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06-15管玉华赵镭郭良玉

当代医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股骨头高龄股骨

管玉华 赵镭 郭良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管玉华 赵镭 郭良玉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63.5±14.8)min,术中、术后引流量(266.7±119.7)mL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77.4±22.5)min,术中、术后引流量(399.3±162.7)mL](P<0.05);2组患者术后6、24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9.3±3.9)d短于对照组(23.0±6.0)d(P<0.05);观察组术后6周Harris评分(74.9±4.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2.6±3.9)分(P<0.05)。结论 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相比,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它位于股骨颈下方大小粗隆之间,属于关节囊外骨折,且在高龄患者中得到应用[1]。研究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3%~4%,且该疾病发生率较股骨胫骨骨折晚5~6年[2]。同时,部分老年患者伴有一种或多种内科疾病,导致患者使用保守治疗时效果不理想,治疗预后和临床死亡率较高。近年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骨折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3]。为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10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64~91岁,平均(75±2)岁;患者中15例摔伤,20例车祸伤,10例病例性骨折,5例其他。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62~90岁,平均(77±2)岁;患者中17例摔伤,23例车祸伤,7例病例性骨折,3例其他。入选患者均经过X线诊断得到确诊。本研究均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下进行,且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病史控制基础疾病,保证患者血压<165mmHg/90mmHg,血糖<7.0mmol。同时,给予患者酸碱平衡以及水电解质纠正。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从大转子向下纵行做1个长为20cm的切口,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并且在C臂X线引导下,确定导引针的位置,拧入动力髋主钉,安装髋动力钢板,然后依次将远端螺钉拧入其中,术后进行引流,逐层缝合[4]。

观察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方法:采用持续腰硬联合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在髋外侧小切口进行微创置换治疗,让患者保持侧卧姿势,在大转子前做1个长为10cm的弧形切口,分离阔筋膜张肌,充分暴露股骨颈、髋臼缘等,对旋髂外的血管进行结扎[5]。在小转子1.5cm处截断股骨颈,去除股骨头,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并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不能丢弃骨折碎片),插入假体柄,并对其位置、稳定性进行评估,采用专用注射器将骨水泥注入其中,并插入假体柄,擦拭后实施加压固定。根据每1例患者股骨头大小安装相应的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逐层缝合。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正确的指导其功能锻炼[6]。

1.3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2)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以及术后6周、6个月以及24个月Harri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Harris评分比较 2组患者术后6、24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周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Harris评分比较(x±s)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较高,且患者发病后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由于机体免疫较差,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以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为主,该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预后较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7]。近年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方法对患者创伤较小,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早,能促进机体早期恢复,更加有利于患者骨折部位愈合。研究显示,6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1个月Harris显著高于DHS固定组,且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本研究中,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类似[8]。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理想,尤其是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能快速改善患者患肢功能,缩短卧床休息时间,降低了坠积性肺炎、褥疮、髋内翻畸形以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于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合并多种疾病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能促进其早期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机体早期恢复。本研究中,2组患者术后6、24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6周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相比,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1] 吴劲风,梁伟国,陈鸿辉,等.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8):86-87.

[2] 单旭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1):16-17.

[3] 刘汉民,钟伟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9):99-100.

[4] 鲜成树,王科学,吴勇刚,等.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11,7(4):139-140.

[5] 唐鑫,李书振,陈跃平,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4(2):106-107.

[6] 张继源,邹庆峰.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15例效果评价[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1(12):47-49.

[7] 赵孟和,康延海,许春雷,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1):1639-1640.

[8] 刘亮,张星火,于振山,等.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合并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5):736-7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11

辽宁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骨外一科 (管玉华 赵镭郭良玉)

猜你喜欢

股骨头高龄股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