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府“小巷庙会”

2016-06-15施用和

神州民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广绣牙雕宫灯

施用和

“小巷庙会”即浓缩版的“广府庙会”,沿袭“广府庙会”的传统,重在进社区、近距离向街坊展现广府民间民俗文化。2016年2月24日下午,在广州市大塘街秉政社区文化广场,众街坊相聚迎来越秀区民协具体承办的第二届广府“小巷庙会”。

在这次小巷庙会上,除醒狮、歌舞、咏春拳及广东音乐演奏及猜灯谜、宫灯展示、鉴宝与现场挥毫,还由广府民间工艺大师李定宁、罗昭亮、梁秀玲、许恩福及他们的传承人带来各自的代表作走近街坊,让街坊近距离观赏到牙雕、木雕、广绣、广彩及戏服等广府文化民间工艺精品,让传承广府文化的意识走进社区、深入群众,令更多街坊和亲朋好友及时分享在家门口感受的幸福相约“广府庙会”浓郁氛围。

丝毫毕现的粤绣

广府的广绣和潮汕的潮绣,合称“粤绣”,被称作指尖上的艺术。它以布局丰满、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富丽、对比强烈、大红大绿而著称。其品种有真丝绒绣、金银线绣、金绒混合垫绣和垫凸绣等,针法多达30余种,讲究细致均匀、纹理分明。明末清初,广绣最为兴旺,单广州一地就有技艺精湛的“花佬”(指男绣工,与其他绣种不同,广绣师傅历史上大多为男性)3000多人。艺人余德的作品《睡狮》、《牡丹孔雀图》还曾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本次小巷庙会,越秀区民协的广绣工艺美术大师、广州市突出贡献技术能手、广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州市乞巧传承人、广绣家族第五代传承人梁秀玲与夫君梁允洪为大家带来他们的广绣代表作《金丝猴》。作者用数百种不同颜色的蚕丝绣线,运用不同的针法和技巧层层叠绣、渗绣、重叠交织、虚实结合,充分利用蚕丝线独有的光泽把金丝猴飘逸的毛发突显得活灵活现。

精致细腻的“织金彩瓷”

广彩的全称是“广州织金彩瓷”,其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问,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广州工匠借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用进口材料,创制出“铜胎烧珐琅”,后又把这种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为著名的珐琅彩,这是广州彩瓷的萌芽。所谓织金彩瓷,就是在各种白胎瓷器的釉上绘上金色花纹图案,仿佛锦缎上绣以色彩绚丽高雅华贵的万缕金丝,然后用低温焙烧而成。作为广州彩瓷初期产品的珐琅彩,以其高贵艳丽的特色,备受中外富豪贵族的喜爱,清廷列为贡品,也吸引外国一些王室贵族派官员专程来广州求购,后来干脆由欧洲商人带来彩瓷图样由中国商人按要求制造,专供出口。广州彩瓷的生产流程分为新样品设计、描线、填色、封边、斗彩、炉房等工序。构图设计讲究完整、统一、和谐,这是广彩最大的特点。

广州越秀区民协顾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专家、“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之一的许恩福,从事广彩设计、制作42年,擅长绘制山水、动物、花鸟。这次小巷庙会,他与他的女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瓷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许珺茹,一同前来展示了一件珍藏20年的代表作《麻姑献寿》。麻姑既为仙女,又有献寿之举,后世民俗遂将麻姑与祝寿相联系。作品是典型的广彩纹样绘画,构图紧密,绘工精美,金碧辉煌,色彩艳丽。边饰采用中国织锦图案,再配以岭南花果,使作品更加富丽堂皇,集装饰和使用于一身。

广府特色的“中国灯”

