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介子刺楼兰事迹综理

2016-06-13高启安

关键词:事迹

高启安

(兰州财经大学敦煌文化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30)



傅介子刺楼兰事迹综理

高启安

(兰州财经大学敦煌文化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傅介子刺楼兰是西汉王朝经营西域的重要事件,对后世影响很大。虽然史料记载不多,但仔细分析刺杀楼兰王前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实施情节以及善后工作,结合傅介子本人的籍贯及成长经历,差可勾勒这次事件之所以以极小代价获得极大成功的必然,从政治、军事乃至经济的角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傅介子;刺楼兰;事迹

【丝路文史研究】(主持人:杨富学)

傅介子刺楼兰事迹,尽人皆知。但其历史背景、大国对西域小国的掌控方式、刺杀方式、刺杀成功后的善后、后人评论所反映的地缘政治、政治伦理等,仍有综合讨论之必要。

汉与匈奴的斗争,总是牵涉到夹在中间的小国。两汉期间,对西域的争夺和对丝绸之路的控制,往往是两家斗争的焦点之一。

在争夺西域控制权的斗争中,傅介子刺楼兰确实应是值得大书特书之事。

介子斩楼兰事,影响可谓大矣。从汉代起,傅介子斩楼兰事,就成了个人英雄主义壮举和国家宣威外域的代名词,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吟诵。据作者不完全统计,唐宋元明,就有过百首诗词歌赋歌颂此事。

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曹邺“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拟回”,以及陈毅“脱手斩得小楼兰”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就是代表。

有关傅介子刺楼兰事迹,详情见于《汉书》,班固载之详尽,且故事颇富传奇色彩。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一次成功斩首行动。以极小的代价,斩杀了与匈奴勾结、与汉为敌的楼兰王,汉廷悬楼兰王首于长安城北阙,大大震慑了龟兹等对汉朝持有二心的绿洲国家。扶持了亲汉政权,国名改为鄯善并迁都,汉军驻扎在国都附近,以监视、保护新任国王。从此,匈奴少了一个盟友,汉朝多了一个附属国,丝路南道畅通无阻,也使两国普通百姓免受战争之苦和生灵涂炭。从军事的角度讲,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从政治的、文化的角度,其意义更是不凡,因此功彪史册。

傅介子刺楼兰一事,研究西域事者多有所阐发。但此事只记载在史、汉两书中,无有更多材料,但仔细分析、梳理,仍有颇多可考量之情由。现依据史、汉两书记载,就相关问题稍作议论,博雅君子明鉴。

一、傅介子籍贯及经历

史料记载傅介子为“北地人”“义渠人”。

今甘肃宁县“傅家村”有傅介子祠堂(图1)。村人多姓傅,自称傅介子后人。今甘肃庆城县西有傅介子墓。这一带秦时为义渠戎所占据,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1年)灭义渠后置北地郡。故史书谓“义渠人”“北地人”。

图1 傅介子祠堂

“义渠”之名,来自于“义渠戎”。

义渠戎在秦代,曾是秦西部一个强大的戎部落,占据着大原的中心地带,并修筑城郭以自守①《史记》卷110《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2885页。,不时与秦发生战争。秦方有事于山东六国,无暇与义渠争执,多采用输子女布帛的贿赂政策②《史记》卷70《犀首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2303页。,以保持其西部边境的安定,全力对付东方。至秦昭王时,义渠与秦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此,才会发生其王与秦国的宣太后夹杂着血雨腥风的爱情故事。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③《史记》卷110《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2885页。从宣太后与义渠戎王相爱而生二子来看,两人相爱时间不短,此事不纯粹是一个爱情阴谋,但秦通过此事顺势起兵攻灭义渠戎,从而得到了“陇西北地上郡”,使这一带纳入了秦的版图。傅介子的祖先或者为义渠戎,或者为戍守边关的将士。

据说傅之得姓来源于商王武丁时的一个贤相“说”:“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④《史记》卷3《殷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第102页。

