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潜山薛家岗遗址的前世今生

2016-06-15汪军孙苗苗

大众考古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石器石器陶器

文 图 / 汪军 孙苗苗

安徽潜山薛家岗遗址的前世今生

文 图 / 汪军 孙苗苗

薛家岗遗址处在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与下游文化交流的咽喉地带,同时也是从淮河中游南下进入长江中游或赣江下游的重要通道。这样特殊的位置,使其在土著文化基础上,吸纳周边的不同文化因素,形成多元且特色鲜明的考古学文化,在长江中下游文明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环境与位置

薛家岗遗址位于安徽西南部的潜山县境内天柱山东南麓、潜水西畔的一条狭长山岗上。山岗海拔高度在20米左右,台面较为平坦,四周均为水稻田。当地人习称其为“薛家岗”,又因岗身自西向东形似长龙探水,又称“龙山”。

根据初步的考古钻探,薛家岗遗址总面积可能超过10万平方米,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山岗东部汪家山、张家山一带和岗身中段的永兴村民晒稻场两处,两者相距约300米。前者发现了新石器和商周时期的文化堆积;后者钻探面积较小,但发现了大面积较单纯的新石器时代碎红烧土块堆积。

薛家岗遗址位置

发现与发掘

薛家岗遗址是潜山县文化局在1977年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当时村民种地时经常发现一些陶器和石器碎片,不知是何物,便让文物部门派人来看一看。文物工作者不但采集到陶器标本,还发现了一些多孔石刀。

从1979年春到1982年秋,经过5次发掘,共开大小探方46个,发掘面积2331.25平方米。清理新石器和商周时期墓葬145座、灰坑50余个、房址4处以及较多的红烧土坑,出土新石器和商周时期的玉器、石器、陶器1000余件。

2000年3~11月,文物考古部门进行了第6次发掘,目的是为了了解发掘区内的文化堆积保存情况。此次发掘共布探方5个,发掘面积136.5平方米,发现墓葬6座、灰坑13个、红烧土块遗迹2处、半地穴房址1处,出土完整或可修复器物近百件。

文化内涵

新石器时代墓葬为土坑墓,部分墓圹未能发现,出土器物主要是玉、石、陶器三大类。玉器有环、璜、管、琮、钺和扣形饰等,雕刻精美,图案对称,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石器有刀、斧、锛、铲、凿、钺、镞等。石器多通体精磨,双面钻孔,部分刀、铲的孔眼处还绘有红色花果形的图案。其中以奇数相列的1~13孔石刀,是薛家岗的代表性器物。陶器的种类有鼎、豆、壶、鬶、碗、盆、罐、杯等,其中以枫叶形足盆形鼎,扁凹状、扁柱状鸭嘴形足罐形鼎,敛口、直口高柄豆,折腹壶,鸡冠耳碗,喇叭口高颈凿形足带把鬶等为代表性器物。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陶球,最大直径9厘米,最小直径1.8厘米,表面有孔眼1~34个不等。陶球内装有小陶丸,摇之有声,球面纹饰很有规律。

商周时期的文化也颇有特点,出土的遗物以陶鼎式鬲、锥足鼎、卷尾把盉为主,另有少量极富特点的鸟形器,它们应是大别山南部一支独特的土著文化,但同时这支文化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出土的深腹绳纹罐、斝、爵具有浓厚的中原文化特征。

薛家岗遗址发掘区域

黄鳝嘴遗址位于安徽宿松县程岭乡大塔山北,1981~1984年进行三次考古发掘,共揭露370多平方米。发现墓葬17座,出土器物100多件,器物组合为鼎、豆、壶、杯、钵、盆、碗、釜等。遗址年代约为距今6000年。

崧泽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上海青浦崧泽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的环太湖地区。文化年代为距今 6000~5300年。

分布与影响

薛家岗文化是以薛家岗遗址新石器时代堆积的发掘而命名的。它的分布范围受到大别山和长江的地理条件限制,主体部分基本上沿长江北岸,分布在大别山东南麓两翼,集中在皖西南及相邻的鄂东南、赣西北等地区。其所处位置是长江中游与下游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也是从淮河中游南下进入长江中游或赣江下游的重要通道。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薛家岗文化应是在继承本地早期黄鳝嘴类型部分因素的基础上,融合了较多的长江下游崧泽文化因素,并接受了部分宁镇地区北阴阳营和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因素而形成的。

薛家岗遗址出土器物

薛家岗文化与周边同时期文化关系示意

北阴阳营文化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南京北阴阳营遗址而得名。陶器组合有鼎、罐、盉、豆、钵等,彩陶多绘宽带、网状、十字、圆圈等简单纹饰。石器磨制穿孔技术较高。墓葬中常见随葬陶器、石器、玉器和猪下颌骨。文化年代为距今6000~ 5000年。

大溪文化为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中心分布区在湖北、湖南的长江沿岸和主要支流沿岸一带。文化面貌表现出以红陶和彩陶为特征、以鱼米为主要生活资源、以红烧土地面建筑为特色。文化年代距今6400~5300年。

潜山县境内主要文化遗址分布

保护与利用

薛家岗遗址出土器物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保存、整理、研究,同时有一小部分在安徽省博物馆常设陈列中展出。至于对于遗址本身的保护,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仅仅停留在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区内还有居民居住,只是在遗址现场设置了遗址名称的保护标志,在遗址北部租用的民房中,以少量文字及照片说明了遗址的出土文物情况。

2009年,遵循“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薛家岗遗址保护工程建设初步启动。2012年,薛家岗遗址保护规划获得安徽省政府批准,按照规划,薛家岗遗址不仅得到原址保护,还将建立专门的博物馆和遗址公园。

2013年,薛家岗遗址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这里将复原5000多年前先民们在此生息、劳作、繁衍的场景。薛家岗遗址公园的建设以大遗址保护为核心,以功能分区为载体,以景观造型为手段,能够兼具观赏性与体验性,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展示薛家岗遗址的文化内涵。

(作者汪军为潜山县文物局局长;孙苗苗为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工作人员)

猜你喜欢

新石器石器陶器
主编推介:《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研究》
鹰形陶鼎
大连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积石冢研究
前史时期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陶器制作技术
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
新石器时代的俄罗斯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中国古代陶器:火与土的图腾
不完美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