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6-06-15刘冰

当代医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激素水平死亡率激素

刘冰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刘冰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总结临床经验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105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TSH水平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TSH水平降低者55例作为观察组,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FT3浓度分别是(1.89±0.82)pmol/L、(1.91±0.79)pmol/L,FT4浓度分别是(14.19±2.93)pmo/L、(13.97±3.02)p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TSH浓度分别是(2.87±0.49)mIU/L、(1.09±0.67)m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观察组死亡率分别为2.0%、41.8%,3个月后死亡率10.0%、5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H水平和心力衰竭的关系密切,TSH水平可以作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TSH水平降低预示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增加;值得在临床上加强研究,进一步推广使用。

心力衰竭;促甲状腺激素;预后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是各种心脏疾患发展、演变到晚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常伴有机体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其中较常见的是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1-2]。近年来,本文对TSH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镇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5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心功能均为Ⅳ级,其中TSH水平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TSH水平降低者5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63~83岁,平均(72.4±7.6)岁;患有高血压23例,缺血性心肌病17例,心脏瓣膜病10例;合并胸腔积液4例,肺部感染1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是33.7%~45.8%,平均(40.7±5.2)%。观察组55例患者中男37例,女18例;年龄64~82岁,平均(72.3±7.2)岁;患有高血压25例,缺血性心肌病18例,心脏瓣膜病12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肺部感染1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33.2%~46.9%,平均(39.8±5.4)%。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基础心脏病、合并疾病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患者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心功能为NYHA标准分级Ⅳ级;(3)需要给予无创通气或者机械通气。

1.3 排除标准 (1)患者患有甲状腺疾病;(2)近期服用对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有明显影响的药物,如胺碘酮、甲状腺素片、肝素、苯丙胺等;(3)患者有严重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恶性肿瘤以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近期脑血管疾病史。

1.4 治疗方法 采取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措施处理,并积极治疗合并疾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要采用无创通气或者机械通气:呼吸频率>30次/min或者<8次/min;血氧饱和度≤90%;血氧分压<60mmHg;血二氧化碳分压>50mmHg;氧合指数≤300;血压<90/60mmHg。

1.5 研究方法 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清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TSH。并记录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率及随访3个月后死亡率。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FT3浓度分别是(1.89±0.82)pmol/ L、(1.91±0.79)pmol/L,FT4浓度分别是(14.19±2.93)pmo/ L、(13.97±3.02)p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TSH浓度分别是(2.87±0.49)mIU/L、(1.09±0.67)mI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观察组死亡率分别为2.0%、41.8%,3个月后死亡率10.0%、5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FT3、FT4、TSH、住院期间死亡率、3个月后死亡率(x±s)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众多心血管疾患终末期阶段,目前虽然治疗措施层出不穷,但预后仍然较差,早期治疗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非常重要,因此,尽早发现心力衰竭的相关预测因子就显得至关重要。甲状腺激素是机体维持生长、发育以及糖、脂代谢所需的一种主要激素,其组织、循环中的正常水平对维持心血管系统正常功能尤为重要[3-4]。TSH为垂体前叶产生的一种主要激素,能够敏感地反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血清TSH水平是由下丘脑促甲状素释放激素水平、血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正负反馈控制。甲状腺功能发生改变时血清TSH水平变化最明显、迅速,可以作为敏感诊断指标。心血管系统为甲状腺素主要的靶器官,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素经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心脏,发生一系列变化,相应地改变TSH浓度,反映出垂体-甲状腺轴反馈调节的细微变化[5]。

心力衰竭患者发病时的主要机制是心肌细胞死亡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过度而致系统反应,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发挥主要作用。目前,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素发生异常变化的可能机制如下[6-8]:(1)心力衰竭时因应激反应使机体内源性皮质激素合成、释放增多,反射性地抑制TSH分泌,肝脏及肾脏淤血,使其内线粒体脱碘酶的活性下降,抑制T4向T3转化,从而导致FT3降低。(2)FT3清除率加快,引起血浆FT3水平下降。(3)心力衰竭时酸中毒、缺氧以及心肌损害使组织中FT3利用增加,甲状腺血流灌注不足,阻碍甲状腺素合成及释放。(4)心率衰竭时因组织缺氧、胃肠道粘膜淤血,食欲不佳、营养物质摄入少,肝肾功能衰竭,蛋白质生成减少,导致甲状腺素代谢途径出现障碍。(5)甲状腺素受体发生改变,甲状腺素的生理功能依赖于结合细胞核中受体,细胞核T3受体数量增加,核受体上调,需要聚集更多T3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从而导致血FT3浓度下降。(6)心力衰竭时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显著增加,阻断TSH刺激甲状腺细胞,导致T3、T4降低。

综上所述,甲状腺素水平异常是心力衰竭患者的伴随症状,本研究表明TSH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具有密切关系,与死亡率呈正相关。因此,检测血清TSH水平对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评估病情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样本量较小,是临床非随机性、回顾性研究,纳入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可能伴随下丘脑-垂体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有待临床上进一步改进试验,加强研究。

[1] 蒋守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7):533-534.

[2] 武志锋,梁援,黄鸿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625-2627.

[3] 谢荣迪,国杨,崔成,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对预后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4):478-480.

[4] 李春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动态变化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72-1073.

[5] 丁宇,陈倩,张丽,等.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B型利钠肽的关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3):269-270.

[6] 赵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5):417-419.

[7] 丁玲新,梁晓芳,童辉,等.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评估[J].重庆医学,2012,41(11):1128-1130.

[8] 张慧敏,黄鹏,刘丽,等.125例老年危重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临床荟萃,2011,26(3):212-2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12

河南 474250 镇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刘冰)

猜你喜欢

激素水平死亡率激素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甲功正常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KD的相关性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