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情感教育
2016-06-15李待军
李待军
【摘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情感教育,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知审美情感教育的价值,提高沟通技巧,营造融合的课堂学习氛围,探寻学习情感,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审美情感教育
中学语文阅读承载着传授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和引导学生感受灿烂历史文明的重任,它注定了我们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的教学工作,它还应该注重中学生的各种情感体验和审美培养。我们的中学语文老师应该立足于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认识高度,将课堂审美情感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通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实践活动寻求情感教育的培养和发展。
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情感教育的价值
在中学语文阅读课堂开展审美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和写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知识的认知水平,进而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整体来说,审美情感教育对中学阅读教学的意义在于:
1.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阅读是人类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引发联想、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语文阅读课程中开展有效的审美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语文课本的每篇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凝结了中国优秀文化中的情感、节操、爱国、审美等诸多元素,需要教师借助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高尚节操和健全人格。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情感的原动力,体会良好的道德行为所产生的愉悦体验,提高审美情趣、道德品质和文化品位,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了基于审美情趣的实践认知过程,它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因素,从而构建了一种学生亲身体验与知识交流的互动平台。教师通过阅读课堂的教学引导,积极构建情感交流这种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外界认知,提高学生主动追求情感交流的原始动力,加大对于语文教材的情感纽带,提高中学生主动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能够启动中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认识活动。
1.3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中学生的个体特征,采用生理激活行动来激发中学生的生理机能。根据中学生的情感状况,选用合适的认知策略,唤醒中学生的认知操作,而审美情感教育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最有效手段。教师通过审美情感教育活动,可以大大缩短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提炼过程,学生通过情感符号的提取,能够激发想象空间,拓展对于语文阅读知识的了解和联想,从而能够触发学生通过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引发对于知识的正确了解和消化。
二、审美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分析
在推行素质教育时,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是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美育也是全面发展教育活动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美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素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美育能够利用感性直观认识来启迪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以直观、形象的教育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的新型教育形式。美育能够有效实现出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沟通,对于引导学生的情趣、升华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现阶段来看,中学语文教学活动大多是从逻辑和层次性角度来进行教育,原本系统的语文知识被机械的割裂开来,语文课在激励创造性思维以及生化学生情感上,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大多只会死记硬背,不知道如何变通,美育教育也更是无从谈起,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三、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情感教育的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审美情感教育,离不开教学理念、沟通技巧和学习情感的积极转变,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将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教育做到最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转变教育观念,认知审美情感教育的价值
教师是中学阅读课堂教学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在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体验被无限放大,造成审美情感交流更多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研究中学生的情感变化、思想活动和阅读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情感教育和审美培养,将阅读内容做到精准设定、完整表达和积极引导,充分体现审美情感教育的价值。
3.2提高沟通技巧,营造融合的课堂学习氛围
审美情感的交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的沟通交流过程,需要语文老师掌握足够的沟通技巧,打消学生的阅读畏惧心理,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投入到情感交流和知识传授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教与学的过程是理解和沟通的过程,学生之间是真诚交流的过程,学生与课本之间是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的情感投入到轻松愉悦地沟通环境中,审美情感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3探寻学习情感,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
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拥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其对学生的情感影响是毋容置疑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引导,可以构建有效的审美情感平台。中学生的个体特征拥有鲜明的独立性和个性化,需要教师根据阅读作品的选择,搜集合适的教学素材,开展有针对性的审美情感教育,既照顾到整体的接受能力,又能满足个体审美情感交流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打造精品的教学内容,迎合学生多重审美情感发展的需要。
3.4注重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审美想象能力指的就是学生将作品中隐晦的含义具体化的一种能力,在大多数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的虚像、虚景,作者利用这种氛围的营造来直击学生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形成一种审美体验。可见,无论是多好的文本,如果失去了想象能力,那么就无法理解文本中蕴含的美感的,学生只有会想象,才能够主动挖掘出文本中蕴含的美学知识,让自己的语言活跃起来,补充文章的空白,延伸文章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审美活动中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5合理进行评价,提升学生欣赏和评价美的能力
审美欣赏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深层次体验,审美欣赏强调学生要在审美理解和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获取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来培养学生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构建出全面的审美心理结构,帮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挖掘文本中的审美结构。例如,在《黄河颂》中,作者用豪迈的气概赞美了黄河,让读者充分体会到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格,这种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关于黄河奔流而下和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画面,利用这样的模式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在审美教育完成后,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和日后努力的方向,这样,即可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学生属于青少年期,他们的思想行为很不成熟,需要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影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非常明显的学科优势,开展审美情感教育非常有效,我们的中学语文老师需要认真理解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情感诉求,将审美情感教育工作推向深入。
参 考 文 献
[1]沈舜兰.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4(12)
[2]奚谷颖.浅析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读书文摘.2014(24)
[3]陈丽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渗透初探[J].中学时代.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