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惑问题”

2016-06-14曲锋强

关键词:求教习题思维

曲锋强

【摘要】学生在数学学习遇到很多困惑问题,老师们要求学生多问问题,分析形成困惑问题的原因,了解学生的困惑心理,消除心理焦虑,寻求解惑之道,点燃思维火花,有效解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字】 困惑问题 解决策略 答疑解惑

中图分类号:G633.6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困惑问题,很多学生对课堂知识不能很好的消化和应用,导致课后对很多习题练习无存下手,或解不出正确的答案,进而制约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客观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找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高中数学学习过程比以往的学习过程有很大的差别—其知识面更宽、内容更加抽象、方法更加灵活多变,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高。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很多的困惑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1.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高中数学学习中困惑问题产生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高中阶段普遍班额大(我校班额约在65人左右),学生参差不齐,致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先进的教学理念无法实施,对课堂教学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对备课中“学生学情”的分析准备不足,过高估计学生的学情,对知识讲解对象往往定位在优秀学生的层面上,讲解进度过快或讲解知识面过宽和过深,致使部分学困生和后进生难以消化和吸收,长期积累后形成问题困惑,进而对数学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导致学生高中数学学习中困惑问题产生必然因素。

一方面,由于现代的高中学生从小被父母过分溺爱,在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在数学学习中顾此失彼,不能将数学学习和生活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使数学学习单调乏味,造成学习困惑问题;另一方面,从小学起的数学学习中没有养成必要的数学学习习惯---预习、听课、复习、反思、作业,长此以往,每天的学习彼此脱节,知识的衔接模糊不清,对数学学习造成困惑问题;再次,还有一些学生在作业时,没有养成思考在前动笔在后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导致一座纠错,建立不起知识和习题间的内在联系,形不成数学知识体系,对数学学习造成困惑问题。

二.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存在的困惑问题分类。

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问题大概分两类:一类是课堂困惑问题,是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知识层面的困惑问题,对课堂学习的知识理解不清或不透彻;另一类是课外习题问题,是学生在课外习题时产生的知识和习题衔接突破性的困惑问题,对课外遇到的习题练习无从下手,找不到突破口而不能解决。

三.学生不愿从师解惑的片面心理反应。

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师生观念、师生关系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教师心生畏惧或持戒备心理,不敢向老师求教自己学习中存在的困惑问题,生怕被老师批评;还有部分学生长期形成自卑心理,不愿解惑从师,怕被别人讥笑---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还有部分学生,由于长期积压的困惑问题太多,不知从何处问起。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情感认知中对老师没有认同感,存在困惑问题时不会求师解惑,而坐以待毙。

四.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寻师答疑,解决困惑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

其次,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惑问题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在学习过程任何人都会不同程度的遇到困惑问题,是正常的学习活动过程,对困惑问题解决是一种提高和突破,反之,惑而不从师,终为惑亦,困惑问题越积越多,最后成了学习提高的症结。

再次,教师要改变态度,调整心态,用良好的教师职业操守树立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用真爱感化学生,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爱学生的,息息相关的统一体,不会因为学生存在困惑问题而批评或讥笑。相反,因为学生的寻师解惑而受到钦佩和青睐。

五.教师在给学生答疑解惑时要客观冷静地全面分析学生的学情。

在我接触的很多老师给学生答疑解惑时,只是根据自己对学生所问知识或习题的理解认识,一讲到底,自己认为思路清晰,讲解深刻,而不清楚学生真正的困惑所在,不知道学生清楚什么,不清楚什么,学生的思路如何,最后学生好像听懂了,而把解决的困惑问题换种方式呈现时又不会解决。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遇到学生求教困惑问题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困惑问题的理解情况——学生的的学情、智力状况、能力状况、学习习惯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根据学生情况设计答疑策略和答疑思路,使得答疑过程详略、知识面宽窄相结合。在讲解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解决过程中,一方面,以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认识与老师的讲解之间差之毫厘,找到学习的成就感,找回自信,树立信心。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改进了学生学习状况,而且改善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六.引导学生有效询问课堂内知识方和课堂外习题方面的困惑问题,使数学习效果达到柳暗花明的佳境。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遇到困惑问题时,既要请教。又要谨慎求教。如果坚决不问问题,学生的困惑问题无法解决,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知识的吸收消化,反之,如果问得太多太频,会造成学生的思维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使学习过程缺乏探索意识,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堂内新学习的知识方面遇到困惑问题时,要及时请教,做到当堂消化及时理解。因为,一方面,由于新学的知识,老师授课时准备的充分扎实,学生明白本节课听讲过程的盲点和困惑点---问题有的放矢,及时询问,本节课的内容在老师的思维中有全面深刻的反映,有利于老师讲解的细致深刻,会给学生更满意的解答,学生理解更加准确深入;另一方面,及时求教,解决思想困惑,减轻思想包袱和精神压力,以轻松的心态开始下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各学科之间学习横向的良性循环,还有利于数学每节课学习的纵向的良性发展,避免学习上因困惑问题而背上思想包袱影响听课效率。否则,如果问的不及时,对困惑问题产生拖拉现象,学生会遗忘困惑问题的关键所在,印象模糊,老师记忆也不深刻,此时求教,不会会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学生如果对课外习题中遇到的困惑问题求教的太频繁,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懈怠,思维减慢,逻辑不清,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无法形成。所以,对课外习题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要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和推敲,如果还不能解决,再求教询问。

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困惑问题,在询问困惑问题时要问的智慧和艺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学生在向老师和同学问问题时简单的问“这道题怎么作?”或“这是什么意思”等。结果解惑者知识简单的告诉解题过程和答案,使学生只知其表,不知其内,下次出现同类问题时又一片茫然,无从下手。所以在求教解惑时,首先向解惑者分析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告诉自己的想法,听取解惑者的分析思路和建议,明白自己的问题和不足,经过加工整理,寻求解惑之道,使自己的困惑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其次,根据自己的理解,针对困惑问题做好自己的感受总结---分析存在问题(知识、方法、能力)---解决策略---有待改进提高,分析整理,加工总结,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思维更加灵活,学习效果有渐入佳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解惑者各具特色,术业有专攻,向不同的解惑者寻求解惑,百家争鸣,择其善者而从之,为自己的学习锦上添花。

总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惑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求教习题思维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抓住习题深探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梦游
呆奇的故事
巧布阵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