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水公园景观安全格局研究
——以龙山县果利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2016-06-14许砚梅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态设计

许砚梅,舒 怀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滨水公园景观安全格局研究
——以龙山县果利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许砚梅,舒 怀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摘 要:城市用地较为紧张的滨水绿地,不仅承担着景观的作用,还有防洪的功能,因此它对滨水城市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实践案例龙山县果利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介绍了其生态廊道、梯度横断面、立体景观交通体系和滨水植物景观设计,为城市滨水公园构建景观安全格局、完善区域绿地系统生态设计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滨水公园;景观安全格局;生态设计

滨河公园是利用河网水系营造绿色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的公园,是解决用地紧张与增加城市绿色景观效果的有效途径,更是保证城市安全的第一道防洪堤。一侧临水,空间开阔,环境优美,绿化很好,是市民良好的休憩场所。然而,滨河公园的现状却令人不尽满意,设计师要么一味的追求景观空间的打造,忽视防洪的基本要求;要么太注重防洪的功用,全部使用硬质驳岸;要么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宗旨,休闲游憩空间少之又少[1]。近年来,人们对如何提升滨河景观质量、增加游憩空间、完善生态体系的同时,加强对城市景观安全格局建设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为此,笔者以龙山县果利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就如何实现多功能的滨水公园设计、保证城市安全、提升优质景观和空间活力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料收集、现场调查、项目实践和研究分析。

1 项目简介

龙山县位于湖南西北边陲的武陵山脉腹地,地处湘、鄂、渝三省交界处。该县不仅山川秀美,有乌龙山大峡谷、洛塔石林等自然景观,而且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土家族发祥地之一,土家织锦技艺、摆手舞等6个项目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果利河是酉水一级支流,发源于龙山县石牌镇和湖北省宣恩县交界的大灵山,由北向南流经石牌镇、桶车乡、石羔镇、新城乡、民安镇和白羊乡6个行政乡镇,全长49.00 km。项目位于龙山县城东南部,果利河中下游,总面积62.17 hm2。

场地现状主要为河滩地貌,局部驳岸略陡峭,其余驳岸较平缓,部分河流中央有绿岛。河流以上场地地势较平整,局部有抬高,场地内南端为地势最高处,最大高度达到468.00 m。几座桥梁等重要滨水地段被密集、混乱的建筑占据,河流自然生态景观破碎而不连线;河岸、河滩、洲岛等河流自然生态景观被城市、农业等人工侵占,河流湿地生态功能丧失;河流水面狭窄,且季节水量分布不均,在生态容量和景观空间上均无法承载日益增大的城市发展要求,河流的防洪功能与生态、景观功能存在一定矛盾。设计以重构的果利河河流生态廊道为自然基地,统筹安排河流的防洪与景观两大功能。在此基础上,布局景观游憩系统和人文景观设施,将本项目建设成独具龙山地方特色的滨水带状公园、复兴龙山县城旧城区的活力引擎、全省小河流生态治理的典范工程,构建龙山县滨水公园景观安全格局。

图1 龙山县果利河滨河景观设计总平面图

2 生态廊道的建设

2.1 水系廊道

水系廊道在生态通廊系统中,呈现出生态承载力强,边界异质性强,具有流动性与连续性等明显特征,同时也是可塑性最强、最有魅力的景观元素之一。水系廊道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水体布局,是奠定水系与城市良性发展的基础。水系廊道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水质水量的优化与控制。水质与水量是提高绿地品质及城市安全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控制水质水量,能让雨水洪水成为地下水补充和城市景观用水的重要来源。积极的进行水系廊道的建设,积极的整合水体与陆地景观,能有效的解决丰水期雨水储留和枯水期景观单调的问题。让水体平缓的流淌于城市,枯水期有景可观,丰水期确保城市安全是滨水公园水系廊道建设的最终目的[2]。

龙山县果利河滨河公园项目改造前,现场较为混乱,人工构筑物残破,野生植物蔓延,且靠近道路部分驳岸修筑了硬质驳岸,丰水期城市的安全受到威胁,枯水期裸露的硬质驳岸景观效果差。设计通过以果力河河道为主体,合理规划河流域及周边用地的景观安全格局;用科学的方法协调河流景观生态和防洪之间关系,让河岸地貌重归自然;保护、恢复稳定且多样性的生态景观系统,建立河流景观生态廊道。具体做法为建设两道滚水坝调洪蓄水,营造开阔城市滨水界面,扩大生态容量,重构果力河水系廊道;拆除河流关键生态地段的人工建构筑物,整理河流地貌,种植植物群落等技术手段,从整体上构建河道、水陆交错带、高地三种生态要素的和谐生态格局,营造不同高程的小空间,确保枯水期、丰水期皆有景可观。

2.2 游憩廊道

游憩廊道是滨河公园游人的主要交通廊道,是滨水公园奠定安全格局的基础。游憩廊道的系统建设可将人车分流,减少机动车对廊道的骤然隔断,使公园用地的可达性明显提高,同时还可形成连续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营造出小尺度的景观空间,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在游憩廊道的营造过程中得以实现,加之游憩廊道可组织慢行交通,满足市民对慢生活的需求,从而保证市民的安全出行与生活质量。

