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宾虹青少年时代的故事

2016-06-13

老年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舴艋画匠学画

□ 黄 骅



黄宾虹青少年时代的故事

□ 黄 骅

清同治四年(1865年),黄宾虹出生于浙江金华,这是一座江南古城,历来是人文荟萃、商业繁荣的地方。黄宾虹的父亲黄定华,就在这里以经营布业为生。黄宾虹的少年时期,正是父亲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家境较为宽裕。

《写意山水》 黄宾虹

据说,在黄宾虹四岁的时候,一天,父亲突然心血来潮,想教小宾虹识几个字,没想到他小小年纪,领悟性极强,记性也好,几天下来,已从墙上的描联上学了不少字了。这天,黄宾虹忽然张着手问父亲:“手掌的掌字怎么写。”“这个字笔画多,恐怕你还认不得。”父亲表示。“嗯,这个字里一定有个手字,大概和手字总分不开吧。”黄宾虹歪着脑袋看着父亲。父亲听了按捺不住惊喜,不住地夸奖着儿子。

从此以后,黄宾虹学字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从《山海经》等绣像插图的少年读物,到家中的各类古代藏书,他看见什么就认什么,慢慢地,阅读能力大大提高。

邻居倪易甫与父亲黄定华是好友,他不仅善书画,且精于画理。倪易甫常到黄家来观赏黄定华收藏的古书画,每当这时,黄宾虹总是侍立一旁,仔细听倪老先生论画。当他知道倪家的两位哥哥正在跟其父学画时,非常羡慕。一天傍晚,倪易甫又来到黄家,黄宾虹倚在父亲身边,直望着倪老先生发呆。倪老先生好像看穿了黄宾虹的心思,笑着问:“你想跟我学画吗?”黄宾虹认真地点了点头。倪老沉思了一下,对他说:“学画可不是件太容易的事,最关键的是要学画家的画,不要学画匠的画,要学做画家,不要学做画匠。学画要像写字一样,一笔一笔都要交代清楚,千万不能描,更不能涂抹。”接着又给他讲了几个古代画家的故事,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当如作字法,笔笔宜分明,方不致为画匠也。”

倪老的谆谆教诲,深深地印在黄宾虹的脑海中,成为了贯穿他一生的临摹思想和创作主张。黄宾虹在倪老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临摹、速写的基本功。他6岁时临摹的古人山水册曾得到倪老的大力肯定,11岁时摹刻的邓石如篆印更是使父亲惊讶不已。少年时期的黄宾虹,几乎把家藏的和能借到的古书画都临摹遍至。这种持久的绘画兴趣,为他今后的创作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父亲黄定华平时生意繁忙,顾不上儿子的学习,但是为了儿子日后的发展,他不惜重金先后聘请了邵赋清等六位先生,在家塾教授黄宾虹。从《字汇》《说文》到四书五经,黄宾虹既接受了完整的儒家教育,又具备了扎实的古文和诗词功底。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给予黄宾虹重要影响的是黄崇惺,他是黄宾虹同族的翰林老爷,又是同治十年辛未会试及第的进士,从翰林院实授为福建某县的县令。这年秋天,黄崇惺来黄定华家做客,此时正值枫叶满天红,黄崇惺指着红叶问黄宾虹是什么。黄宾虹随口引用杜牧的诗道:“这是红于二月花的枫叶啊。”这时一只蚱蜢从草丛里跳出来,黄崇惺又表示:“你可听说一种小船叫舴艋舟的典故。”“知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小舟叫舴艋,是六书象形的意思。”黄宾虹又脱口说出了李清照的词。黄崇惺听罢,对黄宾虹的对答如流大加赞赏。此后,黄崇惺到福建上任后,托人带来自己所著《劝学赘言》《凤山笔记》及重刊《潭滨杂记》等书。他为少年黄宾虹树立的是一种相对于古圣先贤更为切近的范例:“读书仕进、为文做人。”

《写意山水》 黄宾虹

清代光绪二年,黄宾虹13岁时,随父亲回原籍应童子试,结果县试榜上无名,成为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挫折。

然而,沿途黄山的美景多少冲淡了他对考试失败的沮丧。当地族人家中珍稀的金石书画,更让他流连忘返。

终于,当他想到前辈“读书仕进”的劝导,又重新鼓起勇气,14岁时,再赴原籍歙县应院试,名列高等。16岁时,黄宾虹由原籍返回金华,考取丽正、长山两书院,获奖学金。从而学画更加勤奋。

17岁那年,父亲的钱号“为人侵蚀受累”,所属的布店也被迫歇业,家境大不如前。所幸因他已获取了书院的奖学金,从而得以继续学业。从这一年直到他26岁,成为他人生不可缺少的阶段——“读书行路阶段。”

猜你喜欢

舴艋画匠学画
一起学画人脸
卖身学画(上)
学画有悟
访洪湖市珂里湾古村
学画录
瓯江舴艋船
武陵春·春晚
小画匠
自嘲三首
小画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