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3例临床分析
2016-06-15冯海军
冯海军
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3例临床分析
冯海军
目的 观察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3例。实验组采用Millikan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6.5±2.1)d显著少于对照组(7.6±2.1)d (P<0.05)。2组在手术时间[(50.2±10.3)min vs (49.8±9.5)min]、术中出血量[(20.1±5.3)mL vs (21.8±6.1)mL]、下床活动时间[(15.8±3.6)h vs (16.2±2.8)h]、切口直径[(5.1±1.0)cm vs (5.4±1.2)cm]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尿潴留(3.8%)、阴囊血肿(0.0%)、睾丸炎(0.0%)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5.7%、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正常步速恢复时间(4.8±1.1)w显著快于对照组(6.8±6.1)w(P<0.05),复发率0%、能提10kg物品时间(5.2±1.0)m、能提20kg物品时间(8.7±3.1)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
Millikan网塞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方便,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舒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修补术;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指的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缺损向体表突出形成的疝,为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临床多主张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无张力修补观念的不断深入,各种修补材料的不断涌现[2],使得疝修补术复发率逐年下降,但手术区慢性疼痛、网塞移位、补片侵蚀组织等无张力修补术的不足之处也随之出现。Millikan术为在原疝环充填式修补术的基础上的改良术式,很好地弥补了上述不足[3]。本研究选择106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采用Millikan手术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6例腹股沟疝患者,入院时均符合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及分类方法[4]。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实验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61.2±3.8)岁;直疝15例,斜疝32例,股疝5例,滑动性疝1例。对照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61.5±3.6)岁;直疝14例,斜疝33例,股疝5例,滑动性疝1例。2组性别、年龄、疝类型及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疝环直径在1.5~3.0cm,符合腹股沟疝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在20~80岁之间。
1.3 排除标准 (1)住院期间有慢性便秘、腹胀、前列腺增生、慢性咳嗽等病患者;(2)重体力劳动者,如搬运工、建筑工等;(3)精神及神经疾病患者,无法配合治疗患者。
1.4 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用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修补材料购自美国巴德公司,由有内外花瓣之分的圆锥状网塞与有尾端开叉的舟状平片组成。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取腹股沟管切口入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并游离精索。对斜疝患者,首先在内环附近纵向切开提睾肌、内侧精索内筋膜,分开疝囊与精索血管、输精管,提起疝囊,环形切开腹膜横筋膜,见腹膜外脂肪后,以食指行钝性游离,游离间隙以能使网塞外瓣轻松展开为宜。完全游离小疝囊后回纳,对较大疝囊患者,行高位横断疝囊,近端缝扎,远端旷置。如有精索脂肪团可切除,以利于补片放置。对直疝患者,确认直疝疝囊后,在疝囊颈肩部切开腹横筋膜,其他解剖同斜疝组。Millikan术网塞尖端缝合1针于疝囊颈处,外瓣平铺于腹膜前间隙,外瓣完全展开,修复筋膜缺损。内瓣展开后不再剪除分别缝于疝环缺损处腹横筋膜上。以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内瓣、腹横筋膜缺口,疝塞的顶部与疝囊颈处用可吸收缝合线固定一针,防止网塞移位。将补片平放于腹股沟管后壁,以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固定于联合腱、腹股沟韧带上,下方覆盖耻骨结节,并于髂耻梳缝合1针,再用2-0可吸收线缝合腹外斜肌肌腱膜及皮下,间断缝合皮肤,术毕。对滑动疝患者,有1例术中将膀胱打开,修补膀胱后行Millikan无张力修补,术后告知家属并留置导尿2周后痊愈出院。对照组采用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具体方法参考Robbins[5]及Rutkow的操作方法[6]。与Millikan组不同在于网塞用外瓣或内外瓣作为一层与周围组织固定,无需游离腹膜前间隙。
1.5 观察内容 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等手术情况。随访观察患者腹股沟区皮肤感染异常发生情况,提重物恢复时间及正常步速恢复时间,疝复发情况等。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手术情况比较 实验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直径、下床活动时间等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2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尿潴留(3.8%)、阴囊血肿(0.0%)、睾丸炎(0.0%)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5.7%、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2组手术情况比较(x±s)
表2 2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2组随访情况比较 实验组正常步速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能提10kg物品时间、能提20kg物品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随访情况比较(x±s)
3 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作为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与生理学的手术方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普外科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其中以Rutkow与Rubbins的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最为常见,可用于各型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极大降低腹股沟疝复发率,为目前国内治疗腹股沟疝最常用的手术方式[7]。但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发现,疝环充填式修补术存在:圆锥形网塞在腹压变化时易移位,甚至可穿破腹膜,术后异物感及慢性疼痛比例有增加趋势等弊端[8]。故临床研究重点已从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基础上逐渐转移至获得更高的术后生活质量上来。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在于慢性疼痛、异物感等。多数学者认为,慢性疼痛及异物感与手术方式及缝合材料有关,国内外的文献报道显示[9],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疼痛感显著轻于传统手术,腹腔镜修补术后疼痛程度也轻于常规疝手术后。
基于此,Millikan改进了Rutkow及Robbins技术,术中将疝塞的顶部与疝囊颈处用可吸收缝合线固定一针,防止网塞移位,网塞外瓣展开置于腹膜前间隙,以避免网塞皱缩、移位及导致慢性疼痛。内瓣不需要修剪直接固定于内环及周围组织上,以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在实施Millikan术时,将伞间断固定针后,再扁平化置于腹膜前间隙,缝合薄弱的腹横筋膜,再置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管后壁。使网片放置更平整,更接近腹股沟韧带基底部,固定更容易。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相比,Millikan手术更易于操作,从而利于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采用Millikan网塞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方便,缩短正常步速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大欣,吴瑶强.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54-55.
[2] 刘崇清,王崇树,李敬东,等.Millikan网塞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2例体会[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4,6(2):683-685.
[3] 石电威.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36):7421-7424.
[4] 赵华.改良Millikan术式治疗腹股沟疝[J].中国现代医生,2015,48(26):146,155.
[5] 吴礼果,谭科.Millikan术式与传统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4,8(1):34-36.
[6] 谭书亮.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0):4696-4697.
[7] 李向毅,贾红生,吴学刚.Millikan网塞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48例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5,6(1):542-545.
[8] 赵玲.Millikan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4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12(6):1413-1414.
[9] 周晓武,王石林,张海宏,等.Millikan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4,16(3):189-19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8.013
陕西 717200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冯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