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警惕民众极端化的政治心态

2016-06-14

天涯 2016年2期
关键词:极端化弱者制度化

在新近一期的《探索与争鸣》上,于建嵘发文指出,普通民众政治心态的极端化值得学界关注。

于建嵘认为,当前中国民众的政治心态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类型:政治冷漠和暴力反抗。

这种政治冷漠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愿主动行使政治权利和参与政治活动。当前我国基层民主选举活动都需要基层党政组织大力动员。民众不是将投票看作维护自己利益的重要民主权利,反而视为完成基层组织交代的任务。二是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主动行使救济权。不是以明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采用制度化渠道救济自己的权益,而是采用消极抵抗的方式。

于建嵘说,我国民众的政治冷漠和对基层民主选举的不感兴趣,并非是对政治体系没有参与的要求。相反,他们迫切需要政治体系能够有效地回应他们的诉求,信访系统的拥堵正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因此,这种低度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冷漠,主要是由于我们缺乏制度化的有效的参与渠道造成的。

我国公民极端化政治心态的第二种典型,就是对现有政治权威的暴力反抗,反抗形式既有个体性的,也有群体性的。个体性的暴力反抗表现为对自我进行暴力伤害,或暴力攻击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这类行为的具体原因各有不同,但是其背后深层次的心理背景都是不信任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将国家机关在心理中预设为一个倾向于恃强凌弱的主体,甚至在内心深处潜藏着对整个社会的仇恨情绪,认为自己一直是社会中的弱者。

与个体的暴力反抗相比,群体性的暴力反抗心态对整个政治系统造成的冲击则更大。这类事件呈现出一个新的特点,即无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加。石首事件中,不相识的民众因为和他们没有直接关系的厨师死亡事件,愤怒地走上街头,用砖石袭击武警。瓮安事件中,许多与死者并无关系的村民走上街头,围攻政府,要求“彻查真相”。

于建嵘认为,面对失范的公权力,每一个个体都是弱者,面对社会规则不确定的后果,心中都充满了恐惧。为了克服这种恐惧,让自己的未来更具确定性,有些人会更加追求权力和财富,力争成为制定规则、利用规则的强者,而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则会用其他方法来排解自己的焦虑,无法克服恐惧的绝望者则会成为潜在的社会的破坏者。

对待恐惧的这两种方式,又会造成强者掠夺弱者、弱者用暴力反抗强者,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培育中间理性的政治心态,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基层治理才能走上理性安定的轨道。

于建嵘说,要想改变今天中国民众政治心态的极端化问题,制度性的改革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重要的是约束公权力,重建一个基本平衡的社会规则体系。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建立起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核心是落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使民众日常的政治参与需求能够基本获得满足。第二,建立有权威的司法体系,重建司法维护社会正义、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使得民众的权益能够得到制度化的救济,而不再需要采取极端化行为来换取公平正义。第三,明晰产权,使各种社会主体,无论是公有财产还是私有财产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另外,还需要建立开放的现代传媒系统,让社会中的不满情绪和本质问题,能够在报纸、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等主流媒体中得到表达和宣泄。同时,媒体要能够形成对政府权力的有效制约。

(廖述务)

猜你喜欢

极端化弱者制度化
强者和弱者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
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弱者
中国去极端化的立法起点及发展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相关内容评述
跨省“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弱者保驾护航
法治视野中的非制度化生存论析
弱者生存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