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探讨

2016-06-15贾莉莉

当代医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防范措施内科心血管

贾莉莉

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探讨

贾莉莉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护理安全。方法 选取100例住院患者以及全科19名护理人员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对患者与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隐患调查,总结护理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安全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感染、坠床发生率与满意度情况。结果 (1)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与护理因素2方面,其中患者因素包括年龄过大、依从性差、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等;护理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护理专业知识缺陷、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用药及操作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等。(2)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发生感染1例(2.0%),护理满意度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复杂,通过开展相应的防范措施,规范护理操作,完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内科;护理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常见病以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为主,其病因复杂,而且发病危、险、重,对护理的要求非常高。近年来,大量临床报道称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大量不安全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患关系[1]。通过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本研究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护理安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以及全科19名护理人员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7~71岁,平均(57.35±6.52)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2例、心律失常17例、心绞痛11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9~74岁,平均(58.33±5.26)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3例、心律失常16例、心绞痛11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9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30.52±4.69)岁;职称:主管护师3人、护师9人、护士7人;教育程度:中专5人、大专9人、本科及以上5人。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对患者与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隐患调查,调查问卷为本院自行设计,其中患者100份,护理人员19份,全部回收。

1.2.2 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安全护理措施。

(1)安全管理:①患者信息管理,患者入院后为其建立“住院患者信息卡”及“住院腕带”,在上面明确标注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用药情况、药物敏试验结果等相关信息,以便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有所参考[2]。②感染管理:护理操作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控制探访时间与人数,以减少空气中的浮尘细菌数;规范一次性器具的操作规程处理,避免交叉感染。③在护理或接送患者时要注意妥善固定,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及意识不清醒的患者,必要时可由专门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看护或给予必要的约束,掌握好约束带的松紧程度,避免损伤患者的皮肤。

(2)完善制度:①完善排班制度,护理团队要注意新老结合,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搭配在一起,便于新人学习;制定合理的护理人员排班制度,保证医护人员的正常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的工作影响其精神集中。②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开展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及法律意识的教育,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安全护理文件[3],定期对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专业护理技能,加强护士专业素质,树立护理责任心。③加强有效沟通,态度要温和、诚恳,控制情绪,绝不能生硬刻薄。④严格药物使用及护理操作管理,在护理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用药与输液[4]。⑤在病床加设护栏,走廊加扶手,地面保持平整干燥、光线充足,卫生间设有无障碍通道等,改善住院环境。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的感染、坠床发生率与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与护理因素2方面,其中患者因素包括年龄过大

53例(53.0%)、依从性差44例(44.0%)、疾病相关知识缺乏

39例(39.0%)等;护理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6例(31.58%)、护理专业知识缺陷5例(26.32%)、用药及操作不合理

3例(15.79%)、管理制度不健全2例(10.53%)等。

2.2 护理情况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发生感染1例(2.0%),护理满意度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血管内科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与安全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本组研究中,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与执行者,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护理质量及安全有直接关系,①责任心不强:由于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缺乏,只注重完成医嘱,不严格观察、记录病情,并且没有及时与医生汇报病情变化。护理人员要时刻意识到护理中的风险与法律责任,要及时发现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5]。②专业知识缺陷:护理人员缺乏对心内科疾病临床特点的了解,专业知识不足就难以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延误治疗。个别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安全意识与服务意识都不高,而且缺乏主动性,难以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③缺乏护患沟通:如果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护患沟通,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及治疗配合程度,影响患者健康教育质量。④用药及操作不合理:心血管患者的用药品种类多,而且用法与剂量复杂,因此在在配药与用药过程中要认真负责,避免药物配伍或剂量错误。⑤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会造成护理工作流程脱节,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道德教育不足,导致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⑥环境因素:医院的住院环境是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压疮、烫伤的事件非常多,是医患纠纷的重要引发原因[6-7]。

(2)患者因素:①年龄过大是最常见的不安全因素,由于患者的各器官与机能下降,增加了感染、坠床等事件的风险,增加护理难度。②患者由于多伴有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通常护理依从性较差,不配合医生与护理人员的相关要求,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③对自身疾病缺乏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不主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8]。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复杂,通过开展相应的防范措施,规范护理操作,完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1] 谢琴,丘红梅.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59.

[2] 万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4,20(21):68-69.

[3] 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病杂志,2012,20(1):152-153.

[4] 白菊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医学,2011,32(10):1772-1773.

[5] 李丽青.QCC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4):100-101.

[6] 张静.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321-322.

[7] 林仁凤.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北方药学,2012,9(10):79-80.

[8] 胡洪波.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8):41-42.

表1 2组护理情况对比[n(%)]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63

吉林 13201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三疗区 (贾莉莉)

猜你喜欢

防范措施内科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