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洼县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现状与思考

2016-06-13高立新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1期
关键词:农机维修技术人员监管

高立新

摘要:从维修网点分布、维修技术人员能力及配件来源3个方面,介绍大洼县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现状,探讨农机维修服务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从管理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建议,为提高全县及至全省农机维修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维修;服务;技术人员;监管;培训

中图分类号:S23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1-0077-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高效节能新型农业机械受到广大农民青睐,一些新型农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是提高农机具使用寿命、保证农机保持良好技术状态的关键。然而,目前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农机化的整体发展。全面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是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为加强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保证维修质量,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强化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

1 大洼县农机维修行业现状

1.1 农机维修网点

农机维修网点是农机维修的主力军,大洼县主要维修业务大多依靠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目前,全县在农机部门登记并参加年检的农机维修网点共有35个,绝大多数网点的技术等级属于三级,尚无一级网点和二级网点。

农机维修点大致分为4个类型:1) 专业农机修理部。持有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有取得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修理人员,有计量器具和维修设备,能够承担常用农用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及整机维护工作。2) 农机配件商店兼营维修。维修设备简单,主要业务是更换零配件,维修人员基本无证。3) 农机经销企业售后服务站。设备齐全,有维修场所和专业维修人员,修理工专业技术能力较强,专门承修自己企业销售的产品。4) 农村家庭式修理点。只有简单的维修设备(如电焊机、气泵等),修理人员基本没有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只能承担农机局部焊接、轮胎打气及一般零部件更换等简单故障维修。

1.2 农机维修从业人员

大洼县共有农机维修从业人员200多人,这些人员的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大多依靠经验向农机维修业转行。总体而言,农机维修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仅有120人,导致农机维修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技术差。

1.3 农机配件来源

目前,大洼县农机配件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规模经营的农机配件市场,配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因此配件质量一般能够保证;二是地区销售的农机配件供货商;三是农机生产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将部分维修能力较强的维修网点设为企业“三包”和售后服务点,因此可直接从企业获得专用的农机配件。 2 大洼县农机维修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专业维修点少

目前,大部分农机维修网点收入微薄,不得不兼营配件销售等业务,导致全县农机维修点普遍存在兼营现象。由于拖拉机和汽车的构造、原理相似,因此很多汽车维修网点也兼营农机维修,这给农机维修管理带来了困难。

2.2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维修人员大多是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加之较少参加专业技术培训,主要凭经验进行维修,因此维修技术水平较低,农机维修知识匮乏,且缺乏质量意识。由于这些维修人员缺乏维修高性能、高价值农业机械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取得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较少,导致全县维修人员持证率较低。

2.3 服务收益偏低

大多数农机维修以换件为主,很少或不收工时费,用工成本高。熟练修理工的月工资为3 500~4 000元,而学徒工的月工资为2 500~3 000元。在此情况下,大多数农机维修点基本靠招收学徒工难维维持经营。

2.4 市场管理手段弱化

一是大多数乡镇的农机管理职能不明确,人员配置不合理,县级农机部门与乡镇工作衔接困难。县农机管理人员在清理整顿农机维修网点时常常“单打独斗”。二是在农机执法过程中,农机部门只有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相关协调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三是农机主管部门的执法权限没有向农民广而告之。

3 提高大洼县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建议

3.1 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的日常管理

深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严格依照行政许可程序和《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的标准,审定、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做到合格一个、发放一个,坚决消除农机维修点无证经营的现象。建立健全农机维修市场监督检查制度,打击生产和经营假冒伪劣农机配件的行为。加强农机维修质量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农机维修质量提高,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主动与工商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的日常管理。

3.2 全面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

严格按照辽宁省“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标准,在全县农机维修网点中广泛开展“星级维修网点”创建活动,组成督导组对网点创建的各项工作进行深入指导和检查,努力提高各维修网点创建的积极性,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全县农机维修网点提档升级。农机管理部门组织相关科研、推广、质量鉴定等部门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修理设备和仪器,传授农机维修技术,帮助解决维修中的难题,同时加强农机维修人员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3.3 与经销品牌机具的厂家对接

鼓励村级农机维修点提供维修与零配件供应一体化服务,并争取设立“三包”服务点,把农机维修服务工作与农机销售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农民受益和企业赢利的双赢局面。

3.4 加强农机维修人员培训

一是将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学员取得职业技术资格,更好地就业和创业。二是将农机维修技术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结合起来,争取培训资金,减轻学员负担。三是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结合起来,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四是在开展农机维修人员培训时,要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员边听课、边操作。五是将农机手与生产厂家培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农机修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3.5 争取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

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争取将农机维修设备购置纳入补贴范围,对农机维修企业购置维修设备实行补贴政策,促进农机维修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提升维修能力和水平。二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精神,争取优惠税收政策,减免农机维修经营税收,减轻农机维修业户负担,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引导高标准、规模化农机维修企业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农机维修技术人员监管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农机维修中螺纹连接件的拆卸
河北省农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
健全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为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浅议某集团公司技术人才流失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煤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