据《新唐书》:“傅氏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因以为氏,商时虞虢之界有傅氏,居于岩旁,号为傅岩,盘庚得说于此,命以为相,裔孙汉义阳侯介子始居北地,曾孙长,复封义阳侯,生章,章生叡,叡生后汉弘农太守允,字固,二子嘏、松,嘏字兰石,魏尚书仆射、阳都元侯,十一世孙奕,唐中散大夫、太史令、泥阳县男。北齐有行台仆射傅伏武,孙文杰,唐杞王府典军。”⑤《新唐书》卷74上《宰相世系表》,中华书局,1975年,第3154页。从傅介子在刺楼兰前所历职官看,他应该娴于放牧,具有牧业方面的知识,这与北地长期以来是优良牧场、于此地发迹者多从事畜牧业有关。如东汉名将马援,就因在北地放牧而发迹。

《史记》:“傅介子,家在北地,以从军为郎,为平乐监。”⑥《史记》卷20《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华书局,1959年,第1060页。

葛洪《西京杂记》曾记载傅介子少年即有大志,不满足于充当儒生:“傅介子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叹曰:‘大丈夫当立功绝域,何能坐事散儒!’后卒斩匈奴使者,还拜中郎。复斩楼兰王首,封义阳侯。”⑦〔晋〕葛洪《西京杂记》卷3,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128-129页。

傅介子少年时期曾从人读书,或因出身北地、与西北少数民族有所接触,懂匈奴语,具有与游牧民族打交道的经验,所以从军后很快升为郎官。

《汉书》记载在出使大宛、问责楼兰、龟兹前,傅介子的职务是“骏马监”。则其职事或与其出身北地、地近匈奴、熟知养马有一定关系。

傅介子从军后的“郎”官,应以其所长,为皇室掌守门户,或出充车骑,或执戟宿卫①“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二千石。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汉〕班固撰《汉书》卷19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中华书局,1962年,第727页。)。

按《西京杂记》的说法,傅介子从军时为郎官,后因在龟兹斩杀匈奴使者有功,拜为中郎,其秩由三百石升为六百石。

傅介子第一次出使西域时为骏马监,顺道奉诏责问龟兹、楼兰。由于他说服龟兹王、楼兰王承认了错误,并率领随从在龟兹攻杀了匈奴使者,回到长安后升任为“平乐监”。

《资治通鉴》谓“平乐监,监平乐观”②《资治通鉴》卷23,中华书局,1956年,第772页。。平乐观又谓“平乐苑”“平乐馆”。汉高祖时建,汉武帝增修,在上林苑。

薛综注《西京赋》谓平乐馆为“大作乐处”③〔东汉〕张衡著、张震泽校注《张衡诗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9页。,亦可一窥作为管理者的傅介子之长处。

汉武帝曾在此举办声势浩大的角抵活动,京师百姓都可来观看:“之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④《汉书》卷6《武帝纪》,中华书局,1962年,第198页。

平乐馆中还可以举办赛马活动。霍光的儿子霍禹、侄孙霍山等曾在平乐馆赛马:“而禹、山亦并缮治第宅,走马驰逐平乐馆。”⑤《汉书》卷68《霍光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2950页。

张衡《西京赋》中,对“平乐馆”有描述,现不惮冗长,节取相关如下,可知傅介子作为“平乐监”的职事:

既定且宁,焉知倾陁?大驾幸乎平乐,张甲乙而袭翠被。攒珍宝之玩好,纷瑰丽以侈靡。临迥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乌获扛鼎,都卢寻撞。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华岳峨峨,冈峦参差。神木灵草,朱实离离,总会仙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洪涯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复陆重阁,转石成雷。礔砺激而增响,磅盖象乎天威。巨兽百寻,是为曼延。神山崔巍,欻从背见。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怪兽陆梁,大雀踆踆。白象行孕,垂鼻磷囷。海鳞变而成龙,状婉婉以蝹蝹。舍利颬颬,化为仙车,骊驾四鹿,芝盖九葩。蟾蜍与龟,水人弄蛇。奇幻倏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雾杏冥。画地成川,流渭通泾。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尔乃建戏车,树修旃。侲僮程材,上下翩翻。突倒投而跟絓,譬陨绝而复联。百马同辔,骋足并驰,橦末之技,态不可弥。弯弓射乎西羌,又顾发乎鲜卑⑥〔东汉〕张衡著、张震泽校注《张衡诗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7-78页。。

可见平乐馆为皇家娱乐之场所,其娱乐项目有角抵、扛鼎、跳丸剑、动物杂技、玩蛇、魔术、吞刀吐火、射箭等等,许多为域外传入之术。傅介子任其职,显然考虑到了他牧马经历及与西域等少数民族打交道经验的长处。

