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红外吸收式CO2传感器
2016-06-13李秀茹沈广楠
李秀茹, 齐 娜, 沈广楠, 孙 权, 黄 刚, 钱 力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四十九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北京 100049)
高稳定性红外吸收式CO2传感器
李秀茹1, 齐娜1, 沈广楠1, 孙权1, 黄刚2, 钱力2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四十九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北京 100049)
摘要:提出了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红外吸收式CO2传感器,针对长时间运行、无法定期校准的实际应用特点,着重从提高传感器长期稳定性方面进行研究。该传感器利用高精密机械加工和高精度温度补偿等技术提高红外CO2传感器稳定性,经过1 000 h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在不需要开机自校准的情况下,输出电压稳定在±1.53 %FS。从而实现了传感器精度高、可靠性高、长期稳定性好的特点。
关键词:CO2传感器; 稳定性; 温度补偿
0引言
CO2是大气中有毒有害气体中的重要成分之一[1],对其进行监测与治理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监测问题。基于红外吸收原理气体浓度分析仪自应诞生以来得到快速的发展,在气体检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经国内外CO2传感器产品对比发现,产品中少有对于长期稳定性指标的考察,文献[3]提出的《光谱吸收式气体传感器探测电路的设计和实现》中仅有10 h稳定性实验的研究,但10 h的稳定性研究不足以满足特定环境下CO2浓度值稳定性的考察。且国内外的文献中CO2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均在2 %~3 %左右[4],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因此,研制和开发红外吸收式CO2分析仪对提高CO2气体检测监控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5]。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稳定性的红外吸收式CO2传感器。利用高精密机械加工和高精度温度补偿等技术提高红外CO2传感器的稳定性。通过1 000 h的测试研究表明,传感器在保证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条件下,实现了较高的长期稳定性。
1红外吸收式CO2传感器原理
红外CO2传感器工作的理论依据是朗伯—比尔定律[6]
I=I0e-g(λ)CL,
(1)
式中I0为入射光强,I为出射光强,C为单位面积分子数的线密度,L为红外光透射的空间长度。g(λ)为吸收系数,与环境压力、温度、气体种类、入射光的光谱波长等因素有关系。本系统采用单束双波检测原理,检测信号和参比信号的输出电压分别为
UCO2=KCO2I0,
(2)
Uref=KrefI0,
(3)
式中KCO2,Kref分别为两通道的系统参数,该参数与滤光片的透射率和探测器的灵敏度有关。
对于确定的系统,在同一时间两个通道接收到的光强是相同的,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
(4)
式(4)经过变换,可得CO2气体浓度为
(5)
对于确定的系统,参数KCO2,Kref与吸收系数g(λ1) 以及气室长度L都是固定的,并且UCO2,Uref可以通过测量得到,所以,可以将式(5)作为CO2气体浓度检测的理论依据。
2传感器探头设计
传感器探头内部装有红外光源、气室、探测器、补偿传感器以及外壳组成,通过转接电缆与调理电路连接。传感器探头结构框图见图1。其中,光源和探测器采用压套方式与气室集成为一整体,并用胶密封以减小死区气体的影响。外壳同时兼具安装固定与散热的作用[7]。
图1 传感器探头结构框图Fig 1 Structure block diagram of sensor probe
2.1红外光源选型
红外光源是传感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产生红外辐射。红外光源应具有辐射强度高、寿命长、辐射功率稳定、力学性能好、可在小尺寸的面积上发光(近似点光源),其峰值发光波长应控制在CO2气体吸收峰4.26 μm附近。本设计采用ReflectIR-P1S光源,该光源的光谱范围为2~5.25 μm,最大输入功率1.7 W。
2.2探测器选型
红外探测器是完成光/电转换的关键部件之一,它除了应具有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体积小、重量轻等性能,还应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另外,本设计采用双窗探测器,选用PerkinElmer公司生产的TPS2534双通道热电堆探测器。
此探测器采用TO—5封装,全封闭镍金属外壳,内部充干燥N2。该探测器具有两个独立的红外探测窗口,分别安装有4.26,4.0 μm滤光片,用于接收CO2通道光强和参比通道光强。
此外,TPS2534内部集成了100 kΩ NTC热敏电阻器,其热容低,响应速度快,且与探测器一同集成到气室中,能够作为温度补偿传感器对气室内温度进行实时测量,为温度补偿提供依据。
2.3气室设计
气室是存储CO2气体样本的空间,并提供一个能够让光与CO2气体相互作用的环境[8]。传感器采用集成式(旁流式)气室结构,如图2所示。气室为圆桶形,两端密封,与光源、探测器集成在一起,仅提供一个进气口和一个出气口,所以,不易受力学环境干扰。气体流向与红外辐射的传播方向一致,使入射光与气体有充分的作用时间,增加吸收程度,提高传感器灵敏度。要求气室内壁的化学稳定性要高,不吸收红外辐射,也不吸附气体、尘埃和水,因此,选用黄铜材料加工气室,加工时保证内壁粗糙度Ra不低于0.04,且进行镜面加工,此外,气室的中心轴线尽量与红外辐射平行,以减小反射造成的能量损失。气室内壁镀金,提高其化学稳定性与反射率。
图2 气室结构示意图Fig 2 Structure diagram of air chamber
3系统调理电路设计
调理电路由光源驱动模块、信号前置放大与差分模块、零点与灵敏度调节模块,以及温度补偿模块组成。光源驱动模块为光源提供恒定的电流信号,使光源输出稳定的光信号。信号前置放大与差分模块将探测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再通过减法运算消除光源波动等因素带来的干扰。零点与灵敏度调节模块将输出电压值调节到指定范围内。温度补偿电路是使传感器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输出稳定的电压值。调理电路组成见图3。
图3 调理电路框图Fig 3 Block diagram of conditioning circuit
3.1光源驱动电路设计
光源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与可靠性,光源的稳定性容易受到温度、电流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温度升高不仅使输出的光功率下降、影响波长的稳定,而且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掉的话会造成光源性能恶化,寿命减短。因此,本设计采用脉冲调制,可有效提高光源的发光效率,降低功耗,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此工作模式会减少探测器、放大器和其它元件的寄生热,提高传感器信噪比和稳定性。光源驱动电路如图4。
图4 光源脉冲驱动电路图Fig 4 Circuit diagram of pulse driver of light source