广式宫灯是最早采用红木作为主要材料的宫灯品类,因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在国际上曾经得过“中国灯”的美誉。“广式红木宫灯”分别有:挂灯、落地灯、吸顶灯、壁灯、台灯、提灯、子母灯等,用途广泛,极具装饰效果,当代红木宫灯的艺术风格多体现在它的装饰风格上。获得“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之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式红木宫灯”代表传承人、广州越秀区民协的罗昭亮及其自小随父学艺的家族传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接班人罗敏欣,此次带来一盏别具广府文化元素的台灯《西关情》,灯罩图案采用广州民居西关大屋的满洲窗形式,灯柱则参考栏杆的造型,作品极具广府建筑文化特色,还突出“广式红木宫灯”的地域性,作品曾获得2012年第八届广州工艺美术精品评比“金奖”。

“国家机密”的牙雕

广州牙雕又称广式牙雕或南派牙雕,起始于汉唐,兴盛于明清,与北京、江南形成中国象牙雕刻三大流派。广州牙雕以玲珑剔透的镂雕技法闻名,特别是以镂空通雕象牙球最具特色,而牙球的制作工艺是国家机密,谢绝参观。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象牙雕刻”的广东省代表性传承人、广州越秀区民协顾问李定宁与其儿子一牙雕第四代传承人李斌成为街坊们带来了《盛世乾坤》中的57层牙球。这是至今世上有镂空牙球雕刻记载以来直径最大、层数最多的一件稀世臻品,历经30年创作,层层镂雕不同的通花纹饰,每层都玲珑剔透薄如纸且转动自如。该作品2010年作为国家珍品展出并载誉于上海世博会,获得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广东省第九届鲁迅文学艺术奖和第八届广州文艺奖精品奖,平常只能在博物馆、艺术展中才得一睹真容。

戏服也有专业“老字号”

广州戏服属于岭南刺绣服装之一,随粤剧的产生而发展。“广州戏服制作技艺”在2009年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行业的形成则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当时在越秀区的状元坊一带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戏服铺,除戏衣外,还制作头盔、靴鞋、战旗、玉带等配套服饰。广州戏服一套一般要用七八米布料,服饰的成品轻几两,重有十多斤;制作材料由普通粗布到绫罗绸缎、孔雀毛、马尾乃至人发,应有尽有,同时还融合了广州特色工艺广绣的绒绣、线绣、盘金银线、珠绣、亮片等技法,再加上钉金、钉珠等艺术特色,制作出来的戏服不仅图案精美、装饰典雅、工艺精湛,而且色泽鲜明,亮丽夺目,独具岭南风格。这些戏服的制作,大都沿用明代式样,其中也保留有元代和清代的特色,其刺绣采用各式各样的飞禽走兽图案,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不同禽兽的图案区分官职的不同等级。广州市状元坊戏服厂是一问建于民国初期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刺绣戏剧服装专业生产“老字号”,目前保留前店后作坊,保留岭南特色手工艺戏服制作,至今继承和保留下来的古装粤剧戏服尚有70余种。这次小巷庙会,该厂选派人员,结合粤曲演唱和有奖问答,向街坊们介绍了传统广府戏服中的海青、小古装、男蟒、女蟒、男大靠、女大靠的多款戏服特点、戏服刺绣图案含义及制作工艺技法等相关知识,可谓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

广府文化向以兼收并蓄的包容性著称。本次小巷庙会的另一个亮点是杨蔓、杨婷、杨苗、杨倩表演的曲艺联唱《十三五创辉煌》。带来中原文化气息的创新作品似一团火点燃热情,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在弘扬传统的同时,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不仅是满足广府人以及日渐融入广府生活的外来族群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发展和壮大广府文化本身的需要。

猜你喜欢

广绣牙雕宫灯
长信宫灯
基于IP形象的广绣非遗传播
一盏灯的绚烂
长信宫灯:光影婆娑中的汉代智慧
当代猛犸牙雕的再生与发展
岭南地区广绣工艺的传承及保护
当代猛犸牙雕的再生与发展
巧夺天工的牙雕艺术
纸制宫灯高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