傅介子生卒年不详,《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谓死于元康元年丙辰(公元前65年)⑦吴海林《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7页。。按傅介子于元凤初年以骏马监被派往大宛,顺便到龟兹、楼兰问责二国,元凤只有6年(公元前80—前75年),往刺楼兰王为元凤四年,介子从军后升任郎官,由郎官升任骏马监,则介子从军当在元凤前。如以介子14岁到20岁间弃觚从军,则应当在始元(公元前86—前81年)期间,如以元康元年去世,则介子大约活了四十多岁。

关于傅介子的墓葬,史料多载。

“不窋冢,在府城东,碑久剥落,尚有片石。傅介子墓,在府西”⑧〔宋〕潘自牧编《记纂渊海》卷24,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30册,1986年,第557页。。

“傅介子墓,在府城西二里”⑨〔明〕李贤等修撰《明一统志》卷36,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2册,第911页。。

“义阳侯傅介子墓在安化县西七里,明正徳间郎中都穆立碑表墓”①〔清〕许容等纂修《甘肃通志》卷25,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57册,第656页。。

“不窋陵、庆阳东山;傅介子墓,西山”②〔清〕许容等纂修《甘肃通志》卷47引李梦阳《华池杂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58册,第663页。。

除墓外,清代河南罗山县还存有义阳侯庙。

“义阳侯庙,在罗山县西,建城保祀汉义阳侯傅介子”③〔清〕穆彰阿、潘锡恩等纂修《大清一统志》卷168,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7册,第405页。。

“义阳侯庙,在罗山县治西,祀汉义阳侯傅介子”④〔清〕王士俊等修《河南通志》卷48,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37册,第40页。。

在今甘肃省庆城县西源的石马坳有汉义阳侯傅介子墓。墓前原有石马、石羊、石虎、石人各一对,并有明武宗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游击将军张恒刻立的墓碑,碑文由吏部郎中姑苏都穆书写。石马坳因墓前有石马而得名,目前是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庆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今仅存石马和一个石虎(图2),其他皆不存,墓也被平为耕地。其中的石马使我们想起同在汉代抗击匈奴战争中立有功勋的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雕(图3)。果若是汉代石雕,则其历史和艺术价值不可小觑。

图2 位于庆城县西源石马坳的傅介子墓石雕马、石雕虎

图3 霍去病墓马踏匈奴石雕

二、刺楼兰前汉与楼兰的关系

傅介子刺楼兰前,汉与楼兰的关系,《汉书》记载得颇为详细:“初,武帝感张骞之言,甘心欲通大宛诸国,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楼兰、姑师当道,苦之。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汉使多言其国有城邑,兵弱易击。于是武帝遣从票侯赵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击姑师,王恢数为楼兰所苦,上令恢佐破奴将兵,破奴与轻骑七百人先至,虏楼兰王,遂破姑师,因暴兵威以动乌孙、大宛之属。还,封破奴为浞野侯,恢为浩侯。于是汉列亭障至玉门矣。楼兰即降服贡献。匈奴闻,发兵击之,于是楼兰遣一子质匈奴,一子质汉。后贰师军击大宛,匈奴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时汉军正任文将兵屯玉门关,为贰师后距,捕得生口,知状以闻。上诏文便道引兵捕楼兰王,将诣阙,簿责。王对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上直其言,遣归国。亦因使候伺匈奴。匈奴自是不甚亲信楼兰。征和元年楼兰王死,国人来请质子在汉者,欲立之。质子常坐汉法,下蚕室宫刑,故不遣报。曰:‘侍子天子爱之,不能遣。其更立其次当立者。’楼兰更立王,汉复责其质子,亦遣一子质匈奴。后王又死,匈奴先闻之,遣质子归,得立为王。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天子将加厚赏。楼兰王后妻,故继母也,谓王曰:‘先王遣两子质汉,皆不还,奈何欲往朝乎?’王用其计,谢使曰:‘新立,国未定,愿待后年入见天子。’然楼兰国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儋粮,送迎汉使,又数为吏卒所寇,惩艾不便与汉通,后复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其弟尉屠耆降汉,具言状。”⑤《汉书》卷96《西域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3876-3878页。

