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2016-06-14杨曰伟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习作题目同学

杨曰伟

2015年11月6日早晨,《山东教育》原主编、《语文主题学习》主编、北京新学校研究院顾问毕唐书先生和《语文主题学习》执行主编马红芳老师一行4人,冒着绵绵秋雨径直走入昌乐县西湖小学六年级四班习作课堂,几分钟以后,以《今年我12岁》《下雨了》《我叫……》《我是男子汉》《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的现场习作开始了。在我的组织引领下,学生自主选题、审题,小组交流构思,然后进入静静的写作状态。最快的用了15分钟,大部分同学用了23分钟,不到30分钟全班学生完成了450字左右的现场命题习作。习作完成后,学生习作展示,老师引领赏评、师生评议、自主修改,现场博得阵阵掌声……最后各位专家同西湖小学领导和老师进行了亲切地座谈交流,对我校的“趣·乐·情”习作教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个人从这堂习作课也得到满满的收获。

这堂习作课的前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校长的电话,告知明天上午毕唐书先生和马红芳老师要听我的课,要求我从高年级选一个班,上习作课,而且是现场命题习作。知道无需准备,便安心休息了。第二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六年级四班教室。之所以选择这个班级,主要是两年以前我曾给这个班上过一年的课,现在正好检验一下孩子们的习作水平提高的程度。

学校自2012年起推进“趣·乐·情”习作教学,培养了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写话习作的兴趣,一、二年级绝大部分学生30分钟内能完成100字左右的画画写话,三、四年级绝大部分学生30分钟内能完成300~500字的习作,五、六年级绝大部分学生30分钟内能完成400~600字的现场命题习作;另外,学生初步学会了评改习作。这一点已不稀奇,也非我所关注和希望达到的目标。我所关注的是学生的习作应该是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下来,得心应手。题目可以自己选一个,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可以交流,打算写什么和怎么写可以讨论,进行完这些必要的环节后静静地投入写作,一气呵成,此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主要是赏评修改习作。

赏评阶段,张长林率先举手抢得第一个发言机会,他的《今年我12岁》在回忆自己12岁时所做过的事时,激起了大家想说的欲望,迎接他的不只是掌声,还有同学的建议与不客气的提醒:“请注意细节描写,个别地方写得不够具体,比如扫地……”既然人家说的有理,张长林自然欣然接受。新转来的同学刘博文紧随其后,展示自己的习作,同样写扫地做家务,感受特别真实,让人信服,为团队多得一颗宝贵的小星;快言快语活似小蹦豆子的王文轩同学善于倾听,抓住前面同学习作中的一个词语摆明了自己的看法:“你说‘那一天刚好是周六,妈妈还没起床,我却毫无睡意蒙眬,‘睡意蒙眬这个词语用得不恰当,早晨,应该是‘毫无睡意才行,怎么会‘睡意蒙眬呢?假如是睡意蒙眬,那也应该是晚上,可是你决定打扫房间,怎么可以睡意蒙眬呢?”话刚说完,即引来热烈掌声一片……

这次习作课我很荣幸地得到了两位老师的教诲及指点,我整理了毕先生和马老师的点评及建议,作为我日后教学的反思和启迪。马红芳老师说我的课是“踏实的课,真实的课,尊重学生的课,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轰轰烈烈,朴实无华,淡定从容,在安静的环境中找到了习作真实的感觉……”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同时马老师又给我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评价习作时,要灵活处理,可以同题作文进行,两三篇习作对比评价,看各自的亮点在哪里,也可以不同题目的习作同时评定,当然,这样增加了评价的难度,需要老师有较高的水平。另外,这样对比评价,也提高了对学生倾听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对习作评价的兴趣,学生会更加专注”。

70岁的老记者、老编辑毕唐书先生德高望重,如今名闻天下的李希贵校长当年就是毕先生最先发现的。毕先生说我的课是“原生态的课,不是表演课。没有预设,能够上成这样,教师是要有功力的”。我真的是受宠若惊,先生高屋建瓴的建议更让我铭记在心:“常态课才是最有价值的课,若是命题作文,一定要多出几个题目,让学生有话说,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也可以让学生出几个题目,可别小看了学生,一个题目的拟定也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好的作文,不见得哪一方面都好,不要怕有缺点,就怕他没亮点。学生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拟人,或抓住了细节进行描写,甚至有几句话打动人心,题目起得漂亮,都应该为之大声喝彩,这都是引导。小孩子是很有灵性的,作家写不出来的,学生能写出来。只要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别人没想出来,你就很了不起。”“真正提高学生的引导,是在教学上随时发现,无法预设,出现了及时抓住,把它点燃了。最真实的语言才出彩,真实是第一位的,发现了这样的习作,一定及时肯定,随机应变。”“学生的评价很到位。学生作文一大毛病是欠具体,有时一句话就写完了,那怎么行?应当注意具体,具体,再具体。已经写得很具体了,还可以再具体一些。具体就像是树上的枝叶,树只有枝干怎么行?必须要有叶子,它才能活。遇到写不具体的时候,让学生补说一下,使之具体,就是亮点。”毕先生最后还就教学模式、学校和老师的定位等方面阐发了自己的意见,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令我辈动容,令在座的领导和老师们受益匪浅。

“阅读是什么?阅读是真善美的发现和积累。写作是什么?写作是真善美的内化和展示。浑然天成,不露打扮的痕迹,率性而为,从心里流出的自然是好文章。” 毕先生的这些话我会铭记在心,看似是一节普普通通的习作课,因了毕先生的教诲,它在我的人生中不再普通。

猜你喜欢

习作题目同学
关于题目的要求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