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2016-06-15蒋乐平

大众考古 2016年12期
关键词:稻作乐平彩陶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桥头遗址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桥头村西侧的高地上,义乌江支流桐溪在其东侧50米处由北向南流过。经调查勘探证实,这是一处上山文化中期遗址,距今约9000年。2014年9月至201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其进行正式发掘,目前发掘仍在进行中。

此次发掘出土石器有磨盘、穿孔器、石刀。出土陶器保存状况较好,包括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圈足盘等,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彩陶,分乳白彩和红彩两种,以条带纹为主。令人惊讶的是,彩纹中出现了太阳纹的图案。这应该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彩陶。此外还发现上山文化时期环壕遗迹,经发掘揭露可知,环壕宽10~15米,深1.5~2米。以环壕的外沿为界限,则环壕聚落的南北长度约80米,东西宽度约50米。根据遗迹现象可判断该环壕呈现一种“三面环壕,一面环河”的特征,晚于遗址的河流改道冲刷遗址的西部,环壕遭到了自然破坏。

桥头遗址“环壕”以及丰厚的堆积特征,证明上山文化是一种完全定居的文化类型。实际上,这种定居特征在上山文化早期已经出现,结合上山文化遗址发现的丰富的稻作遗存判断,钱塘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在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率先迈进具有稻作文化特征的“初级村落”阶段。(蒋乐平)

图片来源: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蒋乐平

彩陶碗

大口盆

石磨盘

环壕内侧的烧土堆积

猜你喜欢

稻作乐平彩陶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节水灌溉减施磷肥对黑土稻作产量及土壤磷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彩陶绘画·鹳鱼石斧图
迎春佳作
乐平的眼镜
彩陶·远古
基于历史与现实视域的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探索
最小二乘法教学研究
最小二乘法教学研究
离开大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