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口号校园”
2016-06-14刘桂海
刘桂海
习近平主席曾说:“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
可我们的许多教育者却不管那么多,只要响亮、时髦、好听就行,不管逻辑上通与不通,内容上是否打架,实践中是否能办到,只要说着顺口,听着顺耳就行。
在牙克石,有一所中学喊出的教育口号是:“品行第一、学力第一、健康第一、安全第一”,那么请问,都“第一”,哪个“第二”呢?或许人家说,我们旨在强调品行、学力、健康、安全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都重要,就是都不重要。这是哲学命题,任何事情,有第一,就有第二,有主就有次。
湖南省资兴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廖世昌老师说:“以教学为中心、德育为首、安全第一……,各项工作都是‘重中之重,学校工作到底是‘以什么为什么?我们莫衷一是。”其实“糊涂”的岂止廖老师一人?
“做最好的自己”,也是一个摩登的教育口号。北京一所知名小学把这句话还当作校训,立为办学理念,内蒙古的不少学校墙上也涂抹着这句话。细想一下,这样的提法经得起推敲吗?我们的教育能做到吗?这符合教育规律吗?答案都是否定的。
“最好的自己”是怎样一个自己?孔子、孟子是最好的自己吗?哥白尼、爱因斯坦是最好的自己吗?恐怕都不是。既然圣人、名人都不是“最好的自己”,那么,在校学习的学生、十几岁的孩子岂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有一句笑谈:“最好的人在悼词里。”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活人是做不成“最好的自己的”?
有一句很有名的商品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看人家说得多有哲理!证明企业会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永无止境。我们对学生的合理期望应该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更好一点的自己”,而不是一下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这种登峰造极的提法是教育的一厢情愿或痴人说梦,我们的教育理念竟然干不过商品广告,这是谁的悲哀?
今天,再也不应该是喊口号办教育的时代了,即便要喊,也要喊得有哲理、有道理、合情理,要真实可信可行,那种华而不实的口号是教育的海市蜃楼,永远可望而不可即。口号即目标,或把目标挂在嘴上就是口号,盘点我们曾经“呼喊”过的口号,有多少口号可以鉴定为“不是愚蠢,便是无知”?教育的正本清源,需要教育者有自我批判的勇气,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去伪存真,脚踏实地,找到回家的路。
卡夫卡如是说:“以睿智的眼光重新打量生活的路,可看到最坏的事情,但并非识破显而易见的恶行,而是看穿那些曾经认为是善的行为。”教育者需要用睿智的眼光重新“打量”我们嘴上说的、墙上涂的、纸上印的那些口号,说切合实际的话,做可能办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