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点起 VS 2点睡

2016-06-15柳堀荣子、山口亚祐子刘欣

海外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邮件生活工作

柳堀荣子、山口亚祐子++刘欣

你更爱清晨的高效,还是夜深人静时的深入思考?有的人喜欢早早起床投入一天的工作,也有人选择在夜晚奋起努力。你更适合哪一种生活方式呢?在这个24小时不停运转的社会,制定好一天的日程相当重要。

咖啡和巧克力唤醒身心

针对“夜型工作方式”,一位就职于外资金融机构的33岁女性谈起她失败的经历。她曾在夜晚时分冲动地给合作对象发送了一封带情绪色彩的邮件,导致了不好的结果。如果她先充分休息一晚,在头脑清晰的状态下回复邮件,完全可以冷静对待。从那时开始,她便成了“晨型生活”的坚决拥护者。现在她5点起床,架着框架眼镜、穿着睡衣就打开电脑阅读邮件。她每晚会收到几十封邮件,由于时差原因,海外发来的邮件也会在深夜送达。清晨处理好这些信件,她能更高效地展开一天的工作。

她说:“起床后我先喝一杯浓咖啡,迅速着手处理邮件。我明白晚间更适合深入思考,但早晨我能瞬间做出恰当的判断。”

夜间邮件引发合作伙伴不快的事让她胡思乱想,陷入窘境。睡了一觉再思索,当时的问题不过是小事一桩,她明明可以拿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当天晚上却怎么也转不过思路。她说:“对我来说,通过睡眠恢复良好的状态很重要。”

出于对效率和产能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生活方式调整为晨型。根据NHK放送文化研究会2月进行的“国民生活实践调查”,从2005年开始,倾向于5点到7点15分起床的日本早起族不断增多。2015年日本人的标准起床时间为6点15分,比从前统计的6点30分又提前了15分钟。

40岁的杉田勇一来自札幌市。他从6年前开始每天凌晨3点半起床,过着“极端晨型”的生活。他无需闹钟,到点就醒,如果感到疲惫就吃块巧克力唤醒大脑。为了准备注册税务师考试,他学习到6点钟。之后出门慢跑一小时。此时他的家人还在酣睡,安静的房间让他感到舒适。电视也没什么精彩节目,他不会因此分心,打开Facebook看看,还没有朋友发布新内容。杉田说:“清晨没有打扰因素,以前我会一直睡到上班时间,今后就算税务师考试结束,我也不打算改变晨型生活,还会劝他人也像我一样。”

半夜准时醒来的夜型人

37岁的森裕子就职于研发自动账本软件的IT企业。裕子一天的工作开始于凌晨1点半至2点间。她说:“睡前下定决心‘我要在这个时间起床,我就能自然醒来,立刻切换为工作模式。”

最近的天气还有些凉,裕子披上羽绒服,悄悄走出卧室,不吵醒丈夫和两个孩子。她将资料在餐桌铺开,准备好电脑与通讯工具,翻阅项目组员发来的信息及工作进展状况,一项项推进工作。她的公司正在急速发展,其研发的自动账本APP基于信用卡刷卡记录等信息,自动计算家庭开支。裕子需要总结多项内容,工作量每天都在激增。她说:“我不能让工程师和设计师因为我而止步不前,得时刻保持不拖后腿的意识。我的理想状态是同事们一起床就对我的联络内容进行确认。通过‘超级晨型工作方式,我提高了工作效率。”

过去森裕子是夜型工作者。有时她会在孩子们入睡以后再起床工作到凌晨2点,在客厅的沙发上睡两三个小时,又起身上班。“那时我白天困得无法集中精力,还没彻底理解工作内容就着手去做。”

去年推进一个大项目期间,裕子和孩子一起21点半上床入睡,立刻爱上了这种作息方式。她通过调整睡眠时间,重新设置了自己的生活模式。

睡前翻翻《北斗神拳》

在晨型生活的热潮之中,许多人对夜型作息抱有“熬夜不好”“没效率”“感觉拖拖拉拉的”等负面印象。俗话说得好嘛,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不过,一位广告业的37岁女性提出异议:“夜间工作效率更高。”

每晚10点到凌晨2点,她一边打开洗碗机与烘干机进行家务的收尾,一边利用电脑完成工作。此时丈夫和两个孩子已经入睡。她说:“早上孩子起床以后,我得帮他们穿衣收拾,时间有限。晚上我可以按自己的节奏一口气完成工作,然后神清气爽地入睡,这一点是最棒的。”