3.2温度补偿电路设计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环境温度、光源辐射温度、待测气体压强等均会发生改变,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对传感器进行补偿才能解决1 000 h长期稳定性问题。常规的温度补偿只将热敏电阻器RT以电桥的方式加入到电路中,并转换成随温度变化的电压值,进行零点的温度补偿。本系统设计的传感器在此基础上对灵敏度进行了温度补偿,即将热敏电阻器RT以调节放大器放大倍数的方式跨接到放大器负输入端和输出端,如图5所示。通过对环境温度的补偿处理消除了传感器零点、灵敏度受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图5 温度补偿电路图Fig 5 Circuit diagram of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4实验标定与测试
在实验的标准大气压下,分别向传感器气室中通入流量为(1.5±0.2)L/min的5种不同CO2浓度的气体(包括高纯N2和0.3 kPa CO2/N2气体),通过实验测量不同浓度CO2气体的输出电压值,得到对应数据。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通入高纯N2的浓度误差为0.02 %,浓度为0.3 %的CO2/N2气体浓度误差为0.01 %,浓度为1.0 %的CO2/N2气体浓度误差为0.03 %,浓度为2.0 %的CO2/N2气体浓度误差为0.01 %,浓度为3.0 %的CO2/N2气体浓度误差为0.03 %。因此,CO2传感器的精度可达1 %。
表1 标定与测试结果
将传感器置于密封压力罐中,先将压力罐抽气体,使罐内气压不大于20 kPa,再向罐内充入高纯N2,直到罐内压力达到(101.3±2.0)kPa为止,将传感器供电,测量并记录传感器1 000 h(监测频率为1次/24 h)的输出信号。
长期稳定性实验经过1 000 h测量,传感器在高纯N2环境下,得到如图6所示的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6 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图Fig 6 Diagram of output voltage variation with time
传感器在1 000 h内输出最大值为3.828 V,最小值为3.782 V。以满量程3 V计算,其变化率=(3.828 V-3.782 V)/3 V×100 %≈1.53 %。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具有长期稳定性好的特点。
5结论
本文采用红外吸收式方式设计了适用于长期稳定工作环境的CO2传感器。通过对CO2传感器探头光源和气室结构的改进,提高了传感器的精度和光学稳定性。在电路设计方面,通过光源调试,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并通过高精度温度补偿技术实现传感器长期稳定的工作。实验表明:该CO2传感器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 %,能够准确地测量CO2的浓度。1 000 h内输出电压稳定在±1.53 %,足以为长时间运行、无法定期校准的使用环境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测量系统。
参考文献:
[1]白泽生.一种二氧化碳气体检测方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26(7):105-107.
[2]袁超.CO2气体检测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6):133-136.
[3]万小敏.光谱吸收式气体传感器探测电路的设计和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4]甘宏,潘丹,张洪春.便携式非分光红外吸收型二氧化碳传感器[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27(1):19-22.
[5]闻明,张策.便携式二氧化碳监测仪的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30(7):95-99.
[6]张广军,武晓利.新型高性能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2,31(6):540-544.
[7]Ammann K,Witt J.Investigation on a partial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sensor[C]∥Proceeding of the 4th European Symposium on Space Environment and Control System,1991:1093-1098.
[8]张广军,吕俊芳,周秀银,等.新型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J].仪器仪表学报,1997,18(2):136-138.
Infrared absorption CO2sensor with high stability
LI Xiu-ru1, QI Na1, SHEN Guang-nan1, SUN Quan1, HUANG Gang2, QIAN Li2
(1.49th Research Institute,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Harbin 150001,China;2.China Astronaut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Beijing 100049,China)
Abstract:An infrared absorption CO2 sensor with high stability is proposed,aiming at practical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nable to calibrate on a regular basis because of long-term running,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improving long-term stability of sensors.The stability of infrared CO2 sensor is enhanced by applying high precise machine processing and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technology with high precision.In situation without self-calibration for starting up of sensors,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voltage reaches a stable lever at ±1.53 %FS after 1 000 h experiment.So that the sensor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recision,high reliability and long term stability.
Key words:CO2 sensor; stability;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DOI:10.13873/J.1000—9787(2016)03—0067—03
收稿日期:2015—12—31
中图分类号:TP 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87(2016)03—0067—03
作者简介:
李秀茹(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