由于楼兰当丝绸之路南道,自张骞凿通西域以后,汉向西域甚至更远的国家大量派遣使者,但此时,西域绿洲小国,多在匈奴兵威之下,因此,汉使节为了避开匈奴,主要走丝绸之路南道,这就是经敦煌、白龙堆(中心区的确切位置是东经90度,北纬40度50分①穆舜英《神秘的古城楼兰》,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60页。)、楼兰,顺塔里木盆地南缘西去的这条道。作为“寄田仰谷旁国”、只有一万多人的绿洲小国,为使节提供后勤保障成了楼兰难以承受的巨大经济负担,加之使节索要无度,吏卒蛮横,因此,楼兰更多时候倒向临近的匈奴,为匈奴提供汉及他国使节的情报,并因此发生了劫杀使节、抢掠贡献财物的事。

虽然汉帝封傅介子的诏书说楼兰王安归“甚逆天理”,但根据傅介子责问楼兰时的对话,可知攻杀使节及抢夺财物者,并非楼兰人,而是匈奴人。因此傅介子才说“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楼兰王安归虽然倾向匈奴,但尚未表现出和汉决绝的态度,也未做出遮杀汉使的行为,应当说安归罪不至诛。傅介子可能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一开始主张前往龟兹行刺。之所以选择安归为刺杀对象,显然是霍光认为楼兰国弱人少、地近敦煌、容易成功的缘故。

上述记载还说明,驻兵敦煌的任文曾经俘虏过安归的父亲老楼兰王,对“将诣阙,簿责”,诸家有数种解释,颜师古注为“以文簿一一责之”②《汉书》卷96上《西域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3877页。。则楼兰王曾被俘虏至长安。从其回答簿责看,其王甚有辩才,能在两个大国间寻求平衡以保平安,应该是一位贤明的君王。

由于匈奴地近楼兰,在“降服”汉朝前,匈奴可能一直向楼兰征收赋税,送质子分别到匈奴与汉说明,楼兰王的某位夫人可能为安归后母,也可能为匈奴人,在匈奴兵威之下,楼兰倒向匈奴的倾向更明显一些。

刺杀的动机和目的,除了报复楼兰为匈奴提供情报,遮杀汉使与所经外国使者、劫夺财物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傅介子所说的“以威示诸国”“宣威异域”,震慑丝路沿线其他绿洲小国。

三、傅介子第一次出使西域

傅介子第一次以骏马监出使西域,其出使国为大宛。虽然史料将主要叙述内容放在问责龟兹和楼兰,但他真正的使命却非如此。

大宛自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李广利二次西征后,与汉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外交关系。到了汉昭帝元凤初期,傅介子求使大宛,其主要使命应该与其职事“骏马监”有关。

“骏马监”是汉朝太仆下位置次于骏马令丞的与皇家马厩有关的官员,负责皇室骏马的饲养和训练。由于汉武帝好马,太仆一系,在汉武帝时代有着不同一般的地位,不少重要官员出身于太仆。如公孙敖、金日磾等。此次傅介子出使大宛,应该还与汗血宝马有关。这就是汉与大宛先前达成的和约:“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宿离宫馆旁,极望焉。”③《汉书》卷96上《西域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3859页。到了昭帝时,应不再求取苜蓿、葡萄种,因此,傅介子此次自求出使大宛,或者是大宛未能如期履行此和约,前往督责,或者是大宛每年贡献的汗血马需要汉朝使节前来接收。

傅介子的行经路线是,穿越河西走廊,过敦煌,经楼兰,至龟兹,到大宛,正是丝绸之路南道,缘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这是西汉时期最繁忙的一条东西道路。

《汉书》却以更多笔墨记载了傅介子问责龟兹与楼兰王事。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④《汉书》卷70《傅介子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3001页。。从《汉书》叙述中,可知傅介子一行先到楼兰,问责楼兰王,楼兰王不得已告诉了匈奴使节将从乌孙道过龟兹。傅介子到龟兹,问责龟兹王,龟兹王亦服罪。从大宛返回后,恰值匈奴使者在龟兹,傅介子遂率领随从斩杀了匈奴使节。

此次傅介子奉诏责问,其事由应是楼兰提供信息,协助匈奴攻杀汉朝、安息、大宛使节,劫夺使节节印、献物。其事在汉昭帝封赏傅介子等的诏书中有记载。

元凤六年正月《封傅介子义阳侯诏》谓:“楼兰王安归常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①《汉书》卷70《傅介子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3002页。

