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铁粉”:谁的基本盘更大

2016-06-14张晓东

看世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铁粉桑德斯支持者

张晓东

随着党内初选即将宣告结束,民主党预期提名人希拉里和共和党预期提名人特朗普都靠实力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尽管“喷子”还要继续“喷”,“黑粉”还要继续“黑”,但能在一场近乎马拉松式的选战里突出重围并完成一半的赛程已经说明这两位年近古稀的老头老太绝对并非某些媒体所渲染的“万人恨”——让领先者频繁遭受非议、期望落后者上演“逆袭”戏码的报道模式仍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Real Clear Politics网站数据显示,截至5月中旬,希拉里和特朗普分别已经在初选阶段获得约1200万和1000万的选票,而选票背后的千万选民(尤其是不为外界意见左右的“铁杆粉丝”)则是助推两人走到这一步并持续奋斗到11月的根本动力。

白人男性能否保他上位

自参选以来,“嘴炮”四处开的唐纳德·特朗普已经靠一套“政治正确靠边站”的哲学而几乎得罪了所有可以得罪的团体:他声称“墨西哥人都是骗子和强奸犯”,要在美墨边境建起来一座“美国版万里长城”;他暗示“女性因为有生理期所以不能理性对话”;他表态要禁止“所有穆斯林入境美国”……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谁都敢乱骂的候选人是怎样走到现在这一步的?答案就是他的“铁粉”:白人男性的支持。几乎所有美国媒体(包括一些国际媒体)都认定,是“愤怒的白人汉子们”将特朗普送上了共和党提名人的宝座。

事实的确是如此:CNN民调中心显示,5月3日之前初选投票结束的超过20个州的选民结构分析中,“白人”+“男性”一栏中出现了投票给特朗普的最大比例;《华盛顿邮报》联合ABC在4月10日进行的一项“喜爱度”调查中,“白人”、“男性”两个标签的交叉下也出现了最高的特朗普喜爱度。

自1776年美国建国以来,白人男性都是事实上的该国统治阶层——非洲裔和妇女投票权分别于94年和144年后才被写进宪法,而最底层的非洲裔女性在实际操作中的投票权要等到20世纪下半期才真正得以实现。此外,在巴拉克·奥巴马之前的43任美国总统也都是清一色的白人男性。

不过随着美国社会的人口结构出现两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剧烈变化,白人男性靠人口多数优势掌握政治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这实际上也是“白人汉子”变得越来越“愤怒”的原因:如果非洲裔奥巴马之后希拉里紧接着成为首位女总统,保守派政治力量遭受到的打击将会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正如不少媒体指出的那样,特朗普极力拉拢白人男性但得罪其他群体的策略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一招。极端策略可能在党内初选中高歌猛进,但却无法在面对全部民众的总决选中获得同样的优势。

“很简单的数学问题就是,美国没有以前那么多的白人男性了。”立场偏民主党的《纽约》杂志撰文称,特朗普如果不走向温和立场的话将“绝无可能赢得大选”。

Politico网站则称从里根时代到奥巴马时代,白人男性选民在美国大选中所占比例从45%降到了35%。与之对比的是拉丁裔选民比例从2%上升到了10%,经历了女权运动时代的女性选民则从49%上升到了53%。“最直观的后果就是,1980年大选中里根靠63%白人男性的支持而轻松拿下白宫,但2012年几乎在白人男性群体中获得同样高支持率的罗姆尼却输给了奥巴马。”

少数群体可否造就首位女总统

尽管在初选阶段拿下了所有候选人中“得票最多”的“票王”称号,但投下这1200万票的希拉里支持者的存在感却并不强。

“特朗普的支持者的典型面孔是那些在集会外排着长队、情绪亢奋的中年白人男性;桑德斯的支持者是大学里充满理想主义、认为贫富差距可以被一举攻破的年轻一代;克鲁兹的支持者则是极度保守的、希望美国人都回归上帝怀抱的宗教徒……但希拉里的支持者,似乎都像穿了隐形衣一样。”《新共和》杂志如此写到。

对于这个问题似乎只有一个解释:希拉里的政治立场在所有候选人中偏向温和,而倾向于维持现状的温和选民一般不会太热衷于和身边的人交谈彼此对候选人的看法。上述文章认为,希拉里支持者的战斗力其实更强:“你朋友圈里没有一个希拉里的支持者?那十有八九是因为他们没有上Facebook发帖而是去投票站投票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希拉里的支持者们不具有某种群体共性。《赫芬顿邮报》在“超级星期二”选举后报道称,希拉里在少数族裔选民群体上有“压倒性的优势”。“超二”当天即使在桑德斯获胜的四个州里,她仍然拿下了大部分少数族裔选民的选票——换句话说,桑德斯在这四个州能赢靠的是其白人居多的人口结构。

特朗普获得众多白人男性的支持

这其中,非洲裔群体对希拉里更是情有独钟:出口民调显示,在阿拉巴马和阿肯色两州,有超过90%的非洲裔选民都投给了希拉里;而在乔治亚、田纳西、得克萨斯以及弗吉尼亚四个州,也有80%以上的非洲裔选民支持她。

除了靠拉近和奥巴马的关系、打造“奥巴马第三任期”概念带来的加成以外,克林顿夫妇本身在非洲裔群体里就极具人气,多年来在非洲裔社区的“深耕细作”使得不少非洲裔认为希拉里会成为他们的代言人。著名非洲裔作家托妮·莫里森就曾在《纽约客》撰文称比尔·克林顿是美国的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因为他“出身贫困、属于劳动阶级、演奏萨克斯管、喜爱麦当劳等乱七八糟的食品。”

少数族裔中另一重要的分支拉丁裔也因为希拉里开出的“非法移民转正”许诺而倾向于投票给她。尽管初选阶段该群体并没有像非洲裔那样一边倒地支持希拉里,但进入总决选面对特朗普这位移民议题强硬派后,仍然很有可能集中力量送希拉里上位。

有趣的是,原本预计自动成为希拉里“铁杆粉”的女性选民却似乎成为她本次选战中未曾料想到的“滑铁卢”。《华盛顿邮报》去年一项民调显示,希拉里在女性选民里的受欢迎度自参选后下降了超过30个百分点。

希拉里和非洲裔支持者

《洛杉矶时报》记者大卫·霍西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现场观察发现,性别差异对那些20多岁的年轻女性而言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她们更认同自己作为“90后”的代际身份而不是女性身份。“这些年轻女大学生更欣赏桑德斯是因为他是一个真诚的、满怀理想主义热情的勇敢者,而希拉里则像她们的妈妈一样,无趣而又无法沟通。”霍西写到。

猜你喜欢

铁粉桑德斯支持者
“老男孩”之战
你是“铁粉”吗?
桑德斯宣布再次选总统
“摸脸杀”
爱豆的签名,就问你看得懂吗
你是卧底?
掌上邮乐场
影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