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美育视角的中职教育课程观

2016-06-14王奕

关键词:课程目标美育美的

王奕

摘要

本文将以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结合近年来青海省旅游服务市场人才需求及相关信息针对该专业的中职生实习、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运用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中职生在就业背景、能力素养要求等信息,以此就专业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进行反思,在文中引用该专业具体课程,从美育的视角对中职教育课程观体系进行阐述,具体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力争从新的视角对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美 育 课 程 课程观

【分类号】F590-4

在信息化、科技化、大数据化以及人文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尤其是在中职教育层次,如何通过课程系统实现培养顺应社会发展及符合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具有较高素质水平的职业技能人才,就涉及教师个人的课程观。当今,不少中职生审美观缺失,甚至有些审美心理出现扭曲,这些无不让人深思:教师该如何改变自己的课程观理解,从而实现美育与课程的融会贯通。因此,我将结合美育视角,从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这一认识体系出发,谈一点个人眼中的中职教育课程观。

一、再审课程目标,带学生认识美

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施良方先生在他的著作《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中提出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职业人员,技校就是要培养出技工,厨师学校就是要培养厨师。”职业教育完全有别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从课程体系搭建及课时比例分配就可以看出,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比例远远大于文化基础课程,课程的开设与课时的安排都取决于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课程目标的设定则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就前年我校针对酒店服务专业调研统计情况看(如图1-1),参与调研的6家酒店中,从业人员共1870人,其中比例分配约为研究生0.3%,本科生10.7%,大专生19.1%,中职生14.1%,高中生25.2%,高中以下30.6%。

结合调研数据和相关访谈,我们可以看出酒店业目前供需量较大的主要集中在低端服务人员,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担任前厅、餐厅和客房服务人员。这样的信息就要求各级教育相关者,上到教育行政部门下到学科任课教师要对课程目标进行再审确定,不能简单地、片面地考虑三维目标。要在设计课程目标时考虑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可能或经常遇到的实际情况,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美,可以具体到什么是美的外表、美的心灵、美的言行,甚至可以进一步和课程结合认识什么是健康美、什么是素养美、什么是服务美等等,这样比单纯地教给学生一两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好得多。

所以,在设计课程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在后期的课程实施中如何帮助学生找到美、发现美,真正从内心认识美,从知识理论到实践操作,从课堂学习到工作实践,从改变自我到服务他人,从而由内而外地扩充自己的审美知识,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精选课程内容,帮学生体验美

谈到课程内容,我还想引用施先生的几句话,他这样说:“从前的会计只要会纸笔计算,现在则要精通计算机;从前的汽修工作只懂化油器,现在清一色的电喷。种种现象表明,与时俱进是保持职业教育生命力的不二选择。”我的老师也在说,不同文化决定不同观念,不同观念决定不同行为。中国当今的社会文化是以我们数千年传承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不断发扬、交融、去粗取精的的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了一些譬如“宁坐宝马笑”“一曲天下知”的思想,但我们在反思的同时应该肯定社会文化是包容并蓄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的本质也应该是健康向上的,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所以结合两位老师的说法,与时俱进和文化观念应该是选择课程内容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两大因素。

三、创新课程评价,引学生欣赏和创造美

有这样一句话:学校是过程,企业是结果,要想得到好结果,就要过程少出错。意思是说职业教育更重视结果性评价,学生在校期间要集中精力多学那些与就业岗位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离校后到岗即能上岗,上岗即能胜任。前三个问题谈了很多基于美育的课程观,涉及课程评价,我想更要以美育的视角去看待,教师应该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职业学校的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和身边人的认可和肯定,他们愿意尝试动手设计却缺乏自信,他们拥有追求美的愿望却缺审美知识,所以,教师的一句点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有可能焕发起一个学生对美的渴望、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课程评价不能局限于结果评价、总结评价,而要即时评价、细节评价、创新评价。

虽然谈了这么多,但对于课程观的研究还是要依赖于今后的学习,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要终身学习。教育不是一两堂课就能试图改变一个孩子,是一种日积月累,是一种潜移默化,是一种滴水穿石,任何课程的教学都需要教师用心去捕捉,只有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和美的素养不断得到提升,才有可能通过美的课程帮助学生去发现美,懂得如何欣赏和创造美。对于学生而言,这种美不单纯是外表的美,是教师言传身教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更是每一位学生内省后自内而外散发的美,若一个学生的心灵素养美了,便自然而然能体会到学习的求知美、环境的生态美、人际的和谐美。

参考文献:

[1] 何晓燕.中学生审美能力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D].西南大学 2006

[2] 朱鹏飞.美育的四个维度[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3] 邱开玉.论审美教育与人的形象塑造[D]. 湖北大学 2012

[4]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5] 何 茜.美学取向课程探究[D]. 西南大学 2014

[6] 蒋凡凡.教师的创新教学观与其教学行为及学生创新学习的关系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 何依然.中等职校师生关系与教师教育观念[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8] 张宏春.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 职教通讯. 2013(30)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美育美的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