项目改造前由于缺少游憩廊道,景观与防洪割离,公众的参与度极低,导致滨水区域较多的资源浪费。设计在场地中安排了三条较为连续的游览路径,串联一系列日常游憩活动的场所,打造一条健康、活力的游憩廊道,作为景观与防洪相结合的桥梁,公众参与度增加,河边的土地资源、景观资源、生态资源等得到了充分利用。

图2 水系廊道改造前后对比

图3 游憩廊道改造前后对比

2.3 生物迁徙廊道

设计科学的生物迁徙廊道宽度对于廊道的生态功能,尤其对于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迁徙廊道可提升物种迁徙的速度,有利于物种传布。廊道之间的联系和廊道本身的辐射功能能增加物种基因的交流和流动,给生物物种构建了一个连续且完备的栖息网络,以保证生物多样性,提升区域活力[3]。构建的完整生态体系成为组成城市安全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通过生态的游憩廊道和水系廊道建设,构建了连续且完善的栖息网络,将河流两岸充分联系起来,增加了物种交流的几率,同时利用植物配置形成不同的水平和垂直空间,对迁徙的动物形成保护,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植物资源吸引物种前来栖息,保证生物多样性,构建一个鸟语花香的城市滨河公园。

3 梯度横断面设计

为了实现防洪工程、河流自然地貌和休闲游憩空间的完美结合,水体的驳岸设计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的使用阶梯式的横断面设计。即在不同高程设置不同的台地空间,在水位线变化的时候有不同的观景和游憩空间,从城市道路到河岸边缘有着特色各异的景观空间,并随着水位线的变化而出现“陆路—湿地—水体”景观;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竖向空间的增加,将大大增加水位的直观性,并给洪水的涨退提供足够的变化空间。这种阶梯式的横断面设计将宽大单调的防洪堤融入河流自然地貌和带状公园的游憩系统中,有效的增强了游赏的亲水性,也兼顾了防洪的安全[4]。

项目果利河设计常水位标高为448.00 m,沿岸城市道路的标高约为453.26~458.30 m。为了实现防洪工程、河流自然地貌和游憩空间三者的完美结合,设计将20年一遇防洪堤(高程约为456.00~456.20 m)位置适当外移,与同样相对高程较高的相邻城市道路取得平缓对接,有效增加了河流水陆交错带的宽度。同时,通过对其线形和空间的优化,使其成为带状公园的主游径;此外,将相对人流较少的亲水栈道、小广场布置在5年一遇洪水位与常水位之间,高程约为448.50~452.50 m,有利于保留河流的自然岸线,也便于亲水游赏;在以上两游线的高差间,总体上以缓坡绿地过度,在间距宽大处则设计成人流较为集中地亲水台地广场,并以台阶取得上下联系。这种阶梯式的竖向空间设计将宽大单调的防洪堤融入河流自然地貌和带状公园的游憩系统之中,有效的增强了游赏的亲水性,也兼顾了防洪安全。

图4 改造后的阶梯式竖向断面

4 立体的景观交通体系

道路与城市滨水区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要承担组织交通的功能,又要和滨水景观区紧密结合。而滨水公园景观区中的道路有着其特殊性,不仅要考虑水上交通和陆上交通的连贯性,更要考虑其在不同高差的处理方式。于是,滨水公园中最多见的交通体系为立体交通。立体景观交通系统包括了城市交通、景观游憩交通和水上游憩交通。三个内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共同形成快速城市交通为基础、景观游憩交通为主体、水上游憩交通为特色的立体景观交通系统,以此增加廊道的联通性,增加用地的可达性,增加景观的趣味性,最终达到保护生态延续、提升土地使用率、增加土地价值、确保城市安全的目的。

项目利用沿河两岸的高差,形成一廊四径串八区的景观功能结构:以两岸绿廊为基础,布置四条连续游径,即河流右岸的绿道游径和亲水游径,左岸的生态体验游径,水上游览线。四条游径是带状公园的游览主路,相互交错,有机串联分散在河流两岸的多个景观功能区,成为风光带游览的重要承载和组织者。

(1)绿道游径。位于河道右岸,沿20年一遇防洪堤布局,全长2 092 m。绿道除承担组织河流右岸游憩作用外,还承担一定城市慢行道功能。绿道包括慢行道、绿廊、服务设施和标识四大系统。慢性道系统,整体宽4.0 m,局部适当拓宽,为透水沥青路面材料,主要承担步行、自行车行功能,禁止机动车行驶。一方面确保游客的游览安全,另一方面确保河流敏感地带的生态安全性。

(2)亲水游径。位于河道右岸,沿河流水岸线(标高在448.50~452.00 m)布局的游径,宽2.0 m。游道为青石板路、栈道两种形式,其中青石板路多为原保留防洪堤改建。亲水游径串联亲水小广场、码头等景观游憩节点,是游客进行亲水、戏水活动的主要游径。

