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主义视阈下的《禁闭岛》解读

2016-06-13田烨王文

电影评介 2016年5期
关键词:泰德蒂斯人本主义

田烨 王文

电影《禁闭岛》改编自美国杰出作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由好莱坞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领衔主演,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联邦侦探泰德·丹尼尔奉命到一座孤岛上调查杀人机构,同时找到让妻子葬身火海的凶手莱蒂斯,却因此陷入重重谜团的故事。该影片于2010年上映,连续三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一举摘得多个大奖。其情节精巧,架构奇特,悬念迭生,现实与梦境、真实与假象、理性与疯狂、科学与人性错综交织,观众对于主人公的身份认知与命运预期也莫衷一是,观众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与感知能力才能够把握影片的深层蕴意,因而这部电影又被誉为“世界十大高智商电影”以及“世界十大悬疑心理电影”之一,成为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一、 剧情的人本主义架构

电影《禁闭岛》在剧情设定方面始终构建在人本主义的体系之内,无处不闪烁着人本主义的光辉。[1]故事背景被设定为1954年的波士顿海湾,联邦侦探泰德与搭档查克奉命前往海中孤岛禁闭岛执行秘密任务,主任医生考利负责协助二人的调查活动。这座岛上关押着政府抓获的犯有严重暴力罪行的重度精神病患者,泰德此行除了要调查病人逃跑的案件以外,还要暗中追查杀害他妻子的凶手莱蒂斯。但是,随着任务的展开,泰德慢慢发现,岛上看似人性化的管理下其实隐藏着惨无人道的以犯人为受体的科学实验活动,岛上的医生打算研发出能够控制大脑思维的药物,令人们丧失自控能力与自主意识,进而成为军队的绝对附庸,因此,泰德的任务也扩展为寻找岛上进行精神病人活体实验的证据。

随着任务的进行,层层迷雾也在观众面前铺展开来,岛上明明有六十七名患者,但考利却宣称只有六十六位,于是,泰德便开始寻找这第六十七号患者。正当观众困惑不解之际,考利将真相公布于众,原来泰德自己就是第六十七号患者,而他所要寻找的杀妻凶手安德鲁·莱蒂斯也正是他本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回来以后,莱蒂斯始终无法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心灵遭受着巨大的伤痛,他终日酗酒、浑浑噩噩,美丽的妻子再也不能忍受莱蒂斯的状态,精神世界走向坍塌,在一个周六亲手淹死了他们的三个孩子,莱蒂斯愤怒之下开枪打死了妻子,随后也患上了严重的人格分裂症,对社会带来很大威胁,便被送往禁闭岛救治。为了逃避现实所带来的噩梦与痛苦,他将自己假想为联邦侦探泰德,并虚构出纵火犯莱蒂斯引燃公寓害死他妻子的故事。他每天生活在虚幻之中,情绪起伏不定,岛上的很多医生与患者都受到过他的伤害,他本应接受前脑叶白质切除手术,过上如植物人一般没有自主思维却与世无害的生活,但其主治医生考利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在医院的全力配合下,与莱蒂斯上演了一场角色扮演的游戏,希望他能够借此一步步找到过往的点滴,继而回归到现实。

故事最后,莱蒂斯记起了过去发生的一切,知道之前所想的不过是自己虚构出来的梦境,考利和其他医生都为他能够康复以及角色扮演疗法的成功感到十分欣慰。但是第二天当医生们再次检查疗效是否持续时,却发现他病情再度复发,无奈之下决定让他进行手术以彻底避免社会危害。然而,就在起身离开主治医生的那一刻,故事发生了重大逆转,莱蒂斯自问道:“像行尸走肉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哪一个更糟呢?”他究竟是旧病复发,还是刻意选择以手术形式去逃避惨痛的现实,就成为了电影的核心谜团。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也具有人本主义特征。

二、 自我认知的人本主义探讨

整部电影都围绕着主人公的自我认知展开,莱蒂斯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始终陷于对于“本我”和“他我”的痛苦抉择之中而无法自拔。[2]出于对自我的人本主义关怀,主人公希望能够逃避事实,生活在自我构想的幻境之中,让自己成为集正义与人道于一身的联邦侦探,深受人们敬重;而出于对他人的人本主义关怀,主人公则愿意接受手术,丧失自控能力与自主意识,做一个没有社会危害力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莱蒂斯在战场上看到了太多生离死别,也亲手做出了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杀戮行为,战后始终抹不去心灵的创伤,失去孩子和妻子可谓雪上加霜,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使他患上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为了逃避现实,让自己免受法律的债务与道德的责罚,他为自己虚构了一个新的身份,成为正义与人道的化身,为人们排忧解难,为整个社会的人道主义事业做出贡献,而现实中的自己则被他假想为纵火杀害自己妻子的罪犯,两个“自我”相互追逐、相互竞赛,直到电影的最后部分,剧情一直按照这个模式发展,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为了侦破岛上病人逃离的案件,找到杀害妻子与公寓中其他无辜受害者的纵火犯,获取岛上进行不为法律和道德所接受的活体实验证据,减少乃至杜绝试验机构对犯人的伤害,泰德赴汤蹈火,即便身处险境也在所不辞,将人道主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结尾处,镜头借考利之口,以多个闪回将泰德的故事娓娓道来,观众这才明白考利医生对主人公实施先进的角色扮演治疗法,让他免受成为植物人之苦。泰德按照自己的推断一步一步地寻找医院阴谋的各种罪证,最后却发现种种片段都直指他的过去,梦境破碎,继而回归现实,自我认知从他我转为本我。