四、傅介子刺楼兰的策划

据黎虎先生研究,汉代外交决策一般为“御前公卿会议”“御前中朝会议”“御前公卿将军大议”数种②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15页。。关于傅介子前往西域刺杀楼兰王的行为,《汉书》所载为“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③《汉书》卷70《傅介子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3002页。。“元凤四年,大将军霍光白遣平乐监傅介子往刺其王”④《汉书》卷96《西域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3878页。。“白遣”一词,《汉书》数有载。颜师古谓:“白,谓白於天子也。”⑤《汉书》卷29《沟洫志》,中华书局,1962年,第1688页。黎虎先生将其归于“权臣专决”⑥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2—43页。,大致不错。此时,汉昭帝17岁,完全能够决策,因前往暗杀,保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且楼兰国质子、国王安归的弟弟尉屠耆居住长安,如果处事沸扬,一旦走漏消息,则必将失败。所以,只有傅介子、霍光、汉昭帝三人知晓。故史书谓之“白遣”。

先是傅介子出使大宛,曾奉诏问责楼兰、龟兹。大概龟兹王防备比较松懈,而楼兰王警惕性较高,护卫比较严整。这从楼兰王一开始不接见傅介子、以致刺楼兰的行动差点失败即可证明。因此,傅介子将刺杀对象选择为龟兹王。但霍光考虑到龟兹路途遥远,如行事不密,或有泄漏则面临失败。且楼兰靠近敦煌,霍光可能还考虑到了行刺成功后的撤退问题。毕竟万里行刺,入不测之地,取国王之首,凶险难料。

中国古代的刺客行刺,必采取办法接近被刺对象,诱对象以所欲、所好。如荆轲刺秦、专诸刺僚,前者诱以土地城池,后者诱以美食。傅介子刺杀楼兰王,也采用以其所最需为诱饵。《汉书》谓“金币”“锦绣”。此“金币”,透露出位于塔里木南缘的楼兰国,由于贸易的关系,来往有不少东西方的商人,汉代和西方的货币在这里流通的现实。在楼兰等塔里木南缘汉代古城,曾多次发现汉代五铢钱亦可证明⑦楼兰古城及城郊古墓中,曾发现榆荚半两钱、五铢钱、小五铢、剪轮五铢等西汉时期钱币。见新疆楼兰考古队《楼兰古城址调查与试掘简报》,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1—102页;新疆楼兰考古队《楼兰城郊古墓群发掘简报》,穆舜英、张平《楼兰文化研究论集》,第110页。。穆舜英先生认为“人们在楼兰城内,使用着汉朝的五铢钱币和中亚各国的钱币,用来购买他们所喜爱的商品”⑧穆舜英《神秘的古城楼兰》,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6页。。如1979年6月在楼兰古城发现过一枚贵霜王朝时期的铜质钱币⑨穆舜英《神秘的古城楼兰》,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5页,图见本书插图。。至于傅介子所携带的“金币”究竟是汉武帝所铸造的“金饼”(汉武帝所铸金饼、麟趾金等,各地多有发现。西安市杜陵1号陪葬坑曾出土金饼;河北省定县中山怀王刘修墓曾出土有麟趾金、马蹄金等⑩大阪市立美术馆、读卖新闻大阪本社编集《よみがえる漢王朝》第91、92、93图,[日]株式会社便利堂,1999年。;荥阳京襄城亦曾发现汉代金币○11于晓兴《荥阳京襄城发现汉代金币》,《中原文物》,1980年第3期,第26页。),还是普通的五铢钱?从傅介子为楼兰王展示所携带的礼物度之,除了普通钱币外,还应有真正的金币和其他珍贵物品。

汉武帝曾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铸白金。《史记·平准书》:“又造银锡为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曰‘白选’”○12《史记》卷30《平准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1427页。。

汉武帝时期,所派出使节,均携带金币锦绣,用以赏赐外国或疏通关系,甚至在西域形成了“羡慕汉家物”的流风。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两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遣之他旁国①《史记》卷123《大宛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3168页。。