(3)生态体验游径。位于河道左岸,沿河流水岸线布局的游径,整体宽2.0 m,局部拓宽至3.0~4.0 m。游道为青石板路、栈道两种形式,其中青石板路多为原保留防洪堤改建。生态体验游径串联生态果园、烧烤乐园、河滩草坪、钓鱼台、空中田园、苗圃、河滩露营地和绝壁河岸等景观及设施。

(4)水上游览线。位于果利河常水位(448.00 m)水域,依托沿岸重要景观节点设置游船码头,形成与水岸游览相衔接的特色水上划船游线,让游客尽享水上游玩的乐趣。

5 滨水植物景观

滨水公园一般一面靠近建筑,一面邻水,中央为绿带,其特殊的空间结构使得滨水公园的植物种植规划形成陆地植物—水路交错带—湿生植物—水生植物的特殊景观格局。由于公园周边建筑较多,生活垃圾也随之增长,水质状况及空气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为了改善滨水公园整体水质的状况,栽植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乔灌木树种,以绿色、生态的方式辅助提高水质和空气质量,改善整体环境质量。湿地植物及水生植物不仅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还具有良好的水体净化能力,它可以改善水质、净化污染、富集重金属、净化空气质量和恢复生态平衡。合理的配置湿地水生植物,尽可能多的选择有助于净化水体的植物,不仅能改善区域环境,提高安全性,也能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建设节约型和生态型园林[5]。

项目风光带造景植物的配置在兼顾形式美、景观美的同时,注重其生态性要求,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当地植物为主,同时又遵循植物多样性原则,构建水生、湿生和旱生等多个植物群落,种植不少于100种植物,疏密有致,以不同高度和厚度的植物群落协调场所内外部空间,在小区域内集中种植某一景观植物,形成有规模的典型植物景观,形成区域独特记忆。遵循滨水区自然植被群落的组成、结构等规律,在水平结构上,采用多树种混交林的形式,并形成一定规模,注重整个滨水区植物群落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垂直结构上,采用树冠层、乔木层、灌木层和地被层多层次组合的形式,促进各种动物、微生物的生存与物质能量交换,成为野生动物栖息地。设计充分利用丰富的植物素材,创造出风格迥异的自然式人工植物群落,为市民提供美观、舒适、趣味的植物群落空间。如广场内结合透水硬质铺装,种植落叶阔叶乔木,形成林荫的空间,达到“夏乘绿荫、冬向暖阳”的效果,并结合不同的植物的选择,形成不同景观特点的空间场所;绿地内,一株红枫、一方山石,山石旁几丛各色的色叶观花灌木,植一株气势挺拔的杉树,周围绿茵似毯的草地,呈现一幅美丽的画卷;风光带缓坡景区小路两旁种植葱兰、杜鹃、美女樱、鸢尾、大花萱草和玉簪等地被植物,形成色带、花镜,使单调、空矿的游路盎然生机。

图5 一廊四径串八区的景观功能结构

图6 旱生、湿地及水生植物群落植物配置示意图

6 结 语

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在居住选址上绝大多数选择有水域的地方,因此绝大多数城市邻水或跨河而建,河流不仅给城市的居民提供了水源,而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特殊的景观对象。然而,水域的因时变化也给城市里的居民带来烦忧。在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中,利用水体的多样性或人为少量干预来控制城市滨水区水域及水位的变化、提升生物的多样性、形成完整的可循环生态体系,从而使河流在确保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又能为美化城市发挥作用,就显得十分必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和专业人员的关注、研究以及实践,滨水公园景观安全格局的建设将会越来越系统完善,城市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潮洛濛.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 规划师,2001,17(6):9-17.

[2] 俞孔坚,胡海波,李健宏. 水位多变情况下的亲水生态护岸设计:以中山岐江公园为例[J]. 中国园林,2002,18(1):37-38.

[3] 吕海燕,李政海,李建东,等. 廊道研究进展与主要研究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80-4482.

[4] 王铁城.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规划方法探析[J]. 硅谷,2010,(3):111.

[5] 王远丽,龚永尉. 玉溪市公园水景植物配置探析[J]. 南方园艺,2012,(4):42-45.

(责任编辑:肖彦资)

Study on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of Waterfront Park —Taking Longshan County Guoli River Waterfront Park Landscape Design as an Example

XU Yan-mei,SHU Hua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5, PRC)

Abstract:The waterfront green space as the strained urban land, not only play the role of the landscape, but also the more important is the function of its flood control, so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afety of the waterfront city. Taking landscape design of Longshan County Guoli River Waterfront Park as an example, its ecological corridor, gradient cross section were introduced, as well as three-dimensional landscape traffic system and waterfront plant landscape design.The example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design system of regional green space system for urban waterfront park.

Key words:waterfront park;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ecologic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5-0064-05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5.019

收稿日期:2016-03-10

作者简介:许砚梅(1970-),女,湖南娄底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通讯作者:舒 怀

猜你喜欢

生态设计
浅析生态设计在设计中的应用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生态设计推行现状与建议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案例浅析
“生态设计”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之应用探讨
生态美学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