对于主人公而言,逃避现实、活在梦境之中,将自己虚构为救世英雄,无疑是摆脱痛苦、看到自我价值、体会自我荣誉的最有效途径。[3]但是在调查过程中,主人公发现由于现实中他的情感波动起伏极大,已经对岛上的很多医生与患者造成了重度伤害,如果继续活在梦境中,很有可能会对其他人造成致命性的伤害,于是,他选择回归自我、面对自我、承认自我。经历了一晚的挣扎之后,主人公仍旧无法承受昨日的伤痛,只得假装病症复发,从而通过手术获得自我的解脱,并彻底避免对其他人的伤害。

另外,在电影结束时,主人公那段“像行尸走肉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的话语同样发人深省。他无法背负现实生活中法律和道德上的债务,违背着自己的良心,像行尸走肉一般毫无信仰、毫无希望、毫无挂念地活着,在悲痛与自责中不能自拔,于是只得在梦境中虚构一个正义、人道的好人形象,为他人带去人道主义关怀。然而,角色扮演治疗法却让他的幻境逐个崩塌,好人形象破碎殆尽,他我的灵魂也化为泡影。综合权衡之下,主人公决定隐瞒被治愈的事实,选择通过手术让自己忘记一切,将好人的形象留存到记忆的最后一个瞬间,而他的灵魂也将带着好人形象的意识离开人世。可见,在自我认知这个问题上,主人公不愿在罪恶感与内疚感的重压之下苟延残喘,而是想要以好人的身份走向灭亡,这既是影片所传达的关于人生道路选择的哲理,也是对于主人公自我认知的人本主义探讨。

三、 对于科学的人本主义探讨

在《禁闭岛》中,医生通常对那些患有极度精神分裂症,而又脾气暴躁、情绪不定、危害性大的患者进行前脑叶白质切除手术,使之丧失自控能力与自主意识,无法再对外界事物构成威胁,这无疑是科学界的巨大进步。但是,出于人本主义考量,这种做法实际上差强人意。手术结束后,患者会失去一切记忆,像植物人一样无法思考、无法作为,只有服从其他人的安排,这与人本主义的要求完全是背道而驰。医生考利不愿看到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莱蒂斯身上,便安排了一场角色扮演游戏,所有人物身份皆按照莱蒂斯的想象而设定,以期他能够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现实中的点滴,记起从前,找回自我,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不过,考利所采取的救治方法也并非完全符合人本主义关怀的做法。“角色扮演疗法”是最先进的一种治疗手段,需要诸多人员的全力配合,也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持,也是科学发展的成果之一。考利了解发生在莱蒂斯身上的所有事情,知道他并不愿意活在现实世界之中,却不顾他的主观意愿实施角色扮演疗法,强行将主人公拉回到真实世界,让他再度面对战争所带来的无可弥补的伤痛以及失去妻子和儿女的悲痛心情。这种疗法与手术疗法,尽管都是科学发展的伟大成果,却与人本主义相去甚远。特别是影片结尾处主人公假装旧病复发后留下的那句疑问,更是将这些科学事物置于人本主义的架构之下进行批判。

四、 对于战争的人本主义探讨

莱蒂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幸存的美国士兵,他曾经亲眼目睹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相互厮杀的局面,也切实体验了纳粹集中营里面惨绝人寰的杀人过程,成堆的尸体、痛苦的表情、悲惨的故事,这一切都对他的内心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毫无疑问,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是一系列连锁性的反应,只要一个地方倒塌,其他地方都会顺势崩溃,带来更多的忧愁与伤痛。战争的阴影让莱蒂斯背负着难以卸除的精神债务,他无法忘怀战争中经历的场景,无法理性地、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世界、面对人生,只能沉溺于酒精之中度日。他的举动让妻子无法忍受,她精神崩溃并亲手淹死了三个孩子,他则在一气之下开枪将妻子打死,精神压力又增加一层,并成为“最后一根稻草”把莱蒂斯压垮,最终走向精神分裂的道路。

其实,莱蒂斯的经历恰恰是对美国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据美国国防部官方统计,很多军人在从战场上撤离回来以后会患上战后综合症,表现为精神分裂、人格失控等,仅2008年一年,因为战后综合症自杀的士兵数量高达128人,给士兵的家人、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尽管总体而言世界局势趋于平稳,但局部地区仍然战火不断,比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这些战争无一不是美国发起并参与的,而有幸在战场中存活下来的士兵中,有1/5左右患有心理疾病,包括自闭、抑郁、妄想症等,无法重新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之中。电影《禁闭岛》借美国二战老兵莱蒂斯的故事,表达了对美国士兵的深刻同情,以及对战争特别是发动战争这一行径的严厉批判和强烈指责。从人本主义视角来看,战争是痛苦的根源,唯有反对战争、拒绝战争、避免战争,才能够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与人的健康持续发展。

结语

《禁闭岛》是一部富有人本主义光辉的电影,通过对主人公莱蒂斯人生历程的阐释,深刻地传达了对于自我认知、科学发展以及战争影响的人本主义思考,指出对于自我和他我的选择应当纳入社会体系之内进行考量,不能因为自我的意愿而危及他人,对于科学发展的评判也应当辅以人本主义目光,发掘科学成果与人本主义的内在关系,同时,战争是痛苦之源,整个世界都应当竭尽全力避免一切战争形式。这三个人本主义视阈下的探讨,加之电影本身的人本主义架构,让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对自我、对人生、对世界进行哲学反思。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佛洛依德主义论评[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25.

[2]刘佳,唐斌杰.对电影《禁闭岛》的双重解读[J].淄博师专学报,2010,32(5):49-51.

[3]侯倩.寻找“真相”的旅程——对电影《禁闭岛》的福柯式解读[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泰德蒂斯人本主义
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破案“神速”
泰德的拖拉机
找找看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泰德叔叔的纸灯笼
巴尔蒂斯的绘画艺术
搞定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