汉武帝时,曾派壮士车令携带千金及黄金所铸马前往大宛求取汗血宝马。以此推之,傅介子所赍金币,应以显示贵重者为主,丝绸当然不可缺少。这样才能起到诱惑作用。

五、刺杀楼兰王的过程

关于傅介子刺杀楼兰王的过程,《汉书》记载得较为清楚。傅介子等一行到楼兰后,楼兰王或因傅介子曾责问过他,或因警惕性较高,避而不见。傅介子等只好佯为西行。到达边境后,将所携带的礼物展示给翻译,告诉翻译,这些礼物本来是天子赏赐给楼兰王的,既然楼兰王不愿见,只好继续西行,送给他国了。楼兰的翻译将这些情况告诉国王安归,安归贪图黄金、锦绣,从国都来到边境上,与傅介子等宴饮,傅介子复将礼品展示,取得了安归的信任。安归大醉后,傅介子称有重要事情相告,安归因大醉放松了警惕,即随介子到另一帐中,两名勇士应该埋伏在另一帐篷进门的两侧,安归随傅介子一进门,两名勇士从身后同时刺向安归,刀尖从胸口透出,当即死亡。而安归的随从未敢前来搭救,纷纷逃走。两名直接持刃刺杀者,后来也升官为侍郎。

历代刺客的刺杀行为,鲜有能保全性命、完身而退者。如上举之专诸刺僚、荆轲刺秦、聂政刺杀侠累等。此次傅介子刺杀楼兰王能全身而退,要在傅介子不仅勇敢、机智,抑或与当时的具体情况有关。安归的随从未敢上前,或是因为事情发生在楼兰边境,安归贪图汉朝财物而前来,所带警卫不应很多,而傅介子一行人员亦应不少。加上“汉兵方至,毋敢动,自令灭国”的威胁,楼兰贵族只好听任傅介子割下安归的头颅,从容离开。此次刺杀行动,得以完成使命、安全离开而圆满结束。

如果说前往刺杀经过周密策划的话,那么,具体施行过程中一波三折,应该归因于傅介子根据情势变化的临机处置,事情的结局比在楼兰国都施行好得多。这反映了傅介子坚毅、冷静、沉着、果敢、机智的品格。

六、刺杀楼兰王安归后的善后工作

关于傅介子刺杀楼兰王后的善后工作,《汉书》亦记之颇详:“介子遂斩王尝(安)归首,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封介子为义阳侯,乃立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赐以宫女为夫人,备车骑辎重,丞相[将军]率百官送至横门外,祖而遣之。王自请天子曰:‘身在汉久,今归,单弱,而前王有子在,恐为所杀。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于是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填抚之,其后更置都尉。伊循官置始此矣。”②《汉书》卷96上《西域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3878页。

傅介子刺杀成功后,威胁楼兰国汉兵不日将至,得以持安归首级从容离去。

但东汉人荀悦所著《前汉纪》卷16有另外的说法:“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大矣。天子遣我诛王,当更立太子前在汉者。汉兵方至,无敢动,动则灭国矣。’遂立其王子安师,持斩王首,归悬北阙,封介子为义阳侯。”③〔汉〕荀悦、〔晋〕袁宏著,张烈点校《两汉纪:〈汉纪〉,中华书局,1962年,〈后汉纪〉》,中华书局,2002年,第284页。

是说介子立王子安师后才离去。此说与《汉书》所记不符。

如果傅介子立安师王子,是立为王呢,还是让其临时负责?从“当立太子前在汉者”分析,应该为临时负责。此“安师”,恐正是尉屠耆担心的前王的儿子,于尉屠耆为侄子。荀悦所言或实有其事。如是,则霍光与傅介子在策划时就考虑到了刺杀成功后的人事安排:这就是扶持在汉廷作人质的尉屠耆为国王。安归与尉屠耆应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就是汉廷敢于扶持被杀死国王的兄弟为国王的原因。以傅介子之官职,应无权擅自立一国之君。

安归其人与尉屠耆同时为人质,一质于匈奴,一质于汉廷。根据老国王在两个大国间寻找平衡、且将安归送到匈奴为人质分析,安归的母亲或为匈奴女人。在老国王死后,匈奴迅速送安归即王位,说明他们的关系不单是人质这样简单。

