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土地抵押贷款导致银行农民两败俱伤
2016-06-14高志强
◎ 高志强
警惕土地抵押贷款导致银行农民两败俱伤
◎ 高志强
中国人民银行3月24日在声明中宣布,中国将首次允许农民将其土地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物,这可能让中国6亿多农村居民有能力进入信贷市场。这是放宽对土地使用及融资的限制性规定的部分努力,称试点计划将在全国被选中的地方进行。
长期以来,农村农民贷款难、贷款贵、贷不到款一直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农民缺少较有价值的抵押物,再加上农业投资风险较大,基本都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资本回收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也是众多风投资金不肯进入农业的原因。如今,作为借贷市场主管部门的央行,决定通过试点土地抵押方式,解决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无疑有利于推动农业更快发展,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也为商业银行资产运用增加了广阔渠道和盈利空间。可以说,农村土地抵押贷政策如果推行顺利的话,无疑会出现多方共赢的格局。
但是,借款毕竟是一项风险性特别高的金融活动,如果出现逾期、坏账,将可能给贷款方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时,如果借款人借款后投资失败,则面临着抵押物被没收或低价拍卖的风险。因此,银行和农民双方最佳的长远合作方式,就是借款人及时足额还本付息。
银行为了自身长远利益着想,完全有义务主动提前努力遏制逾期、坏账风险的出现,而不是等到农民无力偿还借款时,简单粗暴地将抵押的土地拍卖了事。农民如果彻底失去土地后,又缺乏其它谋生的技能,必将面临着无以糊口的困境,进而给社会和谐造成一定的隐患。
那么,银行应当如何才能有效控制农村农民的土地抵押贷款风险呢?银行除了自主确定贷款抵押率、额度、期限、利率,简化贷款手续外,最关键的是,必须加强贷款风险控制,特别是贷款发放之后回收之前的资金运用管理,这也是商业银行历来较少重视的环节。具体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首先,商业银行应当认真考察农民借款的真实用途,并由对方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供较为可行的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以及还款计划方案。银行在综合平衡投资方案收益性和风险水平的前提下,才能予以放贷。反之,如果风险太高,则应当尽量予以额度控制,同时提供期限更长的借款,使农民更有效地规避抵押品被拍卖的风险。
其次,银行应当尽力监督好贷款使用情况,确保农民将所借款项用于事先规划的项目,避免他们私下改变借款用途,比如用于投资风险性更高的项目,或者用于购买无法有效增值的房地产等项目。同时,银行还应当充分跟进借款农民所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市场行情发生巨大的变化,且可能危及贷款安全,应当及时提醒农民,尽量调整投资策略,确保资金安全。
最后,银行在借款农民投资失败后,依法履行土地拍卖程序之前,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多方面评估借款人,比如其品质、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如果发现其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不妨适当考虑延长借款期限,使其通过先还利息的方式,赢得东山再起的机遇。万一到了相应的期限,借款农民仍然无法偿还债务,再依法对抵押土地予以拍卖偿债。
总之,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由于市场庞大,如果银行一心只追求利润,而忽略了社会责任,那么,在经济情况较差的时候,借款农民极可能陷入无力偿债的境地,进而产生大量的次级贷,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农村土地抵押贷款需要银行和借款农民双方密切配合,才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