清晨她可以多睡一会儿,大概8点起床。除了给女儿梳头发,其他一切家务都由丈夫负责,比如准备早餐、把衣服从烘干机里取出收好、送孩子上学等等。当她还是一名朝九晚五的公司职员时,她也尝试过8点以前起床,但是不到周末她就已经筋疲力尽。她领悟到绝不能勉强自己。

“我身边的许多职场母亲选择晨型模式,但我觉得白天和孩子一起玩耍,夜晚留充分的时间给自己更好。”

另一位43岁的广告业女性则是“极端夜型人士”,她凌晨4点才上床休息。每天她0点下班回到家,泡澡2小时彻底放松,然后玩玩手机游戏,看看漫画。她很喜欢《北斗神拳》,她说:“主角健次郎总是把坏蛋大卸八块,痛快极了,早上我可没法看这个。”工作时她需要制定广告企划的计划书,大脑飞速旋转,如果不能消除疲惫,压力就会一直积攒下去。翻看《北斗神拳》是她睡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与追求效率的晨型人相比,夜型人士的观点完全处于对立面,他们认为工作时间必须能调动创造力。一位大型IT企业的26岁工程师说:“夜深人静时我可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工作,迸发灵感。在限定的工作时间里,能创作出的反而有限。”由于公司采用弹性工作制,他上午11点才去上班,晚上10点离开公司。很多同事和上司会在下午6点左右下班回家,但对他而言那之后才是工作的“黄金时段”。大家都在的时候他需要面对许许多多的提问,不得不因为干扰而中断思考。

树立目标按时起床

不仅是工作方式,运动爱好者也分为晨型派和夜型派。31岁的加藤真希子有慢跑的习惯,她早上6点起床,喝一碗清汤,做好热身准备后就开始跑步。为了参加2016年横滨马拉松大会,她从去年12月开始晨跑。她说:“自从我开始早起锻炼,就再也没感冒过。”

跑步前她会认真做上半身的拉伸运动,肩膀柔软有利于手臂摆动,跑起来更轻松。不知不觉间,她的肩颈痛消失了。跑完步她会以蛋白质饮料代替早饭,迅速换好衣服出门上班。对晨练的坚持让她第一次跑马拉松就跑出了4小时44分的好成绩。

去年夏季,“晨型活跃CUP”业余棒球大赛在日本召开,加藤也搭了把手。这些棒球爱好者们6点半就集合练习,加藤说:“如果约在晚上或休息日练习棒球,成员们很难到齐,工作日的早晨出席率反而最高。”部分参与者起初认为早起困难,树立目标之后作息时间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改变。

无需监督自觉运动

与晨型棒球队不同,49岁的山神孝志利用下班时间创造出优秀的成绩。下午5点,他走出大阪久保田总部,前往京都京田边市的球场。他在久保田担任人事部多元化推进室长一职,同时也是同志社大学橄榄球队的教练,去年在他的带领下,同志社球队时隔八年再次夺得关西大赛的冠军。每天他花在往返电车上的时间要超过一个小时。

晚7点,夜幕降临,橄榄球队在山间的球场开始练习。直到9点球场熄灯,约160名队员一刻不停地跑动着。他们采用集中型练习方式,而不是拖拖拉拉浪费很长时间。山神指定多名学生担任副教练,制定练习计划,学生们通过自主思索彻底运动起来。正因为教练白天是公司职员、时间有限,球队才成为了无人监督也自主运作的团体。

睡眠医师的建议

不管是工作还是个人生活,人们的作息方式各不相同。目前晨型生活依然是社会主流,从去年夏季开始,日本公务员的上班时间提前了1到2个小时,开始推行“晨型工作制”。然而部分人在转换工作模式之后,效率反而有所降低。在晨型和夜型的选择问题上,体质也是判断依据之一。

人们的生物钟周期不尽相同。晨型人的生物钟周期大多接近24小时,可以做到日出而作,对他们来说早起并不是痛苦的事情。而夜型人的生物钟周期比1天更长,睡眠时间总会向后推迟一点。夜型体质强的人很难转变为晨型作息,勉强早起反而会导致睡眠不足。长此以往,身体状态和精神健康都会恶化。

起床和入睡的最佳时刻因人而异。在现代,除了阳光,还有许多强光光源,比如照明灯、电脑屏幕等,这些因素很容易对人眼和身体造成影响,导致人们出现夜型倾向。强行改变夜型或晨型生活方式会削减必要的睡眠时间,并非良策。

那么你能充分发挥能力的时间究竟是早晨还是深夜呢?还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生活方式为好。

[译自日本《AERA》周刊]

猜你喜欢

邮件生活工作
来自朋友的邮件
不工作,爽飞了?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选工作
Outlook和Foxmail邮件互导
QQ邮箱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