但“師”与“歸”字形相似,“安师”或为“安归”之讹。荀悦记错。

《汉书》记载为“驰传诣阙”,则安归首级以驰传的方式先期到达长安,悬首北阙。

关于“悬首北阙”,史家曾予以研究①林梅村《楼兰国始都考》,《文物》1995年第6期,第79-85页;李吟屏《悬挂楼兰王首之北阙考》,《文物》1995年12期,第59-60页;徐畅《西汉长安城未央宫北阙的地理位置及政治功用》,《四川文物》,2012年4期,第51-58页。,认为“头悬于北阙”是一种外交威慑。不单楼兰王安归头颅悬之北阙,汉代史籍曾记载南越王、匈奴郅支单于、大宛王毋寡头颅亦曾悬之北阙②事可考者,郅支单于、大宛王首级曾被悬于北阙(“获王首级,珍怪之物毕陈于阙。”《汉书》卷61《李广利传》,第2703页)汉武帝时,南越相吕嘉叛乱,据《汉书》:“得吕嘉首,以为获嘉县。”(《汉书》卷6《武帝纪》,第188页),悬于北阙者,应非南越王首。诸使节夸大为“南越王首”,以炫耀震慑。。

王静《汉代蛮夷邸论考》认为“未央宫北阙与藁街相对,将四夷之首悬于北阙与悬于蛮夷邸的收效一样,能够对四夷起到警戒的作用”③王静《汉代蛮夷邸论考》,《史学月刊》2000年第3期,第37-43页。。宋人程大昌《雍录》卷八“藁街”条:“藁街,武帝斩南越王,傅介子斩楼兰王,皆垂其首北阙。北阙,未央北门也。陈汤斩郅支单于,上疏乞垂之藁街蛮夷邸间。诸家无言藁街之在何地者。唐都亭驿即蛮夷邸矣。在朱雀街西,与鸿胪寺近。”④〔宋〕程大昌撰,黄永年点校《雍录》卷8“藁街”条,中华书局,2002年,第161页。此之“北阙”正对“藁街”,“藁街”中有“蛮夷邸”,悬头颅于藁街者,意震慑蛮夷邸内居住者。

除悬首北阙、以震慑外族外,对楼兰的处置是改楼兰国为“鄯善国”,册立在长安的楼兰王子尉屠耆为王,赐宫女为夫人,为刻印,以隆重仪式送其归国。尉屠耆担心势单力薄,为前王子所杀,请求汉朝派军队护送,并在伊循城驻兵,作为倚重。

七、后世对刺楼兰行动的争议

对傅介子刺楼兰行为的评价,一直是正面的。刺楼兰王的行为,本来是一次刺杀行动。《史记》记为“刺”或“杀”;而《汉书》则记为“诛斩”或“斩”。一字之差,反映了时人的两种认识。到了宋代,开始有不同看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司马光。

臣光曰:王者之于戎狄,叛则讨之,服则舍之。今楼兰王既伏其罪,又从而诛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怀矣。必以为有罪而讨之,则宜陈师鞠旅,明致其罚。今乃遣使者诱以金币而杀之,后有奉使诸国者,复可信乎?且以大汉之强而为盗贼之谋于蛮夷,不亦可羞哉!论者或美介子以为奇功,过矣⑤《资治通鉴》卷23,中华中局,1956年,第773页。。

宋高宗时期髙闶所撰《高氏春秋集注》则直称其行为“危害不浅”,应以矫制罪处罚:“至如陈汤、傅介子之徒,皆有矫制之大罪于王法,当诛,反取先儒义断之,乃悉以为功而受封赏,是其为害不浅也。”其理由是“先儒谓大夫出境,有可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此乃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得以便宜从事,所谓使于四方而能专对者也。若本无此命而欲专之,是教后世人臣矫命窃权不恭之大者,非可以为法也。”⑥《高氏春秋集注》卷10,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51册,第334页。

宋人黄震更斥为“盗贼之行”:“介子赍金帛诱楼兰而刺之,使堂堂大汉无故行盗贼之行于夷狄,惜哉!彼小人兮,又何翅蝶蝥之靡而已。”⑦〔宋〕黄震撰《黄氏日抄》卷47,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8册,第301页。

宋人之论,可谓迂腐。属于被毛泽东主席批判过的宋襄公的“蠢猪式的仁义道德”⑧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45页。。“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当以国家利益为上。且不说傅介子乃是奉王命前往刺杀,不存在所谓矫制。即便“矫制”,奔赴万里,深入不测,机会稍纵即逝,当机立断处置。古代专制集权社会里,一个君主的去留,不仅影响到政权的政策,甚至可导致国家的颠覆。斩首行为,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不仅汉朝“不烦师众”,也使楼兰百姓免受刀兵之苦。司马光讥为“盗贼之谋”,黄震斥为“盗贼之行”,过矣!

