能够符合诗歌韵律的基本要求即可,要将主要心思放在营造诗歌意境之上。在我的鼓励之下,学生们都展开了思索,有的记人,有的叙事,都写出了很有质量的词作。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诵自己的词作,然后让其他的学生来进行品评,看看哪首最受大家欢迎,同时也让学生对彼此的创作进行互评,用集体的智慧给学生一定的启发,让他们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学会诗词创作。

单纯阅读、朗诵、背诵虽然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但是如果要和诗人产生更大的共鸣,还必须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尝试创作,让他们在创作中更好地感悟诗歌的意境。尝试创作的同时也是学生感悟诗歌意境的升华,他们能在创作中进一步有所收获。

诗歌是富有意境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诗歌、感悟诗歌,那么必将让他们在浩如烟海的诗歌中感悟人生、品味意境。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促进高中诗歌教学,让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中,切实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志军.怎一个“湿”字了得[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4).

[2]王广杰.涵情味道品“裂帛”[J].中学语文教学,2014,(1).

[3]陈国东.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J].中学教学参考,2013,(21).

作者简介:侯振玲(1979— ),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姜灶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析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