宋人反对采用这样的斩首行为,与宋代学术及外交指导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明人王夫之则认为对没有信用者不存在所谓“信用”问题:“楼兰王阳事汉而阴为匈奴间,傅介子奉诏以责而服罪。夷狄不知有耻,何惜于一服,未几而匈奴之使在其国矣。信其服而推诚以待之,必受其诈;疑其不服而兴大师以讨之,既劳师绝域以疲中国,且挟匈奴以相抗,兵挫于坚城之下,殆犹夫宋公之自衄于鸿也。傅介子诱其主而斩之,以夺其魄,而寒匈奴之胆,讵不伟哉!故曰:夷狄者,歼之不为不仁,夺之不为不义,诱之不为不信。”①〔清〕王夫之著、舒士彦点校《读通鉴论》卷4,中华书局,1975年,第87—88页。

八、结语

虽然笔者认为安归罪不至诛,但刺杀安归的行为,毕竟关系到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与匈奴争夺对丝路的控制权,处在夹缝中的楼兰王安归,充当了大国争斗的牺牲品。虽有些冤,也无可奈何了。

傅介子能成功地刺杀楼兰王,与他善于计谋、长于辩说、有过人的胆略及能随机应变有一定关系。从傅介子问责楼兰、龟兹王,两国皆“服罪”的结果看,傅介子其人还应雄辩,威严凛然,相貌亦当雄壮。楼兰王第二次不愿见,应与第一次问责之严厉有关。

傅介子的时代是一个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汉武帝奋击匈奴,开疆拓土,凿通丝绸之路的英雄壮举,也激励、造就了一批崇尚立功西域、慕万里封侯的时代英雄。傅介子无疑是其中的突出者。这些人的性格特点与自身条件,史书记载虽少,尚可一窥,如陈汤“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②《汉书》卷70《陈汤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3010页。;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③《史记》卷123《张骞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3159页。。赵充国“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④《汉书》卷69《赵充国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2971页。。常惠“少时家贫,自奋应募。”“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⑤《汉书》卷70《常惠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3003、3005页。。郑吉“为人强执,习外国事”⑥《汉书》卷70《郑吉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3005页。“喜奇功”、敢于冒险是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其立功西域,多自告奋勇,“求使外国”。从傅介子弃觚从军到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都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冒险性格。而临机主张、行事果决,不受条条框框限制,卒成奇功,成为后世效仿、尊崇的英雄。

班固在诸立功西域者传记后有一段话,认为这些人的英雄气概或与其出生地有一定关系。现录如下,以为本文结尾:

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将军白起,郿人,王翦,频阳人。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襄武亷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其余不可胜数。何则?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髙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⑦《汉书》卷69《赵充国辛庆忌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2998—2999页。。

(责任编辑:赵旭国)

Survey of Fujiezi’s Assassination of the King of Loulan

GAO Qi-an
(Institute of Duhuang Culutre,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zhou 730030,China)

Abstract:Fujiezi’s assassination of the King of Loulan was an important event in the Han dynasty and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to later ages.Although there were not many records about the details of the assassination in the literatures,it could be depicted by considering the background,decision-making process,and its aftermath. In view of Fujiezi's origin and life experience,this event of a big success at a minimum expence is inevitable,which is of crucially political,military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

Keywords:Fujiezi;assassination of the King of Loulan;story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04(2016)02-0001-09

[收稿日期]2015-10-15[网络出版时间]2016-04-08 1:03

[作者简介]高启安(1957-),男,甘肃景泰人,兰州财经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敦煌学、丝绸之路饮食文化及地方史研究。

猜你喜欢

事迹
石景山区总工会组织召开劳模事迹宣讲活动
国企工匠——北京城建集团首届“城建工匠”事迹展示(三)
人物与事迹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史语所李庄时期事迹史料之一
《青史演义》中“唐古特”事迹探源
元代东迁不花刺人买述丁事迹补考
明辽阳副总兵黑春事迹考略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